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客家文化保存區
新瓦屋(饒平腔客家話:sinˇ ngaˋ vugˋ)是位於臺灣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中興里的林姓饒平客家聚落,建於清朝嘉慶年間。2005年設立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成為臺灣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現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管理。
新瓦屋 | |
---|---|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
類型 | 聚落 |
位置 | 臺灣新竹縣竹北市 文興路一段123號 |
座標 | 24°48′41″N 121°01′38″E / 24.8115°N 121.0271°E |
面積 | 1.6公頃 |
建立時間 | 清朝嘉慶十年(1805年 ) |
管理者 |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藝文推廣科 |
沿革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林孫檀跟隨其堂侄林先坤自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渡海臺灣,在六張犁與堂兄林孫彰(林先坤之父)聚居,開墾當時為荒地的芒頭埔。[1]:45
嘉慶十年(1805年),林孫檀之子林象賢與林象明在芒頭埔建立「忠孝堂」公廳,因建成時間較林先坤在六張犁建的公廳晚,屋瓦較新,而稱之為「新瓦屋」,後形成新瓦屋聚落。[1]:46
1990年,新瓦屋聚落因位於「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區」內而被徵收國有。經文史工作者與當地居民奔走下,客委會與新竹縣政府決議將其保留。2005年8月9日,「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成立,成為全國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2][1]:51
2005年,客委會進駐新瓦屋聚落,2011年起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接手。[2]
聚落
新瓦屋坐北朝南,建築整體為標準的「伙房屋」格局,包括「正身」、兩旁「橫屋」及「天井」。屋外有曬穀場「禾埕」,禾埕外有圍牆和門樓,再外面則是稻田和水圳圍繞,前後只有小路通往聚落外,形成一個具有防禦功能的封閉型聚落。[1]:47
臺灣戰後,新瓦屋聚落的住址為新竹縣竹北鄉中興村芒頭埔2鄰18號及3鄰18號、19號,居民最多時約40戶、200多人。隨着聚落人口成長,逐漸有人離開聚落。2000年,林家人遷出之前,住戶有22戶,人數有100多人。[1]:48
建築
-
忠孝堂
-
老公廳
-
林礽固老屋
-
集會堂
- 忠孝堂
- 新瓦屋林家的祭祀公廳,於1973年自老公廳遷移至此,為一堂廳二橫屋加一門樓的合院建築。1905年由泥磚屋改建成紅磚屋,1973年再改建成鋼筋混泥土。[3]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陳怡妃. 新瓦屋客家花鼓之研究 (PDF) (碩士論文). 2009-03 [2023-07-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19).
- ^ 2.0 2.1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202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9).
- ^ 林保煙新瓦屋聚落的老屋忠孝堂剪黏修復工程.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3).
- ^ 新瓦屋聚落老公廳遺址養護工程.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3).
- ^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新建集會堂.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3).
- ^ 劉夙涓. 舊建築再利用之滿意度研究-以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為例 (碩士論文). 2017-07 [2023-08-03].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館舍簡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