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叮噹 (彼得·潘)

文学作品人物

小叮噹(英語:Tinker Bell,或作叮叮鈴)是一個虛構的童話人物,作為一位小仙子,她首次出現在蘇格蘭作家J·M·巴里1904年的小說《肯辛頓花園的彼得·潘英語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和1911年的小說《彼得·潘與溫蒂》(Peter Pan and Wendy)中,其後在各種電影、電視劇改編的彼得潘故事中出現,尤其是1953年的迪斯尼動畫電影小飛俠。她的暱稱是Tink。

小叮噹
彼得潘角色
小叮噹銅像(2005)由Diarmuid Byron O'Connor製作
首次登場彼得·潘與溫蒂》(1904)
創作者詹姆斯·馬修·巴里
角色設定資料
暱稱Tink
物種小仙子
性別女性
職業修理仙子

原劇本與小說中的設定

  • 當第一個嬰兒第一次咯咯的笑出來時,他的笑聲破裂成一千片,碎片到處亂飛,這就是小仙子的由來。而當一個新的嬰兒第一次笑出來時,同樣也會誕生一個新的小仙子,因為總是有新的嬰兒,所以總會有新的小仙子。但是當一個小孩說「我不相信什麼小仙子!」的時候,就會有一位小仙子掉下來死了。小叮噹就是這樣的一個小仙子。[1]
  • 小叮噹住在永無鄉,當她飛行時伴隨着仙塵灑落。如果某個快樂的人沐浴到她的仙塵,他甚至可能會飛起來。
  • 小叮噹是個修補壞掉的鍋、壺之類器物的修理仙子,所以她被叫做小叮噹(tinker是修補匠的意思),她的講話由叮叮噹噹的聲音組成,只有熟悉妖精語言的人才能理解。[1]
  • 她習慣於被寵着,有時脾氣暴躁,既好奇又富於報復心,會對其他人與彼得·潘的關係感到嫉妒,因此有時會欺負溫迪甚至差點殺掉她,但是同時她對彼得有着強烈的友情與責任感。[2]當彼得·潘中了鐵鈎船長陷阱差點喝下毒藥的時候,她代替彼得·潘將毒藥喝了下去而瀕臨死亡。
小說中解釋了她的極端性格:由於小仙子的身材,她無法同時擁有一種以上的感覺。因此當她生氣的時候就會失去同情心。[1]在小說的結尾,當彼得飛回去尋找年長的溫迪時,提到小叮噹死於溫迪和她的兄弟離開夢幻島的那一年,彼得不再記得她了。
  • 她可以在2小時45分鐘內從倫敦飛到永無鄉。
  • 她有着豐滿的體型

迪斯尼電影裏的設定

小叮噹
 
迪斯尼樂園劇場裏的小叮噹
角色設定資料
性別女性

小飛俠(1953年電影)

小叮噹在半個多世紀以來已成為迪士尼最重要的品牌標誌之一,並且通常被稱為「迪士尼魔力的象徵」。[3]她穿着綠色的迷你連衣裙和蓬鬆的高跟鞋,金色長髮盤成一團,背後是小仙子的翅膀,在電視廣告和電視節目預告片中脫穎而出,並用一根魔杖揮灑仙塵,以給迪士尼其他各種人物帶來魔幻般的感覺,儘管1953年的動畫版《小叮噹》實際上從未使用過魔杖。在圖片和官方的迪士尼角色檔案中,她被稱為小仙子

在迪士尼1953年的電影版《小飛俠》中,小叮噹是個穿着綠色迷你連衣裙、白色拖鞋和黃色內褲的小仙子,剛出生不久,身體閃閃發亮,在生氣時則會發出紅光。她生氣勃勃但是沒有對話,在她做手勢時會發出鈴聲。雖然在本作中完全沒有說話,但之後在迪士尼2008年的電影《奇妙仙子》中則有了台詞,通過儀式她被判斷為有着「製造物品」的天賦,但是她並不喜歡這項不顯眼的工作。

