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傾向

宗教傾向(英語:Religious orientation)是指個人或社群對於上帝神祇宗教道德、群體與個人律令上的性質推定傾向 。通常分為內在、外在與尋求三種傾向。宗教傾向的研究涉及了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領域。

宗教傾向的概念源自於一些研究人員探索偏見在宗教上的心理影響的過程。一開始,他們使用一些簡單的指標,像是:一個人是否會去教堂。並研究這些簡單指標與受試者偏見表現程度之間的關聯。 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發現「宗教參與和各種形式的偏見始終相關」[1]。這些發現並並沒有被宗教領袖與大部分的宗教團體接受。但宗教研究的性質從此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研究人員對於教堂出席率和宗教參與率之類量性因素的關注逐漸減少,並轉而研究宗教參與的質量。 Whitley和Kite指出:「這些想法逐漸演變為內在和外在宗教傾向的概念」[1]

外在

外在宗教傾向是指將宗教作為一種完成「非宗教目標」的方法,本質上將宗教視為一種達成目的的手段[2]

內在

內在宗教傾向是指一個人真誠的相信他的宗教以及該宗教的教導,並嘗試以該宗教教導的方式來生活[1]

尋求

Batson提出了第三種宗教傾向「尋求傾向(Quest orientation)」,尋求傾向的人將宗教視為一種追求真理的手段,而不同於前述兩種傾向[2]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Whitley, Bernard E.; Adams, Heather L. Principles of research in behavioral science 3rd ed.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13. ISBN 978-0-415-87928-6. OCLC 786461072. 
  2. ^ 2.0 2.1 Batson, C. Daniel (Charles Daniel), 1943-; Ventis, W. Larry, 1943-; Batson, C. Daniel (Charles Daniel), 1943-. Religion and the individual : a 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0-19-506208-6. OCLC 2635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