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ᡠᠨᡝᠩᡤᡳ
ᡤᠣᠰᡳᠨ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轉寫:hiyoošungga unenggi gosin hūwangheo;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姓氏:赫舍里氏(或稱作黑舍里氏、何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是康熙帝髮妻元后。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孫女,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穆瑚祿都督七世孫女。生下承祜、胤礽,原諡號為仁孝皇后。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 |
---|---|
大清皇后 | |
前任: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繼任: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 |
姓 | 赫舍里氏 |
位號 | 皇后 |
族裔 | 滿族 |
旗籍 | 滿洲正黃旗 |
氏族 | 赫舍里氏 |
世系 | 穆瑚祿都督大系 |
出生 | 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654年2月3日) |
婚年 |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 |
婚姻名份 | 中宮皇后 |
逝世 |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20歲) |
諡號 | 仁孝皇后(康熙帝初諡)→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累諡) |
墳墓 | 清景陵 |
親屬 | |
父親 | 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一等承恩公噶布喇 |
夫 | 聖祖仁皇帝玄燁 |
夫之父 | 世祖章皇帝福臨 |
夫之嫡母 | 清世祖元後博爾吉濟特氏 孝惠章皇后博爾吉濟特氏 |
夫之母 |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夫之繼室 |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
夫之側室 |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
兄弟 | 常泰,常海 |
姊妹 | 妹平妃 妹赫舍里氏(嫁一等公法喀) |
子 | 承祜(早殤) 胤礽 |
其他親屬 | 祖父:一等公,輔政大臣 索尼 叔父:噶喇珠、索額圖、科爾坤、心裕、法保 姑:安親王岳樂福晉、豫王府多羅貝勒察尼繼福晉 |
生平
赫舍里氏於順治十年(1654年)十二月十七日生於穆瑚祿都督大系都英額坤穆的赫舍里氏家族。祖父為輔政大臣索尼,父親為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目前還不知孝誠仁皇后生母的姓氏)。先後有兩位姑姑嫁給努爾哈赤的孫輩,一位嫁給了清太祖第十五子多鐸之子察尼,另一位嫁給了清太祖第七子阿巴泰之子岳樂。已知的姊妹目前有三人,有一位出嫁信息不明的姐姐,在《康熙起居注》中有「賜仁孝皇后姊」的記錄,一位妹妹嫁給了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子法喀,另一女是康熙十九年入宮待年,即後來的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七日,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共同選擇與康熙帝年齡相近的赫舍里氏作為大清國的皇后,皇后只比康熙皇帝年齡大3個多月。
康熙四年(1665年)十月,禮部題,今後每年元旦,直隸各省官員照例應進皇后箋文。皇后的千秋節所進箋文。前朝世祖皇帝時,未經齎進,無式可查,恭候皇帝裁定。上諭:「元旦箋文,依議行;千秋節進箋,前朝世祖皇帝時,既未舉行,命令停止進箋」。[2]
崩逝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十三日,皇后生下承祜。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五日,承祜因染病早殤夭折(未受序齒排序)。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巳時,皇后於坤寧宮生下皇二子胤礽時,一個時辰後申時,因產後問題或難產問題病逝,皇后得年僅有二十歲。[3]
康熙帝為皇后輟朝五日,並命令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婦以上,俱齊集舉哀,持服二十七日。
