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

南亞國家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6]尼泊爾語सङ्घीय लोकतान्त्रिक गणतन्त्र नेपाल),通稱尼泊爾नेपाल[7]),是南亞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一個內陸國家,北與中國相接,其餘三面與印度為鄰,與孟加拉僅隔27公里的走廊。尼泊爾的土地面積為14萬7181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93位[8],2972萬人口則排名世界上第48位。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सङ्घीय लोकतान्त्रिक गणतन्त्र नेपाल(尼泊爾語)
格言:जननी जन्मभूमिश्च स्वर्गादपि गरीयसी(梵語)
「母親與祖國勝於天堂」
國歌:सयौं थुँगा फूलका हामी
唯一百花盛開的國度
首都
暨最大城市
加德滿都
官方語言尼泊爾語[1]
族群
卡斯人尼瓦爾人馬嘉族
宗教
印度教(80%)
佛教(12%)
政治體制聯邦制
議會制共和國
法律體系英美法系
政府尼泊爾聯邦議會
• 總統
拉姆·錢德拉·保德爾
• 副總統
拉姆·薩哈亞·亞達夫英語Ram Sahaya Yadav
• 總理
卡德加·普拉薩德·夏爾馬·奧利
現役軍人90,000(第48名
成立
• 尼泊爾王國建立[a]
1768年
• 正式成立
2008年5月28日[b]
面積
• 總計
147,182平方公里(第94名
• 水域率
2.8%
人口
• 2019年估計
29,722,000[2]第48名
• 密度
188/平方公里(第39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1,382.00億美元[3]第95名
• 人均
4,578美元[3]第157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363.15億美元[3]第105名
• 人均
1,203美元[3]第164名
貨幣尼泊爾盧比NPR
時區UTC+5:45
• 曆法
尼泊爾印度教傳統曆法
行駛方位靠左行駛(通常隨意)
電話區號+977
ISO 3166碼NPL
家用插座標準C、D、M
人類發展指數0.602[5](第142名)
國家象徵
  • 國花杜鵑花
  • 國獸:黃牛
  • 地理最高點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
    互聯網頂級域.np

    由於地處高海拔地區,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峰中有八座位於尼泊爾境內或交界,包括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因此也是登山好手的觀光勝地。尼泊爾擁有古老的文化遺產,佛教創始人佛陀釋迦牟尼即出生在尼泊爾。國家主體宗教信仰為印度教,另有少數群體信仰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尼泊爾還以儘管普遍身材矮小卻驍勇敢戰的啹喀武者聞名於世。18世紀中期建立了尼泊爾王國,並曾入侵西藏,後成為清朝藩屬國。在19世紀初英尼戰爭後尼泊爾割地予英屬印度並與其結盟。尼泊爾原為印度教君主制國家。2006年,國會凍結了國王賈南德拉的權力,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制憲會議正式通過憲法修正案,廢除君主制改國號為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尼泊爾」這個名字首先記錄在印度次大陸吠陀時期的文本中,這是古代尼泊爾建立印度教的時代,是該國的主要宗教。公元前一千年中葉,佛教創始人喬達摩佛陀出生在尼泊爾南部的藍毘尼。尼泊爾北部的部分地區與西藏文化交織在一起。位於市中心的加德滿都谷地與印度-雅利安人的文化交織在一起,是繁榮的尼瓦爾邦聯的所在地,即尼泊爾曼陀羅。古絲綢之路的喜馬拉雅支路,以山谷的商人為主。國際化地區發展了獨特的傳統藝術和建築。到了18世紀,啹喀王國實現了尼泊爾的統一。沙阿王朝建立了尼泊爾王國,後來與大英帝國結盟,在其拉納王朝的統治下。該國從未被殖民過,而是充當了中華帝國和英屬印度之間的緩衝國。議會民主制於1951年引入,但在1960年和2005年兩次被尼泊爾君主暫停。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的尼泊爾內戰導致2008年建立世俗共和國,結束了世界上最後一個印度教王朝。

    2015年通過的尼泊爾憲法確認該國是一個世俗的聯邦議會共和國,分為七個省。尼泊爾於1955年加入聯合國,1950年與印度簽署友好條約,1960年與中國簽署友好條約。尼泊爾是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常設秘書處的所在地,它是該聯盟的創始成員。尼泊爾也是不結盟運動和孟加拉灣倡議的成員。尼泊爾軍隊是南亞第五大軍隊,以其啹喀歷史而聞名(特別是在世界大戰期間),並且一直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重要貢獻者。

