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馬努伊爾斯基
苏联政治人物,共产国际活动家
德米特里·扎哈羅維奇·馬努伊爾斯基(俄語:Дмитрий Захарович Мануильский;1883年10月3日—1959年2月22日),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共產國際活動家。曾任烏克蘭共產黨(布)中央第一書記,蘇聯駐聯合國大使等職。[1]
德米特里·馬努伊爾斯基 Дмитрий Мануильский | |||||
---|---|---|---|---|---|
烏克蘭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 | |||||
任期 1921年12月15日—1923年4月4日 | |||||
前任 | 菲利克斯·科恩 | ||||
繼任 | 埃馬努伊爾·克維靈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83年10月3日[儒略曆9月21日] 俄羅斯帝國沃利尼亞省克列梅涅茨地區Svyatets村 | ||||
逝世 | 1959年2月22日 蘇聯基輔 | (75歲)||||
國籍 | 蘇聯 | ||||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 ||||
母校 | 聖彼得堡大學 索邦大學 | ||||
獲獎 |
|
生平
- 1883年9月21日(格里曆:10月3日)出生於沙俄沃利尼亞省克列梅涅茨地區斯維亞特斯村的一個東正教牧師家庭。
- 1903年-1906年,聖彼得堡大學學習。1904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派。1905年革命中參與了七月的喀琅施塔得海軍基地起義,失敗後被捕入獄。
- 1906年被判流放雅庫特,押解途中逃脫至基輔。
- 1907年-1911年,流亡法國,在巴黎索邦大學法學院學習。期間加入了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波格丹諾夫領導的極左翼派別「召回派」。
- 1912年-1913年,在聖彼得堡,莫斯科從事黨的地下組織工作。
- 1913年-1917年5月,流亡法國,瑞士。
- 1917年5月返回俄羅斯。5月-11月,《前進報》主編,在布爾什維克內部挑戰列寧的領導地位。8月以前屬於「區聯派」,後隨區聯派回歸布爾什維克。
- 1917年11月-1918年4月,彼得格勒革命軍事委員會成員。期間,1917年12月-1918年4月,蘇俄食品人民委員部委員。1918年2月-4月,蘇俄食品人民委員部副委員。
- 1918年-1919年2月,蘇俄駐烏克蘭外交使團工作,曾參加同烏克蘭中央拉達的和平談判。他被列寧派到哈爾科夫,任務是發動烏克蘭農民抗擊鄧尼金白軍的進攻。
- 1919年3月-5月,與伊涅薩·阿曼德率領蘇俄紅十字會赴法國訪問,遭到逮捕、驅逐出境。
- 1919年7月-8月,基輔政治保衛委員會主席,《共產主義報》主編。
- 1919年9月-12月,紅軍第12軍軍需官。
- 1919年12月-1920年2月,全烏克蘭革命委員會成員。期間,1919年12月,基輔省革命委員會主席。
- 1920年2月-1921年,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兼農業人民委員。期間參加在里加舉行的波蘇和平談判。
- 1921年-1924年4月,哈爾科夫《共產黨人報》編輯。期間,1921年12月-1923年4月,烏克蘭共產黨(布)中央第一書記。
- 1924年7月-1943年5月,共產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
期間:
1926年12月-1928年7月,共產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處書記。
1928年9月-1931年4月,共產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書記處書記。
1931年4月-1943年5月,共產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處書記,聯共(布)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期間,1935年-1943年為共產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季米特洛夫的副手。[2]
- 1943年7月-12月,俄羅斯社會保障協會主委員。
- 1944年1月-6月,聯共(布)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
- 1944年7月-1953年10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部長會議副主席。期間,1944年7月-1952年10月兼任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外交部長。1945年4月率領蘇聯烏克蘭政府代表團赴三藩市出席聯合國大會。1946年作為蘇聯代表團成員出席巴黎和會 (1946年)。1948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1952年-1953年,烏克蘭駐聯合國大使。
- 1953年10月起退休,享受聯邦養老金待遇。
- 1959年2月22日於基輔逝世,享年75歲。葬於基輔拜科夫公墓。
馬努伊爾斯基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6大,俄共(布)10-13大,聯共(布)14-18大,蘇共19大代表,第13-18次代表會議代表;第11屆中央候補委員,第12-18屆中央委員;共產國際2-7大代表;第3-7屆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第1-3屆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第2-3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榮譽
參考文獻
- ^ Справочник по истории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и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1898 - 1991. [2021-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 ^ Dimitrov, Georgi (2003). The Diary of Georgi Dimitrov. New Haven: Yale U.P. p. 104. ISBN 0-300-09794-8.
- ^ Lenin, V. I. Telegram to D. Z. Manuilsky. Marxists.org. 1920-02-22 [2015-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31).
外部連結
- Walter Lacquer, Russia and Germany; A Century of Conflict,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