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芳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京剧演员

李世芳(1921年—1947年1月5日),原名李福祿,籍貫山西太谷,出生於綏遠薩拉齊(今屬內蒙古包頭)。[1]京劇演員,富連成社世字輩成員,師從尚小雲梅蘭芳等名家,1935年出道起有「小梅蘭芳」之稱,1940年組建承芳社巡演。年少成名,先後被評定為「童伶主席」、「四小名旦」之首。1947年,因中國航空121號班機事故青島附近罹難,享年26歲。

李世芳
1947年《一四七畫報》刊載之李世芳肖像照
演員
國籍 中國
籍貫山西太谷
出生
李福祿

1921年
逝世1947年1月5日(1947歲—01—05)(25—26歲)
 中國青島市李村桃源村狼牙山
死因空難
母校富連成社

早年

家世背景

1921年,李世芳出生於綏遠特別區薩拉齊縣炭市街(今屬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土默特右旗),乳名福根兒。[1]當時,他的父母李子健及李翠芬都是知名的晉劇演員,正在外出巡演。他們為孩子起名李福祿。3歲起,李福祿便隨身為晉劇演員的父母來往於大小碼頭演戲。[2][3]1931年春,李子健夫婦的戲班到北平(今北京)公演,獲得好評,連演半年之久。[4]李子健夫婦遂在北平定居下來。[4]李福祿時年10歲,隨父母定居北平[2][3]

科班經歷

1931年7月,李福祿進入富連成社學習平劇(今京劇),改名李世芳,專攻青衣花旦等角色,與毛世來成為世字輩的「科里紅」。[2]由於他嗓音、扮相與梅蘭芳年輕時相似,故而富連成社決定令其排演梅派新戲。[5]李世芳向梅蘭芳弟子魏蓮芳學習梅派技藝,[6]同時受教於蕭長華蘇雨卿蕭連芳李連貞等名師。[7]

1933年,富連成社盛字輩李盛藻、陳盛蓀、楊盛春、劉盛蓮等到上海演出,北平戲團後繼無人,故而尚小雲將《酒丐》交予葉盛章、李世芳、毛世來排演,又為李世芳、毛世來排演《金瓶女》《娟娟》,獲得好評。1933年冬,李世芳拜尚小云為師。[4]當時,袁世海、李世芳、毛世來、艾世菊等富連成科班會在尚小雲家排戲。[8]

年少成名

1935年春,李世芳在北平廣和樓首演《霸王別姬》,獲贊「小梅蘭芳」。[5]齊如山隨後邀請尚小雲觀戲,後者讚不絕口。[3]1936年,梅蘭芳從上海到北平演戲,觀看了李世芳演出的《霸王別姬》和《貴妃醉酒》甚滿意。經蕭長華介紹,並經由富連成班主葉龍章同意,[9]與毛世來、張世孝、劉元彤等人一同拜梅蘭芳為師。[2]按照富連成社慣例,未出科不得另行拜師,但經齊如山勸說而破例,收四位弟子以示公平。[3]

1936年冬,北平《立言報》在富連成社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的在校學員中舉行童伶選舉,[10]被票選為「童伶主席」,超出第二名五六千張票之多,[10][9]並在華樂園舉行加冕典禮,各界所贈聯幛花籃,擺滿全場。[4]1937年,[8]因為對富連成社給其子尚長春次要角色不滿,尚小雲出走自創榮春社科班。故而富連成社改派張彩林給李世芳教戲。[4]

1938年8月,李世芳滿科,在華樂園演出畢業戲《太真外傳》,座無虛席。[4]

出科

休息養嗓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攻佔北平,富連成社繼續在北平維持教學。因日軍試圖接管,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則解散以示民族氣節。楊小樓余叔岩梅蘭芳程硯秋等一大批知名戲曲家選擇停演或者改行,其中不少以教授京劇維生。[11]

1938年李世芳學成出科後,他的嗓子已經接近倒倉,不久即脫離富連成社回家養嗓。李世芳出入北平大馬神廟胡同王瑤卿家,結識梅蘭芳琴師王少卿。1931年梅蘭芳南遷上海後,王少卿只給父親王鳳卿演出伴奏,李世芳師從王少卿,吊嗓子、說腔。[3]

姚玉芙多年來替梅蘭芳與配角們對戲,其女兒姚寶璉是李世芳的戲迷。每日清晨,姚寶璉便和李世芳一同去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喊嗓子,李世芳下午則到姚家研習梅派戲的腔調、身段。[4]

在姚、王二家輔導下,李世芳嗓音逐步恢復。[4]

復出巡演

 
李世芳和他的妻子

1940年,李世芳召集貫盛習、張盛利、江世玉、江世升、孫盛武、李世霖、賈世珍等富連成畢業生組建戲團。[3]戲團稱承芳社,意即繼承梅蘭芳。[3]在北平前門外大柵欄三慶園首演梅派名劇《廉錦楓》,王少卿操琴,李世芳主演,一炮而紅。[12]此後以梅派傳人稱號,至各地獻演。[2]當年,北平《立言畫刊》評定李世芳和毛世來張君秋宋德珠為「四小名旦」,李世芳為「四小名旦」之首。[2]

