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臻(1581年—?),惕生,號澹如山東萊州府高密縣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賜同進士出身。

張福臻
大明
籍貫萊州府高密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惕生,號澹如
出生萬曆九年
1581年
逝世?
出身
  • 萬曆四十一年癸丑科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經歷
  • 唐縣知縣
  • 河南臨潁縣知縣
  • 山東東明縣知縣
  • 兵部職方司主事
  • 山西按察司僉事
  • 浙江布政使司右參議
  • 浙江按察司副使
  • 陝西參政
  • 陝西僉事
  •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 延綏巡撫
  • 兵部右侍郎
  • 經略薊遼
  • 兵部左侍郎
  • 宣大總督
  • 兵部左侍郎
  •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 保定總督
  • 薊關總督[1]

生平

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舉人[2],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第後,歷任唐、臨穎、東明三縣令,以廉能著聞,後被召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升山西僉事,備兵昌平[3],轉浙江溫處參議[4],升副使,調陝西鞏昌道,改榆林道參政[5]。前後剿撫賊眾凡數萬人。

崇禎四年(1631年),以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平賊渠神一魁等,後罷官歸。九年(1638)清軍入關,京城戒嚴,起復為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加左侍郎,尋以母老辭歸。

崇禎十三年(1640年),再次被啟用,總督宣大,任力勤邊事。十四年(1641年)改總督山海關薊州通州天津,會考滿,加兵部尚書。旋為言者所攻,予告歸里,年已六十有二,母年八十有七,馳驛終養,遠近榮之[6][7][8]

引用

  1. ^ 本筆資料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共同製作
  2. ^ 民國《高密縣志·卷十三·選舉志》:張福臻 (萬曆)壬子科,見進士
  3. ^ 天啟六年正月,升兵部主事張福臻為山西僉事備兵昌平。
  4. ^ 。天啟七年三月,山西按察司僉事張福臻為浙江布政使司右參議。
  5. ^ 崇禎元年六月,浙江副使張福臻為陝西參政,分守榆林道。
  6. ^ 《山東通志》
  7. ^ 《萊州府志》:張福臻,字澹如,高密人。由進士歷官榆林道,時流寇充斥,福臻督兵敗點燈子於鄜延,恢復中部縣,以功晉延綏廵撫,平賊渠神一魁等。崇正辛巳,總督薊遼軍務。壬午加兵部尚書,以親老辭歸。是年冬,高密戒嚴,福臻與仲子文明晝夜登陴,被傷仆地,文明趨救,福臻曰:速退敵,勿顧我。文明殊死戰,額中兩刃,不為卻,城賴以全,邑令何平磨石誌之。
  8. ^ 民國《高密縣志·卷十四·人物誌》:張福臻,字惕生,一字澹如,萬歷癸丑進士,由縣令擢兵部主事,用邊才監軍昌平,屢遷溫處、鞏昌、榆林道,巡撫延綏。時流賊充斥,所在告警,福臻籌軍實勤訓練,剿撫並用,解散黑殺神等於金鎖,平柴老虎於中部,破點燈子、滿天星、上天猴、獨行狼於鄜延,前後獲賊萬餘級,降數萬人,會督臣以殺降為功,力爭不得遂告歸。崇正九年京師戒嚴,起為兵部右侍郎,尋經略薊遼,轉左侍郎予終養;十三年再起督宣大山西軍事,增邊城一萬三千丈、闢屯田二萬七千頃,奏報屯息銀二十四萬七千餘兩。十四年改督保定河北山東軍事,十五年總督薊津海門軍餉,晉兵部尚書,旋為言者所攻,以母老歸里,卒於家。福臻儒生知兵事,在鞏昌以射士百人驅囉賊數千,在榆林以降丁六百破流賊數萬,在薊遼宣大依古法造戰車五百輛;天子銳意東事,聚天下兵十四萬人將以屬之,卒以守正不阿未竟所用,其歸里時值密邑被兵,與仲子文明血戰全城,事載文明傳及全城紀,祀鄉賢。
官銜
前任:
顧其仁
明朝東明縣知縣
1622年-1623年
繼任:
史高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