    歷史

    17世紀前

    尼泊爾是亞洲的古國之一。古代尼泊爾境內有很多國家,在前6世紀,尼泊爾人就已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12世紀前,印度的加納克國王的兄弟庫夏的瓦吉來到尼泊爾並成為尼泊爾國王,而後建立過戈帕爾阿希爾吉拉迪李查維等王朝。

    大約在紀元前563年,釋迦牟尼出生於今天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迦毗羅衛國釋迦牟尼的教導稱為佛教。

    藏緬語族尼瓦爾人被認為是加德滿都谷地的原住民,但他們卻並不全都是東方人種,還有許多是雅利安人。17世紀是尼瓦爾人的「黃金時代」,馬拉王朝統治下的尼泊爾是西藏和北印度平原之間極為重要的貿易樞紐。當時,加德滿都、帕坦巴克塔普爾各自為政,三個城市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啹喀王國

     
    1920年代尼泊爾貴族

    17世紀中葉啹喀人興起,在西部甘達基河沿岸建立了一個小王國(沙阿王朝的前身),1768年,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統一了尼泊爾地區,結束了加德滿都谷地三城分地割據的狀態。黃種人尼瓦爾人講的藏緬語系語言尼瓦爾語,自12世紀開始是該地區的官方語言和文學語言,至此被西部地區印度人旁支卡斯人印歐語系語言尼泊爾語所取代。

    國力強盛的啹喀於1788年和1791年兩次入侵西藏,最終被清朝擊退,史稱「啹喀之役」。戰後啹喀同清廷和解,成為清朝的屬國,向清朝皇帝稱臣進貢。而英屬東印度公司在佔領印度後,漸漸向北進發,經常侵略哲孟雄不丹等小國。所以,啹喀和清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宗藩關係,以遏制英國的侵略。自清朝中葉後國勢衰弱,清廷被內憂外患所困擾,無暇理會外藩。據說在中華民國建立後,袁世凱曾經欲邀請尼泊爾(即啹喀)加入五族共和,惟當時的尼泊爾已經受到英國控制[9]

    割讓南部領土給英國及拉納政變

    1791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了一項掠奪性的「通商條約」。1814年,尼泊爾與英屬印度發生戰爭,尼泊爾戰敗。次年尼泊爾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塞格里條約英語Sugauli Treaty」,把南部大片土地割給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內政和對外貿易方面接受英國監督。1846年,親英的啹喀軍人江格·巴哈都爾·拉納發動政變,奪得尼泊爾軍政要職。此後,國王大權旁落,拉納家族世襲首相。

    國家恢復完全獨立

    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王國獨立,與尼泊爾簽訂《永久和平條約》。

    二戰時期的尼泊爾

    20世紀中後期及內戰爆發

     
    加德滿都一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尼泊爾的特權因尼泊爾人不懈鬥爭而喪失。1951年,尼泊爾大會黨聯合國王勢力,迫使首相拉納交出政權,結束了拉納家族105年的世襲統治。尼泊爾國王狄里布凡頒佈臨時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1960年12月馬亨德拉國王發動政變親政,1961年1月宣佈禁止一切政黨活動。1962年4月憲法規定尼泊爾為印度教君主國。1989年至1990年,尼泊爾爆發大規模的「人民運動」,時任國王比蘭德拉被迫於1990年11月9日頒佈新憲法,結束1961年以來的無黨派評議會體制,在此基礎上引入多黨議會制。1994年11月15日,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在大選中獲勝,但執政僅一年便被迫下台。1996年2月13日,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宣佈發動「人民戰爭」。

    2001年6月1日晚,加德滿都納拉揚希蒂王宮突然發生槍擊事件,王儲狄潘德拉因為選妃問題而連殺國王畢蘭德拉、王后艾斯瓦利亞、小王子尼拉揚、公主什魯蒂等10多名王室成員。狄潘德拉本人亦自殺身受重傷,後不治身亡[10]。畢蘭德拉國王的弟弟賈南德拉4日在哈努曼多卡宮(老王宮)加冕,繼承王位。不過,不少民眾相信這其實是賈南德拉所策劃並嫁禍予王儲,因此由賈南德拉所統轄的尼泊爾王室聲望大不如畢蘭德拉時代。此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的武裝勢力漸獲得部份民眾的支持。截至2006年,尼泊爾除了首都加德滿都外,大部分地區受尼共控制;2004年底,尼共(毛)開始對首都圍城。2005年2月1日,國王賈南德拉解散政府,宣佈未來3年由他親自領導新的部長委員會[11]