1941年到1942年,承芳社先後在北平三慶華樂吉祥長安等戲院出演,[4]併到上海天津濟南石家莊太原等地公演。[3][4]在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時,每次演出兩周,場場爆滿,一票難求。[13]在梅蘭芳停演的時間裏,滿足了觀眾對觀賞梅派戲的需求。[14]

1942年,李世芳與姚寶璉在北平東單墨蝶林餐廳定婚,[3]後偕新婚妻子到青島演出《生死恨》《霸王別姬》《天女散花》《宇宙鋒》等梅派戲,獲得觀眾盛讚,連演13天才前往上海[15]1943年,李世芳依據崑曲《百花點將》改編出歷史劇《百花公主》,在北平首演時轟動一時。楊寶森和李世芳合作的《四郎探母》在當時也是場場皆滿。[4]

上海寄居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夏,梅蘭芳從香港返回上海隱居,蓄鬚輟演,杜門謝客,謝絕演出邀約。[16]李世芳或時因為演出,或是專程拜訪,[14]常在上海的梅蘭芳家寄居。[11]梅蘭芳常在二樓梅華詩屋教授劇目,幫助李世芳排練身段、表情。[11]1944年,還與夫人姚寶璉一同從北平前往上海慶祝梅蘭芳50歲生日,獲得梅蘭芳親自教授。[17][12]1945年抗戰勝利後,梅蘭芳於1945年雙十節在上海復出。[16]

1946年,因為與中國共產黨交流密切,北平梨園工會禁止李世芳演出。[17]李世芳不得不解散承芳社[13],奔赴上海轉投梅蘭芳。[17]同年夏,上海天蟾戲院約葉盛章、盛蘭、世長弟兄和李世芳演戲,但到李世芳登台時才知自己不演壓軸戲,而葉氏兄弟口碑不佳、上座不足,遂退出劇組,搬到馬斯南路梅蘭芳家,受梅蘭芳、王少卿指教。[4]7月,上海中華音樂劇團排演《孟姜女》,請李世芳來指導改進演技,以期赴美國演出,但李世芳最後自行決定不參加。[17][13]

1946年12月下旬,上海中國大戲院請梅蘭芳約演一期。[4]梅蘭芳藉故大力推介自己弟子,演出《霸王別姬》頗為成功。[18]然而不久,上海市場蕭條,李世芳的演出上座率下降,梅蘭芳一面安撫,一面親自和李世芳一同上台演出。[9]1946年除夕、1947年元旦及1月2日,梅蘭芳與李世芳合作演出《金山寺》和《斷橋》,梅蘭芳飾白素貞,由李世芳飾小青[2][9]原本魏蓮芳是梅劇團的二牌旦角,但卻改換李世芳飾青兒,並獲得成功,魏蓮芳便婉言諷示李世芳搶了戲飯。[4]

返平波折

1946年底,經由同行和承芳社成員的溝通斡旋,北平梨園工會同意李世芳復演,故而李世芳希望能趕快回到北平。[17]當他已經打算搭船前往天津回北平時,青島新新大舞台邀請李世芳演出,遂開始談判,因配角問題未果。後其父又從北平來信,希望早日回平。[19]因為李世芳夫人有病在身,故而又決定先行前往北平,已經買好機票。[9]

12月9日,李世芳預訂了往北平的機票,因為當晚梅蘭芳有演出,想多觀摩一次,遂退票改期。[13]12月25日,平劇演員張春華武漢演出完後搭飛機前往上海,在龍華機場降落時失事,機上40多人唯獨張春華等幾人倖存。[20]李世芳前往醫院探望,張春華聽聞李世芳因夫人生病打算搭飛機去北平,便勸其退掉機票,改搭火車。[18]梅蘭芳亦以空難頻發為由,勸其乘坐火車或輪船。[21]12月26日,因受邀在上海警備司令楊虎元旦壽宴上表演,[13]又退了機票。[18]

1947年初,因與魏蓮芳存在矛盾,為避免矛盾惡化,1月2日陪梅蘭芳演完《白蛇傳》中《水斗》《斷橋》兩折以後,李世芳再度決定回北平。[18]1月4日,中國大戲院經理孫蘭亭為其買了往北平的機票,但因天氣原因未能成行。[13]1月5日,[13]中國航空公司由上海飛北平的機票早已訂光。但因為楊寶森太太推遲前往北平,空出機票,[18]這張機票隨後又轉到馬富祿夫婦手中,李世芳隨即向其求購併獲得轉讓。[17]

1月5日凌晨,梅蘭芳一家人,包括梅葆琛、葆碉、葆玖,一同乘坐汽車到龍華機場送李世芳上機,張盛利也一同到場。[15]

