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豐城牆

孝豐城牆為舊孝豐縣縣城城牆,位於今中國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孝豐鎮,現僅存東段城牆,長約250米,高3.75米[1],現為安吉縣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五年(1879)《孝豐縣誌》縣治圖(此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補刻本)。
孝豐城牆

孝豐東城牆,2022年6月
安吉縣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孝豐鎮城東社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明清
編號4-27
認定時間2005年9月

孝豐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分安吉縣南境孝豐鄉等九鄉置縣,縣治位於孝豐鄉(相傳歷代出孝子),故得名。孝豐鄉位於西苕溪最大支流南溪沿岸,南溪出山區後至此河床漸趨平緩[2]。孝豐縣初屬湖州府,正德二年(1507)屬安吉州,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安吉州降為縣,孝豐縣復屬湖州府[3],民國初屬浙江錢塘道,1927年直屬浙江省,1958年撤縣併入安吉,原縣治即今安吉縣西南孝豐鎮[4]

孝豐城牆築於設縣後不久(弘治初年),最初為土城,萬曆四年(1576)改為石城,東臨南溪(西苕溪支流),呈不規則圓形,周六百七十九丈(約2172.8米),高二丈(約6.4米),厚一丈(約3.2米),外包磚石,內為泥土夯築。設陸門四座,分別為東門威鳳門、西門通德門、南門靈龍門和北門迎安門(亦名迎恩門),此後城牆在清雍正五年(1727)和咸豐年間均有維修。護城河位於西、北兩面,廣三丈(約9.6米),東、南兩面則利用南溪作天然屏障[5][6]

原縣城內主要街道有縣前街(今城關路)、縣東西橫街、東直街-西直街(今通德路)、南直街(今南街)和北直街(今迎安南路)等,主要建築有縣署(已不存,位於城北)、學宮(孝豐縣學文廟,已不存,位於東北隅,其址即今孝豐小學)和城隍廟(已不存,同樣位於東北隅,原學宮東側)等。

參考文獻

  1. ^ 《中國文物地圖集·浙江分冊》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下册).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9: 346. ISBN 978-7-5010-2395-0. 
  2. ^ 苕溪运河志.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0: 222. ISBN 978-7-5084-8035-0. 
  3. ^ 清·劉濬修,潘宅仁纂,《光緒孝豐縣誌·卷一·方輿志·沿革》:弘治元年知府王珣以安吉孝豐等九鄉崎嶇險遠、民艱輸役,奏請分縣曰孝豐,以孝豐、天目、魚池、靈奕、金石、廣苕、浮玉、太平、移風九鄉為所轄管,里五十有四。正德二年升安吉為州,縣隸之,而總屬湖州府。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改安吉州為縣,孝豐縣屬湖州府。
  4. ^ 史為樂,鄧自欣,朱玲玲等. 《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下》.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5. ^ 《光緒孝豐縣誌·卷三·建置志·城池》:明洪治初年始設縣,知府王珣因漢縣故城築土垣,周六百一十丈。萬曆四年知縣王國賓更土為石,廣六百七十九丈,高二丈,厚半之。城樓四、城門四、窩鋪八、水洞三,城門東曰威鳳、西曰通德、南曰靈龍、北曰迎安。城濠自西跨北,廣三丈,至迎安門,有迎恩橋,其南溪水繞至東門,為山公潭,險塹可守。國朝雍正五年奉敕重修。咸豐間粵匪亂、城半圮,今修濬自記。
  6. ^ 《历史上真正的古城有5处——探秘安吉地名中的“城”事 》. 安吉新聞網. [201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