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玄暐
崔玄暐(639年—706年),本名曅,字玄暐,為避武則天祖父武華之諱而改以字行,恆州井陘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人,祖籍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與張柬之、敬仲曄等人,乘武則天重病,發動神龍革命,迎立唐中宗復辟,封博陵郡王。後遭韋皇后流放而死。
簡介
崔玄暐弱冠以明經及第,解褐汾州孝義、雍州涇陽縣尉、高陵渭南主簿、明堂縣尉、萬年縣丞、少府監丞。尋判度支員外、庫部員外、天官郎中、鳳台舍人。
長安初(701年)為天官侍郎,歷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神龍元年加銀青光祿大夫,遷中書令、上柱國,封博陵郡開國公。崔玄暐為狄仁傑所提拔。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派遣鳳閣侍郎崔玄暐,沙門和尚法藏、文綱等前往法門寺,迎佛指舍利到洛陽供養。
張柬之引楊元琰為右羽林將軍,隨後又任命敬仲曄、桓彥範、李湛為左右羽林將軍;並說動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參加密謀,掌握守衛皇宮的北軍。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與崔玄暐、桓彥範、敬仲曄、袁恕己等乘武則天病重,發動兵變,史稱神龍革命。率禁軍五百餘人,殺入大內,誅殺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又逼迫武則天退位,迎太子李顯由玄武門入宮,唐中宗李顯復辟,恢復大唐國號,中宗封張柬之為漢陽王、崔玄暐為博陵王、桓彥範為扶陽王、袁恕己為南陽王、敬仲曄為平陽王,稱為五王,名為尊崇,實為架空,他們的宰相權被剝奪。
旋遭韋皇后與武三思排擠,武三思以五大臣誣陷韋皇后為由,通過唐中宗頒佈詔敕,將五大臣流放邊疆。崔玄暐被流放到白州(今廣西博白)死於白州官舍,年六十八;張柬之被流放到襄州(今湖北襄陽),氣憤致死;桓彥範被流放到貴州(今廣西貴港),遭杖殺而死;敬仲曄被流放到崖州(今海南島海口東南),被謀害身亡;袁恕己被流放到環州(今廣西環江),被逼至發瘋,後遭擊殺而死。
家庭
高祖
- 崔伯謙,北齊南鉅鹿太守
曾祖
- 崔孝源,北齊侍御史、行台郎中、青冀二州司馬
祖父
- 崔綜,字君維,隋朝寧州羅川縣縣令
父母
- 崔慎,字行謹,唐朝華州鄭縣主簿、雍州醴泉縣主簿、涇陽縣縣丞、寧州豐義縣縣令、會州司馬、滄州胡蘇縣縣令,贈幽州刺史
- 盧氏
兄弟
夫人
兒子
其他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書目
- 《舊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