在本作中,小叮噹是彼得·潘的伴侶仙子。雖然沒有具體的台詞,但至少彼得和遺失男孩們似乎理解她的話。她愛上了彼得·潘,毫不留情攻擊接近彼得的女性(尤其是溫迪)甚至試圖殺害她們。如此激烈的嫉妒之心被虎克船長所利用,向她問出了藏身之處的位置。

她一邊飛行一邊落下仙塵,如果沐浴到仙塵就可以在天空中飛行。在本作中,除了溫迪等人以外,溫迪的狗娜娜和海盜船也因其仙塵的作用而飛了起來,仿佛仙塵本身能給予飛行能力一樣。在被虎克船長抓住後,以不能對彼得·潘出手為條件說出了藏身之處的地點。

  • 這些設定基於巴里(Barry)的設定。
  • 小叮噹由馬克·戴維斯(迪斯尼的動畫製作師) 動畫化。由於小叮噹不會說普通的語言,所以她的動作對於幫助她進行交流非常重要,因此戴維斯需要尋找一位可以體現角色的舞者。戴維斯選擇了瑪格麗特·凱利(Margaret Kelly)作為小叮噹的真人參考模型。

小飛俠2(2002年電影)

劇中透露出只是沐浴到她的仙塵並不能飛行(還需要相信)。小叮噹由於人類不相信小仙子的存在而變得越來越虛弱,但是當簡相信之後就復活了。

伯班克電影版

穿着黃色的迷你連衣裙,打着雙馬尾,頭髮顏色不明。為了幫助溫迪,她把一個有毒的蛋糕扔進了花瓶里。

史蒂芬·史匹堡版

在電影《鐵鈎船長》(1991年,美國電影)中,茱莉婭·羅伯茨(Julia Roberts)扮演小叮噹。她將現已成年的彼得帶到永無鄉以拯救他的孩子們,並且說服虎克船長給她三天時間來恢復彼得失去的記憶(包括他的飛行、戰鬥的能力),以確保彼得與虎克能進行公平戰鬥。在彼得的記憶恢復後,小叮噹「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與正常人類同樣大的女人,以與彼得分享一個吻。彼得回到倫敦後,小叮噹最後一次出現在肯辛頓花園彼得潘雕像英語Peter Pan statue上,告訴他她將永遠愛他。

在此版本中,小叮噹被描繪成有翅膀的六英寸高的假小子精靈,帶着紅色的「精靈短髮」髮型。她穿着破舊的皮束腰外衣,搭配短褲,並將匕首綁在腿上。她只有在飛行時才會像傳統的光球一樣。小叮噹的力量遠超出了她的大小,她能舉起並扛着一個成年男子,並且能夠在飛行時揮舞着人類的劍(給人以劍自己在空中盤旋的印象)。這也是小叮噹能夠將自己轉變成人類大小的唯一解釋。本作中她一直生存到了現代,從而顛覆了小叮噹的形象。按照小說中的描述,小仙子的自然壽命不長,小叮噹在溫蒂一家孩子們的冒險一年後就去世了。

與彼得·潘(出生後第7天的嬰兒)的相遇

在電影《鐵鈎船長》中,彼得・潘在永無鄉的藏身之處時,沉浸在了他與小叮噹首次相遇的回憶之中。

  • 出生後第7天的悲劇

在數十年前的肯辛頓花園里,彼得·潘的母親正在與一個她的女性熟人聊着自己孩子的將來。

一輛鋪了白色的坐墊、襁褓與墊被的黑色嬰兒車停在公園的樹邊上。棕色的泰迪熊「塔迪」和穿着白色連體嬰兒服、嬰兒鞋的寶寶,即日後的彼得·潘睡在其中。

天氣開始變壞,風也更大了,但是沒有意識到這點的母親仍然沉浸於聊天之中。由於強風 ,嬰兒車一點一點地搖擺,終於以猛烈的速度從陡峭的坡上滑了下來,載着受驚的嬰兒從廣場衝過公園、街道,一直衝到了荒涼的森林廣場,最後,嬰兒車撞到了森林深處圓形石板的台階上,側身倒下。嬰兒與泰迪熊「塔迪」一起被從童車裏扔出,重重的摔在石板上。