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二十七日,康熙帝追封大行皇后諡號:仁孝皇后[註 1]。
仁孝皇后諡號與康熙仁皇帝諡號出現重字。雍正元年改諡號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諡,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簡稱為:孝誠仁皇后[4]。
愛屋及烏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由於康熙皇帝非常思念她,康熙皇帝晚年時曾經亦親口道出了:「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親加訓諭…」之語,亦向臣子們透露因與皇后感情深厚之故,所以更要親加訓諭冊立皇太子的。康熙皇帝取得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慈命和同意後,才能立年僅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帝因特別寵愛皇后,所以為了她的兒子胤礽特別突破滿清祖宗八代不可極早預立太子的慣例,事先預立皇太子)。雍正皇帝的登極恩詔中特別評語:『胤礽年幼即深受康熙帝鍾愛,寢處時依恩勤倍篤』。朝鮮使臣回國後,亦向朝鮮國王稟告清朝康熙帝的晚年是特別鍾愛皇后的孫子。[5][6]
中央研究院館藏檔康熙皇帝硃批諭旨: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三日。康熙皇帝諭禮部:「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7](康熙皇帝親自挑選皇太子胤礽繼承之日,並參考吉期,選擇當日與承祜出生日為同一日)[8]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二日,以冊立胤礽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2]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冊立胤礽為皇太子,御太和殿,康熙皇帝率諸王大臣等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禮。[2]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四日,康熙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託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航,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開列於後。於戲。主器得人,益篤靈長之祜。綸音式渙、用昭浩蕩之仁。佈告中外,咸使聞知」。[8]
康熙十六年(1677年)九月甲申,康熙皇帝往閱仁孝皇后山陵。是日啟行,駐蹕三河縣南。[2]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九日,康熙皇帝諭禮部:「元良關係國本慶喜懋膺天眷,今皇太子出痘荷天地祖宗社稷之佑,已經痊癒,朕心欣悅,應遣官致祭圜丘方澤太廟社稷行告謝禮,爾部作速擇吉來奏」。[9][10][11](《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四庫全書本)卷八》同《明清史料》)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十六日,奉天承運康熙皇帝詔曰:「茲皇太子出痘仰荷天地祖宗眷佑,已經痊癒,朕心欣悅,率土同歡遘斯純嘏之祥,宜有鴻恩之沛,應行事宜開列於後,佈告中外咸使聞知」。[12][13][14]
崩逝後續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孝誠仁皇后因產子而崩逝,年輕的康熙皇帝悲痛不已,不但送孝誠仁皇后的梓宮往鞏華城,更在皇后逝後半年內經常前去陪伴亡妻,一去就是一整日。
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帝前往鞏華城34次;康熙十四年,康熙帝前往鞏華城24次;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前往鞏華城15次;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當時已立第二任孝昭皇后,康熙帝前往鞏華城7次,一直持續多年,前後共計八十餘次。儘管康熙帝冊立第二任孝昭皇后才過了十幾天,康熙帝不顧大喜之期應有避諱,親自前去鞏華城祭奠嫡妻仁孝皇后,甚至至康熙十六年除夕,康熙帝也在鞏華城陪伴嫡妻仁孝皇后。