    2006年1月2日,尼共(毛)宣佈終止為期近4個月的單方面停火,並開始連串突襲。1月14日,武裝份子突襲加德滿都郊區的兩個警察哨站,打死十多名警察。次日,尼泊爾內政部發佈公告,在加德滿都實施宵禁,並在1月19日指示國營尼泊爾電訊公司中斷加德滿都對外的流動通訊服務,以阻撓反對派於1月20日舉行的大規模遊行示威。4月21日,在七黨聯盟發動反國王示威和罷工兩星期後,在美國和印度施壓下,國王賈南德拉屈服,表示願意還政於民。他發表電視演說,宣佈會解散內閣,將行政權力交予人民,並將舉行選舉,呼籲反對派推舉首相人選。4月30日,柯伊拉臘前往王宮,接受國王賈南德拉任命並宣誓就職尼泊爾首相[12][13]

    內戰結束及廢除君主制

    2006年5月18日,尼泊爾議會一致通過,解除國王賈南德拉包括軍權在內的權力,使尼泊爾日後不受王室控制。若公告內所有建議落實,尼泊爾國王將只成為象徵元首[14]。6月11日,尼泊爾議會通過解除國王「對議會已通過的議案」之否決權,亦即議會議員在將法案簽署成法律前,毋須先徵求國王之同意[15]。政府和毛派開始談判以決定國家的未來。11月7日,尼共(毛)和政府達成協議,放棄武裝抗爭,加入政府[16]

    2007年9月18日,尼共(毛)宣佈退出臨時政府。12月23日,主張君主立憲多黨制的大會黨和主張完全廢除君主制、實行共和制的尼共(毛)達成協議,廢除君主制,尼共(毛)返回議會。2008年4月10日舉行大選,尼共(毛)贏得30%以上的選票,成為尼泊爾制憲會議第一大黨。[17]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制憲會議以560票對4票的壓倒性優勢通過決議,正式廢除君主制,成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2015年尼泊爾地震於4月25日(星期六)11時56分發生,為81年來最慘重地震,古蹟皇宮區幾乎全毀,超過6千人死亡,多國加入援助。

    2020年5月起,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便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對印度在里普列克山口修路的遊行示威,眾多示威者前往印度大使館抗議。[18]

    2020年6月12日,尼泊爾邊防武警擊斃了一名印度西塔馬爾希市的居民,並擊傷另外2名印度人,引起了印度方面的不滿。[19]隨即在6月13日尼泊爾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位於中印邊境里普列克山口等尼印爭議地區劃為尼泊爾的明確領土,並在印度-尼泊爾邊境的15個邊防哨所部署武裝警察部隊[20]。這一系列的舉動引發印度的憤怒回應,而尼泊爾在里普列克山口的行動則很明顯地更符合中國在附近地區的利益,尼泊爾此舉被印度認為是受到了中國的影響[18][21]。但截止2020年6月17日,尼泊爾印度尚未爆發武裝衝突。2020年12月14日,聯合國核准尼泊爾政府將國家正式名稱從「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改為「尼泊爾」。[來源請求]

    教育

    尼泊爾於1951年進入現代化階段,識字率為5%,約有10,000名學生就讀於300所學校,到2017年,有超過700萬學生就讀於35,601所學校。總體識字率(5歲及以上人口)從2001年的54.1%提高到2011年的65.9%。到 2017 年,小學淨入學率達到97%,而中學(9-12年級)入學率低於 60%,高等教育水平約為 12%。儘管總體識字率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女孩在各級教育的入學率上已超過男孩。尼泊爾有十一所大學和四所獨立的科學院。尼泊爾在2021年的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111位,低於2019年的第109位。

    缺乏適當的基礎設施和教學材料,學生與教師的高比例,以及學校管理委員會的政治化和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黨派工會,是進步的障礙。憲法保障免費基礎教育,但該計劃缺乏有效實施的資金。政府為女孩和殘疾學生以及烈士、邊緣化社區和窮人的子女提供獎學金計劃。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尼泊爾學生離開該國尋求更好的教育和工作,其中一半人再也沒有回來。