  • 第一次相遇

幾個小時後夜晚降臨,連綿不斷的雨中沒有一個人來到森林深處,甚至連母親都沒有來尋找。由於摔在地上的痛苦和獨自相處的寂寞,被淋得透濕的嬰兒在圓形石板上揮舞着手腳大聲痛哭,淚水與鼻涕流了滿面。隨後,從永無鄉的仙女谷(Pixie Hollow)偷偷跑到人類世界的小仙子小叮噹發現了這個痛哭的寶寶。為了讓他停止哭泣,她在邊上不停的飛來飛去,或者撿起一片枯葉,將它放在嬰兒的臉上來替他擋雨。她盯着嬰兒的臉,將仙塵撲落在他的身上,終於,剛才還掛着淚水的嬰兒臉上浮現出了微笑。雨也停了下來,小叮噹抓住抱着泰迪熊「塔迪」的嬰兒右手,向夜空中遠方的永無鄉飛去。

以上的設定在電影中被描繪出來。 劇中談論更多的是彼得·潘的「悲傷的回憶」,而不是「快樂的回憶」,自出生第7天後的「彼得·潘」首次來到永無鄉,直到他已經成長為5、6歲的孩子之間的這段情節沒有在電影裏表現。

  • 前往永無鄉

在花了2小時45分鐘終於從倫敦飛到永無鄉的上空時,嬰兒鬆開了手,與此同時,仙塵的效果也消失了,結果就是他掉了下來。小叮噹一發現這個情況便慌張的四處尋找嬰兒,但是花費了許多功夫仍然沒有找到。

於此同時,嬰兒跌落到了陌生的土地上而開始大哭,緊接着住在永無鄉的孩子們也發現了他,他們圍成一圈盯着這個哭泣的嬰兒。其中有一個男孩將他抱起來予以安撫,隨後把他帶到小屋裏並給他洗了個澡,同時也一起洗乾淨了弄髒的嬰兒服和鞋子。在衣物晾乾後又給他重新穿上了乾淨的白色嬰兒服、鞋子,戴上白色帽子,放在帶有墊被的搖籃中,然後蓋上毯子,最後在他旁邊放上泰迪熊「塔迪」,他這才沉沉的睡了過去。

後來小叮噹也終於找了過來,聽說住在永無鄉的孩子們會暫時照顧孩子才鬆了一口氣。但是那也只是短暫的一段時間,有幾個孩子不喜歡這個嬰兒,在小叮噹看不到的地方開始了持續的欺凌。

  • 艱辛的每一天

從那天起,孩子們開始在小叮噹不知情的情況下欺負嬰兒。 種種惡行被犯下,敲打、抓撓、不給他食物、玩海盜遊戲時把他掛在木船船頭充當船首像,甚至把他拋到海里,被附近的人魚發現才救起一命。在這樣的處境之下,他每天都大哭不止。

  • 作為嬰兒的母親

終於在一次用繩子綁上嬰兒做拋擲遊戲的時候,孩子們的行為被小叮噹發現了,激怒之下,她痛揍了每一個欺負嬰兒的孩子直到他們大聲的哭泣。

結束懲罰後,小叮噹解開繩子,流着淚抱住嬰兒的身體,兩個人都大哭了起來。

後來,小叮噹決定將嬰兒帶到仙女的集落——仙女谷(Pixie Hollow)。將嬰兒和泰迪熊放在一條白色的毯子上包裹起來並將他帶到仙女谷後,不顧其他仙女的反對,小叮噹開始了她的育兒生活。

環球影業版

在電影「小飛俠彼得潘」(2003年,美/英/澳/新西蘭合作動畫電影)中,她穿着樹葉製成的連衣裙。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Peter and Wendy (novel), Chapter III
  2. ^ Peter and Wendy by J. M. Barrie. [2020-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4) –透過www.gutenberg.org. 
  3. ^ Grant, John. Masters of Animation. Watson-Guptill. 2001: 75. ISBN 0-8230-3041-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