根據《康熙起居註冊》的記載,除非朝中有重要祭祀或大事,康熙皇帝在孝誠仁皇后忌辰五月初三日(康熙皇帝親自前去山陵祭奠孝誠仁皇后)當天破例是不到乾清宮處理政事的,這樣的持續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這樣的維持已有二十五年載,足見康熙對結髮之妻的喜愛和思念。由於康熙皇帝對皇后感情深厚之故,康熙皇帝立嫡皇后所生僅兩歲的胤礽封為皇太子,以皇太子的規格親自教導和訓練作為未來的儲君。(事隔三十二年後)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親口道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親加訓諭…」、「胤礽生而克母…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襪,胤礽所用一切遠過於朕」等語[15]。康熙晚年時表示出捨不得廢太子。朝鮮國使臣回國稟報國王,亦述說康熙帝晚年捨不得廢太子胤礽的。[16]
皇后崩於坤寧宮,奉安梓宮安放停靈之所乾清宮一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日,照慣例,必須將皇后的梓宮安放在紫禁城的西方,而康熙帝幾乎每日去梓宮前舉哀。五月二十七日,康熙帝親送皇后的梓宮到鞏華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景陵開始興建。十二月,朝鮮使臣面見康熙皇帝,康熙在仁孝皇后的靈柩梓宮前停留陪伴皇后,不願召見朝鮮使臣,朝鮮使臣回國後向國王稟報:「清皇玄燁不恤國事誒,……每往哭沙河宮殯后之所」。[17]
『文然屢有論列,尤推本君身,請節慎起居,仁孝皇后崩,權攢鞏華城,康熙帝數臨視,文然密疏諫,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諫毀台事相擬,上亦受之,不怫也』。——《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三列傳五十》康熙十三年,由於仁孝皇后崩世後,康熙帝出於思念嫡妻,頻繁極其多次駕臨鞏華城,但當時正值三藩之亂,御史姚文然上疏康熙帝,覺得康熙帝去鞏華城的次數太過頻繁,擔心他身體有損,故而上諫,讓他以大清國為重心。[18]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卷五》康熙十五年正月十三日,康熙帝諭禮工二部:「仁孝皇后陵寢(景陵)已卜定於孝陵附近之山,理應備依典制營建,但目今軍需浩繁民力維艱,著將地宮先行修造,其餘一應工程俟國用充足之日次第舉行,著即選擇吉期竝應行事宜詳議具奏特諭」。[19]
景陵歷經規劃後,於康熙十五年開始動工,康熙二十年建成;在喪葬制度方面也有諸多重要的改變,景陵地宮開創了皇帝陵內可以先葬皇后,不閉石門,以待皇帝的制度。[20][21]
康熙二十年二月,陵寢地宮成。三月,仁孝皇后與孝昭皇后同奉安梓宮安葬於康熙皇帝的主陵景陵地宮。[22][23][24][25]
康熙皇帝評價皇后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卷四》(與《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一致)
康煕十三年五月初八日,
諭禮部: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經十載,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盡誠孝;佐朕內治尤極敬勤節儉,居身寛仁;逮下宮闈式化,淑德彰聞。茲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懷懿範痛悼彌深,宜有稱諡,以垂永久,著內閣翰林院㑹同擬奏,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特諭。[8]
仁孝皇后定諡冊文:《皇朝文獻通考一百十六卷》《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康熙皇帝制曰】:『朕惟王化肇於閨門,洵藉內庭之助,陰教成於宮壼,尤資後德之賢。故皇英嬪而帝道興,任姒歸而王圖永,緬稽淑行,載籍攸存。惟翬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紀盛,聿彰令聞,爰著徽稱。皇后赫舍里氏,毓自名門,躬全懿範,作朕元配,正位中宮,慈惠本乎性成,柔嘉維則,溫恭篤於天賦,禮度攸嫻,主雅化於閨闈,表芳型於海宇,勤兩宮之孝養婉以承顏;遇九御以寬和,恩能逮下。苹蘩時飭,克佐精誠,浣濯常衣;允昭節儉箴規之益,贊宵旰而彌勤,貞順之風,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綏福履。詎意頓隔音容(指:仁孝皇后),月掩椒塗,鑒亡蘭殿,朕心傷悼;率土悲哀,懷哲思賢,惓徽音於靡盡;揚休宣譽,垂鴻號於無疆,彝典式遵;崇褒用錫,特以冊寶,諡曰:仁孝皇后。於戲。聖善弘宣,奕世頌禕褕之盛;母儀備美,千秋耀琬琰之輝;靈其有知,膺茲光寵』![26]