    政治

    2006年尼泊爾內戰結束後,於2008年正式廢除沙阿王朝君主制政體,建立聯邦制議會共和制的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此後,尼泊爾一直由尼泊爾大會黨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輪流執政。

    2015年,尼泊爾聯邦憲法公佈後,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主席卡德加·普拉薩德·奧利出任尼泊爾總理,總統則由該黨副主席比迪婭·大衛·班達里擔任。而尼泊爾立法議會主席一職由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成員昂薩麗·嘎爾迪·馬加爾英語Onsari Gharti Magar取得。

    2017年6月,尼泊爾大會黨主席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帕當選尼泊爾新總理。

    2017年10月,在尼泊爾舉行省議會和立法議會選舉前,當時的議會第二大黨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和第三大黨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組成左翼聯盟,最終在大選中擊敗執政黨尼泊爾大會黨。

    在省級選舉中,全國全部7個省中,左翼聯盟在6個省勝出。立法議會選舉方面,在下議院275個席位中,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分獲121和63個席位;上議院全部59席,在選舉產生的56席中,左翼聯盟共獲39席。

    尼泊爾大選後,第二屆尼泊爾制憲會議改組立法議會,設立兩院制國會;恢復眾議院 (尼泊爾)和國民議會共組成設立的尼泊爾聯邦議會,取代尼泊爾立法議會成為新的立法機構。

    2018年2月15日,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帕宣佈辭任總理,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主席卡德加·普拉薩德·夏爾馬·奧利被尼泊爾總統比迪婭·德維·班達里任命為尼泊爾總理,奧利由此成為尼泊爾第41任政府首腦。

    2018年2月19日,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兩黨領導人在首都加德滿都簽署7點合作協議,就兩黨合併成立新的尼泊爾共產黨有關事宜達成重要共識,同年5月17日,兩黨宣佈正式合併,成立尼泊爾共產黨;但在2021年3月8日,尼泊爾最高法院裁定當時的合併無效,兩黨自即日起恢復。

    語言

    在尼泊爾使用的所有語言都不是國語[22]尼泊爾語是尼泊爾的官方語言[23]。這種語言原先被稱為卡斯庫拉語,但是在20世紀後就被叫做尼泊爾語[24]。然而不論官方語言是哪種語言,所有在尼泊爾使用的語言都可用於官方目的和文件中[25]。城市中的大多數人懂英語,同時尼泊爾南部廣大地區能懂印地語。隨着這個國家的大多數私立學校使用英語教學,英語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報紙和電視節目現在都廣泛使用英語,而相比印地語,年輕人都更喜歡英語。

    外交

    與印度的關係

    尼泊爾與印度關係特殊,所以不用簽證即可到達對方國內,因此德里孟買有大量尼泊爾娼妓,尼泊爾也有大量印度工人。1947年6月兩國正式建交。2006年尼印兩國高層往來頻繁。4月,印總理曼·星(Manmohan Singh)派特使卡蘭·星(Karan Singh)和外秘希夫香卡爾·梅農(Shivshankar Menon)訪尼,與尼領導人就尼局勢交換意見。6月,尼首相柯伊拉臘訪印,與星總理會晤。印對尼和平進程表示歡迎和支持,同意在2006-07財年向尼提供80億盧比(約合1.07億美元)預算支持。

    印度是尼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援助國。2005-06財年前8個月,尼對印出口約4億美元,同比增長21.5%,占尼出口總額的69.1%。尼從印進口約9.75億美元,同比增長34.8%,占尼進口總額的63.3%。2006-07財年,印對尼發展援助達35億盧比(約合4700萬美元),為上一財年的3倍。

    2019年11月,印度發佈了新版政治區劃地圖,將尼泊爾-印度邊境的卡拉帕尼英語Kalapani territory、里普列克和林比亞杜拉等地區標記為印度北阿坎德邦領土,此後又修建了通向里普列克的公路,引發尼泊爾方面強烈抗議與雙方的軍事對峙[26]。2020年6月13日,尼泊爾議會通過決議,在新版尼泊爾地圖將尼泊爾-印度邊境的卡拉帕尼、里普列克和林比亞杜拉等地區標記為尼泊爾領土,印方對此表示抗議[27]

