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文獻館
23°07′37″N 113°15′56″E / 23.12694°N 113.26556°E
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 | |||||
---|---|---|---|---|---|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廣州市越秀區文德北路71號 |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
時代 | 1933年 | ||||
編號 | 10-51 | ||||
認定時間 | 2022年7月23日 | ||||
|
孫中山文獻館是廣東省廣州市的一間公共圖書館,位於越秀區文德路81號,原為市立中山圖書館,現在是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德路分館(少兒部)。館舍是宮殿式建築物,綠瓦朱簷,建築面積7900平方米。2002年被公佈為第六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被公佈為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民國十六年(1927年),旅居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華僑為紀念孫中山,集資興建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Sun Yat Sen Memorial Library,Canton),由時任廣東省立襄勤大學建築系主任的林克明教授設計。1929年,市中山圖書館在文德路原廣府學宮上破土動工,並於1933年10月15日落成開幕,伍智梅任首任館長。
圖書館所在的位置原為廣府學宮,曾歷經宋、元、明、清幾代,學宮就建在番山邊上。沿梯級登上番山,山坡上有一個小亭子名「番山亭」,此乃廣府學宮的遺跡。但番山亭為後來所重建。而大院中央的翰墨池就是在學宮時期已存在。
開幕不久後,廣東省教育廳以省圖與市圖相距甚近、省圖書多而館舍小、市圖館舍大而書少等理由,下令將省圖併入市圖。廣東省立圖書館藏書5.3萬餘冊,文獻移交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還有部分藏書移送廣東省立民眾教育館。1934年2月,省圖原址改為廣東省立編印局。1938年8月廣州淪陷,市立中山圖書館將5萬餘冊珍貴圖書輾轉運至廣西象縣石龍等地,市圖停辦。
1941年7月30日,偽廣州市立圖書博物館在惠愛路(中山四路)番禺學宮落成,接收了原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未轉移出的7萬餘冊藏書。
1945年抗戰勝利,杜定友兼任市立中山圖書館復辦籌備處主任。1946年3月11日,市圖重新開放。戰後數年間,因政局動盪、通貨膨脹,省圖和市圖經費嚴重不足,生存艱難。1949年6月1日,廣州市教育局下令裁撤市圖,僅餘兩人留守。
1949年10月14日中共建政。10月25日,軍管會文教接管委員會接管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1950年1月3日,市圖正式恢復開放。1951年3月,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被改名為「廣州市中山圖書館」。
1955年3月,省文化局和市文化局稱省市兩館相距很近,要求兩館合併。1955年5月,省市兩館正式合併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簡稱「中山圖書館」。因兩館館址均在文德路,故稱原省圖為「南館」(文明門外聚賢坊,即文德路62號),原市圖為「北館」,合併後館藏達93萬多冊。
1986年,廣東省中山圖書館遷到文明路新館後,北館成為廣東文獻專藏所在地,至1989年正式對外稱孫中山文獻館。文獻館有183名職員,藏書265萬冊,收藏有孫中山各類專著、傳記、研究資料、手跡、照片、錄音唱片、辛亥革命資料及紀念品等。以孫中山文獻、廣東地方文獻、南海諸島資料和華僑史料為其館藏特色。內有報告廳、展覽廳、閱覽室等。[1]
參考文獻
- ^ 第101期·广州建筑 孙中山文献馆 沉淀下来的总是精华.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