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萱
孫光萱(1934年—),浙江餘姚人,中國學者,原上海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1](該校於1972年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併為上海師範大學,1978年復校,1998年9月再度併入華東師範大學[2])。曾著有散文集《詩與人生》[3],與古遠清合著有《詩歌修辭學》[4],其後孫光萱因質疑作家余秋雨在文革時期的政治問題而受到媒體的採訪和報道。
生平
1957年肄業於北京外交學院外交系,歷任華東師大附中團委書記、語文教研組組長,上海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學報常務副主編、編審,亦曾擔任原上海教育學院圖書館和中學教育資料館(後改名為上海教育學院圖書資料中心)副館長、舘長[5]。
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為上海「羅思鼎」寫作組成員。1972年與余秋雨同時被選入「復旦大學、上海師大複課教材編寫組(《魯迅傳》編寫小組)」,是的十一位初始成員之一。
1974年,該小組從復旦大學搬遷到上海巨鹿路,人數減少了超過一半,包括余秋雨在內的很多人離開了小組,而孫光萱是僅存的幾個成員之一。由於不再負責教材編寫工作,工作組正式開始使用「石一歌」的筆名,進行人員補充後,該組從事了一系列思想左傾的文學人物傳記編寫工作。1974年至1976年四人幫倒台前,「石一歌」進行的136次會議中孫光萱參加了134次,有兩次病假。1976年到1978年「兩個凡是」期間,「石一歌」又進行了93次會議,孫光萱參加了76次,另17次均「另有會議」。[6]1977年12月,上海寫作組文藝組黨小組進行改選,被選為黨小組副組長,曾在「兩個凡是」期間出任清查工作。
2004年因出面指稱余秋雨說謊,並表示可以提供「兩個凡是」期間清查後私藏的資料。余秋雨在自傳《借我一生》中稱之為「金牙齒」[7],並多次表示不會在自己筆下使用此人的真實姓名,以示對其行事的不滿。
參見
參考資料
- ^ 校友孙光萱介绍. 春暉中學百年校慶專題網. [2008-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 ^ 上海教育學院簡介. 華東師範大學檔案館. [2008年7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8月7日).
- ^ 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書號:7-5309-1897-4
- ^ 大陸版: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ISBN號:75351170** / I207.22;臺灣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6月,ISBN 957-11-1396-4
- ^ 《上海图书馆事业志》第三篇高等学校图书馆,第三章成人高校和军队院校图书馆,第一节成人高校圖書館.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 [2008年7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6月27日).
- ^ 尚文保 焦尉 陸人祖. 回到历史事实来看“余秋雨事件”. [2007年6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6月26日).
- ^ 王叔俊. 记忆还是编造——看余秋雨的《借我一生》. 圍城雜文. 2007年10月18日 [2008年7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