    與美國的關係

    1947年4月,尼美建交並簽訂友好和商務條約。2005年2月,賈南德拉國王親政,美宣佈停止對尼軍援、軍售。5月9-11日,美國負責南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羅卡對尼進行工作訪問。羅卡會見了賈南德拉國王、大臣委員會兩位副主席、外交大臣、尼軍總參謀長,以及尼主要政黨領導人。2007年4月1日,尼臨時政府成立,美駐尼使館聲明表示支持。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尼泊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5年8月1日建交。2008年,中國大陸開始建設連接西藏首府拉薩和位於中尼邊境的西藏樟木鎮770公里的鐵路,將尼泊爾的鐵路連接至中國大陸的鐵路網。此外,中國大陸通過一帶一路計劃,增加對尼泊爾的投資。

    行政區域

     

    根據2015年9月20日實行的憲法,尼泊爾分為7個省,省下面分為77個縣;原有5個發展區和14個專區均被廢除,原有的75個縣中有兩個被拆分。這7個省分別是:

    1. 戈希省
    2. 馬德什省
    3. 巴格馬蒂省
    4. 甘達基省
    5. 藍毗尼省
    6. 格爾納利省
    7. 遠西省

    地理

     
    尼泊爾的地形圖

    尼泊爾國境呈長方形,略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西寬約85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國土面積有147,181平方公里。海拔由北部中國交界的崇高山脈(海拔4000米以上)向南遞減,中部(海拔1000米至4000米)為山地,南部靠近印度地區的海拔較低(1000米以下),直到部分為平原地形並多為茂密林地。

    喜瑪拉雅山脈成為尼泊爾和中國的天然國界,包括珠穆朗瑪峰(在尼泊爾稱的薩加瑪塔峰)在內,世界10大高峰有8個在尼泊爾境內。

    全國雖不大,卻因為地形緣故,以海拔分為5個氣候區:

    • 熱帶亞熱帶地區處於海拔1200米以下;
    • 溫帶林區處於海拔1200-2400米;
    • 寒帶地區處於海拔2400-3600米;
    • 次極帶處於海拔3600-4800米;
    • 極帶氣候屬於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

    尼泊爾全年可分為:春季、夏季、風季、秋季和冬季。其中風季主要是受印度孟加拉灣的季候風吹襲,季候風連帶豪雨容易導致嚴重的山泥傾瀉。喜瑪拉雅山脈一方面可以阻擋季候風繼續北上,另一方面可以阻擋來自亞洲西伯利亞等地形成的冬季冷空氣團。

    2015年四、五月,尼泊爾當地發生地震規模7.3強震,最大規模達7.8級,造成境內8673人死亡,餘2萬人受傷。巨大地震的成因複雜,但主要原因為尼泊爾位處全球著名的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板塊交界。擁有廣闊面積與群山環繞的尼泊爾,天然資源豐富;然而高山帶氣候多變以及位於板塊交界處,造成的天災劇變是可以預期的,也是尼泊爾未來如何善用地理資源重要的考量之一。

    人口及宗教

    尼泊爾宗教
    宗教 百分比
    印度教
    81.3%
    佛教
    9.0%
    伊斯蘭教穆斯林
    4.4%
    原始宗教(Mundhum)
    3.0%
    基督宗教
    1.4%
    其他
    0.4%

    截至2010年,全國總人口約為2,900萬人。尼泊爾的民族分兩種,一種是印度教徒(卡斯人),另一種是非印度教民族(馬塔瓦里,喝烈酒的人)。2001年80.6%人口是印度教徒,10.7%是佛教徒(多數是藏緬語族),4.4%人口是穆斯林,3.6%信原始宗教,很多人同時信仰印佛二教(由於他們的密切接觸與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下,其中許多人最終採納了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二教已在很大程度上綜合)。另一說法是尼泊爾民族分三種:印度教種姓社會、當地藏緬原住民、北方藏族。

    尼泊爾的種姓人口可分五類:

    1. 佩戴聖線的人:卡斯人的山地婆羅門(巴洪)、剎帝利(切特里)、南方的婆羅門與拉其普特人、尼瓦爾人中的婆羅門與印度教徒什雷斯塔種姓。
    2. 不可奴役的喝烈酒者:尼瓦爾人,古隆人林布族馬嘉人拉伊族
    3. 可奴役的喝烈酒者:塔芒族、切彭族、夏爾巴人塔魯族
    4. 不潔但仍可接觸:尼瓦爾人的職業種姓(首陀羅)、穆斯林、外國人。
    5. 不可接觸者:卡斯人不潔職業種姓、南方不潔職業種姓、尼瓦爾人不潔職業種姓。