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以冊諡:「仁孝皇后」,頒詔天下。詔曰:『國家化理,肇起宮闈,陰教敷宣,實資壼德。自古賢后,咸有徽稱,昭垂奕世,誠歷代之鉅典也。皇后赫舍里氏,溫惠性成,柔嘉天亶,發祥世胄,正位中宮,佐朕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誠克孝;統理內治維敬維勤節儉居身;寬仁逮下,徽音茂著,懿範彰聞。茲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淑儀之備美,宜顯號以褒揚;爰敕所司,詳稽典禮,祗告太廟。六月二十七日,冊諡為仁孝皇后禮成。於戲。翟禕在御,難忘十載之芳型;琬琰增輝,永播千秋之令譽』。頒示天下,咸使聞知。[8]
皇后祭文
《皇朝文典十三卷之十九》
仁孝皇后五週年祭文。(康熙皇帝親自擬訂祭文)
壼德垂型,配坤儀之永耀;璇闈撒御,感星紀之頻遷,憶音容(指:仁孝皇后)初逝之辰,適當夏仲;痛節序五週之日,復近天中。恆惻良殷,馨香式薦。惟皇后寬仁秉性,誠孝因心,令躅表於椒塗,淑譽流於彤管。一自塵生蘭寢,空留禕翟之衣,遂使聿屆甤賓,長輟玉琴之響。炎風倏至,每觸物以含淒;永日方升,益撫時而增悼,特申奠享,用展悲悰。嗚呼!懷哲思賢,冀雲軿之來格;陳芬薦苾,庶琱俎之式憑。惟靈有知,尚克歆享。
仁孝皇后六週年祭文
淑德長新,配坤儀於有永;嶶音杳隔,感節候之頻移。歲忽屆乎六週,睠懷滋切,時適當乎中夏,追悼良殷,爰藉馨香,式申饋奠。惟皇后中和秉性,禮度垂型。惠問協於家邦,陰教孚於中外。自蘭幃撤御,久虛琴瑟之音;遂玉鑑凝塵,終閟禕褕之影。月哉生而乍掩,露方湛以旋晞,觸景含思,經時彌慟。特令儲嗣(指:皇太子胤礽)往詣几筵,展芬苾以悽愴,僾音容(指:仁孝皇后)於髣髴。聿紓悲軫,用格幽扄。鳴呼!悵望雲軿,十載之遺規如覯;顧瞻椒寢,千秋之令範常存。尚冀憑依,歆茲雕俎。
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 | 演員 | 角色 |
《滿清十三皇朝》 | 陳靖允 | 皇后 |
《康熙大帝》 | 王愛民 | 皇后 |
《順治與康熙》 | 司馬玉嬌 | 皇后 |
《天子屠龍》 | 林映輝 | 赫舍里·芳儀 |
《康熙情鎖金殿》 | 陳瀅 | 皇后 |
《康熙王朝》 | 李晨濤 | 皇后 |
《皇太子秘史》 | 周佳飾 | 皇后 |
《少年康熙》 | 姚芊羽 | 赫舍里·芳兒 |
《大河頌》 | 張蓓蓓 | 皇后 |
《康熙秘史》 | 蔡琳 | 皇后 |
《宮鎖心玉》 | 邵美琪 | 皇后 |
《傾城絕戀》 | 楊紫彤 | 皇后 |
《龍珠傳奇》 | 張維娜 | 皇后 |
《花落宮廷錯流年》 | 桑娜 | 皇后 |
《少帝康熙》 | 趙韓櫻子 | 皇后 |
備註
註釋
- ^ 清圣祖孝诚仁皇后. 故宮博物院. [2019-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8).
- ^ 2.0 2.1 2.2 2.3 《聖祖仁皇帝實錄》
- ^ 《愛新覺羅宗譜》第一冊甲一第346頁記載:皇次子-愛新覺羅•允礽(和碩理密親王),康熙十三年甲寅五月初三日巳時生。
- ^ 《清史稿》十二年五月,皇后赫舍里氏崩,輟朝五日。服縞素,日三奠。內外會集服布素,朝夕哭臨三日。移北沙河鞏華城殯宮,帝親送。自初喪至百日,亦躬親致祭。時,用兵三藩,慮直省舉哀制服易惑觀聽,免治喪餘如故。冊諡:仁孝。三周後致祭如陵寢後葬昌瑞山。世宗登極諡曰:孝誠仁皇后。
- ^ 雍正皇帝登極詔書(典藏檔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 ^ 《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世宗皇帝實錄 卷之一》《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 卷四》《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 卷一》《世宗憲皇帝聖訓 卷三》《江西通志卷首之三》《江南通志卷首首三之一》《湖廣通志卷首》《山東通志卷一之三》《皇朝文獻通考 卷一百三十》
- ^ 中央研究院館藏康熙硃批諭旨 卷冊:丁08 頁次:752 登錄號 278678-035 高廣30x26
- ^ 8.0 8.1 8.2 8.3 《康熙朝漢文諭旨彙編》《聖祖仁皇帝實錄》
- ^ 品名:《明清史料》 卷冊:丁08 頁次:753
- ^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四庫全書本)/卷08》康熙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諭吏部:皇太子出痘痊癒,朕心欣悅,醫官甄國鼐選知縣傅為格侍奉調理小心勤慎宜行議敘以示加恩爾部議奏特諭。
- ^ 《康熙朝起居注》中,康熙十七年(1678年),皇太子出痘,各部院衙門章奏,俱命送內閣。康熙十九年(1680年),武昌府通判傅為格善為小兒種痘,曩皇太子喜事,令診視療治,獲奏痊癒。
- ^ 中央研究院館藏檔康熙皇帝硃批諭旨內閣大庫檔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四庫全書本)/卷08》
- ^ 康熙十七年《康熙朝起居注》:皇太子出痘痊愈.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8).
