姚從吾

历史学家(1894—1970)

姚從吾(1894年10月7日—1970年4月15日),原名士鰲,字占卿,一字存吾河南襄城人,歷史學家。[1]:8388

姚從吾
攝於1940年代
性別
出生姚士鰲
(1894-10-07)1894年10月7日
 大清河南省許州直隸州襄城縣
逝世1970年4月15日(1970歲—04—15)(75歲)
臺灣臺北市中正區臺大醫院
國籍 大清(1894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70年)
別名占卿
家鄉河南襄城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陳絢
兒女姚大湘、姚大良
學歷
經歷

生平

1894年10月7日,生於河南襄城縣。1901年,七歲時入私塾讀書,1909年,改入襄城縣高等小學讀書。1910年,畢業後升入許州中學堂。1912年暑假,報考新軍,已被錄取並通知到郾城報到,但因延誤時間,遂中輟。1913年,河南省政府合併開封中學私立中州公學許州中學三校,改成河南省立第二中學。1914年春,畢業於河南省立第二中學,夏,考入北京中華大學預科。1917年夏,從中華大學畢業,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文科史學門。1919年10月,應考第一屆高等文官考試,到教育部社會教育司見習。1920年4月,老師張相文請他編輯《地學》雜誌。夏,畢業後到教育部工作。秋,考入國立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2]

1922年3月23日,出席中國地質學會第一次常會,夏,從北大畢業,參加北大公費留德考試,同時考取的還有同學毛子水。秋,辭去《地學》雜誌編輯。11月,赴德行程確定,返鄉向家人辭行。12月18日,從開封啟程到上海,經西貢,2月,抵達德國柏林入柏林大學研究,師從傅郎克(Otto Franke)和海尼士(E.Haenisch)學習蒙元史和歷史方法論。秋,傅斯年到柏林大學哲學研究院學習。在校期間和傅斯年、陳寅恪羅家倫孔雲卿馮文潛俞大維等人討論學問。1929年,應波恩大學之聘,任東方研究所漢文講師。期間繼續研究蒙元史,並在《輔仁學志》和《國學季刊》發表。1931年,轉任柏林大學漢學研究所講師,這年蔣復璁到柏大哲學系學習,二人關係要好。

1934年夏,中日關係緊張,在朋友催促下回國,秋,任國立北京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講授蒙元史和歷史方法論。1936年夏,歷史系主任陳受頤休假,由姚從吾兼任。1937年8月9日,決定分批離開北京南下,從青島到濟南、徐州、鄭州、武漢再到長沙,籌建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5月4日,西南聯合大學開學,文學院在宜良縣上課。1938年7月9日,三民主義青年團成立。1939年,參加中日戰事史料徵集會。姚從吾在西南聯合大學設立分團部與黨部,任三青團西南聯大分團部團長。朱家驊轉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後,姚從吾隨之改任西南聯大國民黨區黨部書記長。1941年,團務移交給陳雪屏主理。1943年3月20日,參加中國史學會,當選理事。1946年,西南聯大三校復校,復員北平,仍任歷史系教授兼主任,11月,河大校長田培林升入教育部次長,國民政府任命姚從吾為國立河南大學校長,12月,到開封任職。1948年3月28日,被選為國民大會代表。6月,共軍進攻河南,姚從吾和一些河大學生出城躲避戰亂,他從開封到歸德再到徐州、南京,後轉至蘇州準備復校。秋,接夫人兒女到南京。

1949年1月,護送故宮第三批文物來台灣,將故宮文物及文獻運至台中,並暫居台中梅月旅社。2月,夫人受聘為台灣省立彰化中學的英語教員,於是遷往彰化居住。3月,受聘為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暑後,全家遷來台北。1952年秋,被教育部聘為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1955年,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58年,被選為第二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台主要繼續蒙古秘史及遼金元史的研究。

1970年4月12日,應台南成功大學之邀前往講學,15日,心臟病驟發,於台大醫院醫治無效去世。[3]

李守孔陳捷先等輯有《姚從吾先生全集》。

軼事

姚從吾有一同事徐子明,非常痛恨胡適,連帶痛恨白話文,還說白話文是「狗叫文」。姚從吾則消遣徐:「白話文既然是狗叫文,你為甚講白話文?」徐子明生氣地說:「我跟狗說話,不能不狗叫!」

其學生李敖曾提過:因學生將其學名「姚士鰲」戲呼為「姚土鱉」,故用名「姚從吾」[4]

參考資料

  1.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2. ^ 王德毅. 姚從吾先生年譜.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1974-5, (第一期): 97-188 [2021-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3. ^ 吳相湘. 〈姚從吾師盡瘁史學〉. 傳記文學. 1970, 十六 (五). 
  4. ^ 李敖:《快意恩仇錄》大寒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