    經濟

     
    位在加德滿都的觀光客聚集點
     
    在鄉村地區的可口可樂

    全國近80%人口務農。尼泊爾南部為平原,公路設施發達,與印度經濟交流密切。在山區,觀光收入則變得很重要。

    尼泊爾北部與中國接壤,但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山高谷深,交通極為不便。尼泊爾期待與中國大陸加強經濟聯繫,但糟糕的地理狀況(邊境山脈眾多)制約了雙方人員及物資的交流,這也限制了雙方貿易額的進一步擴大。

    文化

    2006年之前,尼泊爾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印度教王國,其文化也是典型的印度教文化。

    尼泊爾人不吃牛肉,因為黃牛神聖;不吃豬,因為太污穢。尼泊爾人死後,由婆羅門主持儀式,用白布包裹屍體,並於24小時內火化,骨灰投入河中。尼泊爾人講究送終守孝,雙親去世要刮去全身毛髮,用白布圍身,開始齋戒,所謂守孝是吃齋禁慾13日,之後一年不能參加娛樂、飲酒和進廟,一年後才可脫孝服

    註釋

    1. ^ 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的完全獨立地位
    2. ^ 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的日期

    參考文獻

    引用

    1. ^ According to Interim Constitution Nepali is only the official language (article 5, point 2). Other languages spoken as the mother tongue in Nepal are the national languages (article 5, point 1). According to article 5, point 3, all languages are accepted as official languages at the regional level. Today's more than 90% people speak Nepali as a 1st language. Nepal_Interim_Constitution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able A.1 (PDF). 2008 revision. United Nations. 2009 [2009-03-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3-18). 
    3. ^ 3.0 3.1 3.2 3.3 Nepal.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2-04 [2022-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9) (英語). 
    4.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0-24). 
    5.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0-24). 
    6. ^ It is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Nepal, not just Nepal, parliamentary committee says. The Kathmandu Post. 9 November 2020 [28 June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7). 
    7. ^ Prez, VP to be addressed as ‘His Excellency’. eKantipur.com. 2008年7月23日 [2008-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7月25日) (英語). 
    8. ^ The World Factbook: Rank order population. CIA. [2014-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9). 
    9. ^ 存档副本. [2011-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3). 
    10. ^ (英)約翰·菲爾普頓著;楊恪譯. 尼泊尔史.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16-07: 239. ISBN 978-7-5473-0973-5. 
    11. ^ 尼泊尔宪政危机 国王解散政府. BBC中文網. 2005-02-01 [2015-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2. ^ 84岁柯伊拉腊第五次出任尼泊尔首相. 東北網. 2006-04-30 [2015-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3. ^ 尼泊爾王國KINGDOM OF NEPAL[永久失效連結]
    14. ^ 存档副本. [2006-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04). 
    15. ^ 存档副本. [2006-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9). 
    16. ^ 存档副本. [2006-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17. ^ 尼泊爾政治歷史大事紀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2-01.
    18. ^ 18.0 18.1 Anbarasan Ethirajan. India and China: How Nepal's new map is stirring old rivalries. 2020-06-10 [2020-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8). 
    19. ^ Shubhajit Roy. India raises with Nepal killing of Bihar man at border. 2020-06-13 [2020-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8). 
    20. ^ 誓言夺回印占领土 尼泊尔在15个边境哨所部署部队. [2020-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21. ^ 艾米•卡茲明. 尼泊尔新版地图惹怒印度. 2020-06-16 [202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22. ^ 臨時憲法,第5條,第1項
    23. ^ 尼泊爾臨時憲法,第5條,第2項
    24. ^ Nepali - UCLA. [2008-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5). 
    25. ^ 臨時憲法,第5條,第3項
    26. ^ India Reacts to New Nepal Map, Says Kathmandu's 'Cartographic Assertion' is Unacceptable. The Wire. 2020-05-21 [202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5) (英語). 
    27. ^ Nepal Takes First Parliamentary Step to Ratify New Map, 'Untenable' Says India. The Wire. 2020-06-14 [202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5) (英語). 

    來源

    外部連結

    26°32′N 86°44′E / 26.533°N 86.733°E / 26.533; 86.733 (尼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