- ^ 《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日,上召諸王大臣侍衛文武官員等,齊集行宮前。命皇太子允礽跪,上垂涕、諭曰: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弘業四十八年於茲,兢兢業業軫恤臣工惠養百姓,惟以治安天下為務。今觀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難出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且允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稱不孝。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襪,允礽所用一切遠過於朕,伊猶以為不足…(康熙皇帝)諭畢,復痛哭仆地。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庚寅日,(康熙皇帝)諭諸皇子及領侍衛內大臣、滿洲大學士尚書、侍郎、學士等,允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親加訓諭…。
- ^ 《朝鮮王朝實錄》記載。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冬至使趙泰采等自淸國還。 上引見,問胡皇太子事,泰曰:「皇帝當初防禁甚嚴,而近來少寬之,且以放太甲於桐宮, 出試題,故彼人亦謂終當復位,而但太子不良, 雖十年廢囚, 斷無改過之望,締結不逞之徒,專事牟利,財產可埒一國,德琳之獄, 亦由於此。然(嫡長孫)(弘皙)頗賢,難於廢立允礽」。《朝鮮王朝實錄》記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上曰:「…太子允礽尚被拘囚耶?」枋曰: 或雲: 「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允礽矣」。
- ^ 《朝鮮王朝實錄》肅宗第二年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청나라 황제가 국사를 돌보지 아니하고, 음희만 날로 심하고 매양 사하궁 빈후의 처소에 가서 운다고 하며;淸皇不恤國事,淫嬉日甚,每往哭沙河宮殯后之所…。
- ^ 《清史稿。列傳五十》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十三年疏言,『文然屢有論列,尤推本君身,請節慎起居。孝誠皇后崩,權攢鞏華城,上數臨視,文然密疏諫,且引唐太宗作臺望昭陵用魏徵諫毀臺事相擬,上亦受之,不怫也』。
- ^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五》諭禮工二部:仁孝皇后陵寢已卜定於孝陵附近之山理應備依典制營建但目今軍需浩繁民力維艱著將地宮先行修造其餘一應工程俟國用充足之日次第舉行着即選擇吉期竝應行事宜詳議 具奏特諭康熙十五年正月十三日。
- ^ 景陵在喪葬制度方面也有諸多重要的改變,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自孝誠仁皇后駕崩後開始在康熙十五年動工,康熙二十年建成景陵。是清朝皇家陵寢中第一個廢除火化、將屍體葬入棺槨的陵寢;景陵地宮開創了皇帝陵內先葬皇后,不閉石門,以待皇帝的制度。康熙廢滿州人習俗火化改土葬制,從此以後大清的大行皇帝、大行皇后火化改實行土葬制,打破了清朝的喪禮慣例。(景陵首開皇帝陵內袝葬皇貴妃的先例是雍正首創立的,非康熙帝)
- ^ 【原创】清代帝后的土葬始于何时. 京都之聲. 2017-03-07 [2019-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8).
- ^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 卷九十二》二十年三月,奉移梓宮與孝昭仁皇后同日安葬。
- ^ 《皇朝文獻通考 卷一五一》二十年二月,陵寢地宮成。癸卯,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宮於陵寢。三月辛酉,奉安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宮於陵寢地宮。
- ^ 《欽定皇朝通典-卷六十二》十七年二月丁卯,孝昭皇后崩,越日奉安梓宮於宮中正殿,聖祖仁皇帝輟朝成服妃嬪皇子以下咸成服。己巳,奉移梓宮於武英殿。三月丙申,奉移梓宮於沙河鞏華城與仁孝皇后同安於殯殿。閏三月辛酉,冊諡大行皇后曰:孝昭皇后。二十年二月癸卯,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宮於陵寢。三月辛酉,同奉安於陵寢地宮。
- ^ 《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十七年三月丙申,奉移大行皇后梓宮往鞏華城與仁孝皇后同安於享殿內,上親臨送。諸王、貝勒、貝子、公、及滿漢文武大小官員、俱齊集西安門外、舉哀、跪送。其隨送王大臣官員等至鞏華城奉安梓宮畢,舉哀行禮。是日,上駐蹕鞏華城。
- ^ 《康熙朝漢文諭旨彙編》
孝誠仁皇后 大清皇室 出生於:1654年逝世於:1674年
| ||
---|---|---|
前任: 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 |
大清皇后 1665年-1674年 |
繼任: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
前任: 側福晉巴特瑪璪博爾濟氏吉特 |
大清福晉 ?年—?年 |
繼任: 嫡福晉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