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龍超科
斑龍超科(學名:Megalosauroidea)又譯巨龍超科,是獸腳亞目堅尾龍類的一個超科,牠們生存於中侏儸紀到中白堊紀。棘龍科可能屬於斑龍超科。斑龍超科的定義為:和巴氏斑龍有比脆弱異特龍和家麻雀較遠的最近共同祖先的物種。[1]該演化支包含了棘龍屬、斑龍屬和蠻龍屬。
斑龍總科 | |
---|---|
蠻龍的骨架,位於古代生命博物館 | |
棘龍的骨架,位於國家地理博物館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吻類 Averostra |
演化支: | 堅尾龍類 Tetanurae |
演化支: |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
總科: | †斑龍總科 Megalosauroidea Huxley, 1889 |
模式種 | |
†巴氏斑龍 Megalosaurus bucklandii Mantell, 1827
| |
演化支 | |
異名 | |
分類
棘龍超科(Spinosauroidea)有時被用在斑龍超科內,由Ernst Stromer於1915年命名。在現代的系統發生學研究內,它是斑龍超科的異名,因此棘龍超科是多餘的。後來Paul Sereno於1998年將棘龍超科定義為節點演化支,範圍為包含棘龍和蠻龍及其所有後代。Thomas Holtz又於2004年將其定義為分支演化支,範圍為比家麻雀更接近棘龍的物種。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還未有任何管理機構)甚至認為演化支名稱如果有傳統分類學後綴和暫時排在超科比庇超科更下一級的異名的話,棘龍超科應該被重用。斑龍超科的分類等級在1990年代和21世紀初時未跟隨大部分古生物學文獻。一系列論文支持斑龍為一個屬,屬於斑龍超科,並將其安置在棘龍超科內,2008年和2010年間發表認為斑龍超科為有效名稱。[1]
斑龍超科的分類後來於2010年由Benson的研究跟進。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屬於斑龍超科的幾個「通配符」物種在演化樹末端被排除在外,包括了大龍屬、皮爾逖龍屬和扭椎龍屬。[1]之後,大龍屬和扭椎龍屬被加進演化樹末端,[2]而這兩個屬的化石過於破碎。[1]有些「通配符」物種,如雜肋龍屬和大盜龍屬曾被認為可能是斑龍超科,但之後的分析認為它們更可能接近異特龍超科[2]
斑龍超科 Megalosauroidea |
| |||||||||||||||||||||||||||||||||||||||||||||||||||||||||||||||||||||||||||||||||||||||||||||||||||
Carrano,Benson和Sampson於2012年完成了增加更多物種的堅尾龍類大型系統發生學分析。他們在分析里使用了一個演化支名稱——斑龍類(Megalosauria,何塞·波拿巴於1850年命名),他們將其定義為一個包含斑龍屬、棘龍屬,它們的最近共同祖先和所有後代的節點演化支。此外,新的一科——皮亞尼茲基龍科被命名了,該科包含了比棘龍屬或斑龍屬更接近皮亞尼茲基龍屬的斑龍超科。斑龍科也有新的亞科——非洲獵龍亞科,這個亞科包含了比斑龍屬更接近非洲獵龍屬的物種。不像Benson的等人於2010年,他們將雜肋龍屬恢復為屬於非洲獵龍亞科,而宣漢龍屬恢復為屬於最原始的中棘龍科。然而,這兩個屬的分類位置並不穩定,且它們從分析的排除給予更多的解決方案和穩定的演化樹。扭椎龍屬也比排除在外以解決斑龍科和非洲獵龍亞科。中國堅尾龍類樂山龍屬第一次被系統發生學分析包含在內,但被歸類為非洲獵龍亞科。而川東虛骨龍屬和單脊龍屬被分類在俄里翁龍類以外。以下演化樹顯示了這一研究結果。[3]
堅尾龍類 Tetanurae |
| ||||||||||||||||||||||||||||||||||||||||||||||||||||||||||||||||||||||||||||||||||||||||||||||||||||||||||||||||||||||||||||||||||||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Benson, R.B.J. A description of Megalosaurus bucklandii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Bathonian of the UK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Middle Jurassic theropods.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0, 158 (4): 882–935. doi:10.1111/j.1096-3642.2009.00569.x.
- ^ 2.0 2.1 Benson, R.B.J., Carrano, M.T and Brusatte, S.L. A new clade of archaic large-bodied predatory dinosaurs (Theropoda: Allosauroidea) that survived to the latest Mesozoic. Naturwissenschaften. 2010, 97 (1): 71–78. Bibcode:2010NW.....97...71B. PMID 19826771. doi:10.1007/s00114-009-0614-x. Supporting Information[永久失效連結]
- ^ Carrano, M. T.; Benson, R. B. J.; Sampson, S. D. The phylogeny of Tetanurae (Dinosauria: Theropoda).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012, 10 (2): 211–300. doi:10.1080/14772019.2011.6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