身後

1月5日5時許,李世芳所乘坐的中國航空121號班機起飛。早上8時左右,飛機墜毀於青島李村桃源村狼牙山一帶,起火焚燒,無人生還。[21]下午4時左右,青島梨園公會周林昆攜同王春柏、毛劍秋、陳富瑞、周金蓮、詹世輔、郭少衡、董玉苓等演員一同前往飛機失事現場。[15]

1月5日夜,李世芳逝世的消息傳來後,在中國大戲院後台化妝的梅蘭芳幾乎暈過去,梅蘭芳次日專門致電中國航空公司核實後,慟哭流涕。[9]李世芳岳父,名伶姚玉芙亦感嘆命運如此,痛哭流涕。[18][21]李世芳全家人悲痛不已,夫人姚寶璉幾度嘗試自殺未果。[17]

1月6日,李世芳父親李子鍵前往事故現場,但並沒有找到李世芳或者他的遺體。[13]後來,張盛利受梅蘭芳囑託,前往青島辨認屍體,依靠李世芳登機時所穿的藍緞面羊皮襖的衣角,和夫人寶璉給他親手織的帶花毛衣的殘塊,從燒焦的諸多屍體中辨認出李世芳的屍體。[15]富連成社同輩、平劇演員袁世海從上海返回北平後,直奔李世芳父母家為李世芳之死痛哭。[22]

此後,梅蘭芳長期不願意排演《金山寺》。[9][14]直至1950年,帶兒子梅葆玖演《金山寺》《斷橋》後,梅蘭芳對自己的秘書許姬傳說:[5]

回想四年前在上海中國大戲院,李世芳陪着我唱青蛇,這還是我演《金山寺》帶《斷橋》的初次嘗試……從此就不願再演這兩齣戲。我剛才扮上戲,又想起我的學生,還是止不住一陣心酸。

葬禮

1月12日,[19],李世芳的屍體在青島簡易入殮,[13]青島梨園公會為其在青島市膠州路呂祖廟舉行了公祭儀式,[23]會長楊壽山主持儀式。1月18日,遺體由青島海運至天津,隨後由汽車載往北平法源寺[13]

2月2日,天津梨園界在中國大劇院二樓為李世芳舉行了公祭儀式,由葉盛章主持儀式,江世玉、李蓉芳、金友琴、金息侯、李木等人參與。[13]

2月7日,[13]富連成社榮春社鳴春社的師生以及在北平的戲劇名家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為李世芳舉行公祭。[15]尚小雲主持祭禮,並請僧人到青島超度亡靈。[18]梅蘭芳亦在其在上海為其主持祭禮。[18]

4月24日,李子健夫婦偕同姚寶璉到北平松柏庵義地安葬李世芳,據說會最終遷葬到西直門外李家祖塋。[13]

援助

為悼念李世芳,梅蘭芳組織程硯秋俞振飛言慧珠李玉茹顧正秋等在中國大戲院舉行6場義演,籌得6000萬元撫恤金,全部寄給了李世芳的家屬。[5]青島市文藝界積極捐款,並舉辦義演,將款項交予李世芳家人以表心意。[15]北平梨園界組成後援會,與中國航空公司交涉,以賠償家屬生活費。1947年2月16日夜,天津中國大劇院為李世芳舉辦義演,籌得600餘萬元交予李子鍵。2月25日,天津常寶堃借用北平的華樂園舉辦兩場義演。3月,上海中國大戲院舉行兩場義演,籌得1200萬元交予李世芳家屬。[13]

分家

李世芳逝世後,姚寶璉帶着大女兒大春住在李世芳的房子裏,因李世芳衣服寄放在母親房內與李家產生矛盾。姚玉芙從上海返回北平後,便提出讓女兒與李家分家,帶走三個孩子以及李世芳的遺物,李家拒絕。梅蘭芳在上海聽聞消息後,拜託齊如山李春霖以及李世芳師兄葉盛蘭袁世海張盛利等人居中調停。姚寶璉帶走大女兒大春,搬去上海娘家。李子健夫婦帶走孫女二春、三春,將北平家產變賣,返回山西老家。[19]

家庭

父親李子健,原名常興建,是晉劇名旦,藝名「紅牡丹」,[24]早年喪父,隨伯父帶到張家口科班學戲,年少成名。母親李翠芬,是河北梆子名伶,其父親是北平的大珠寶玉器商,非常富裕,但膝下無子。李子健入贅成婚並改名。[1]婚後,李翠芬改為表演晉劇[24]二人被長勝班從北平請來在宣化表演。[1]1931年春,李子健夫婦的戲班到北平公演後,定居當地。[4]李子建於1948年因腦溢血逝世。李翠芬則於1955年病逝。[1]

妻子姚寶璉,是京劇名家姚玉芙的二女兒,[7]自科班起便是李世芳的戲迷。[4]1947年李世芳逝世後改嫁。[2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天津廣播電台工作,[25]主持過《姚大姐說事》等節目。[17]

大女兒,乳名大春,母親姚寶璉改嫁時被帶走。[2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山西成為晉劇演員。[1][17]已逝世。[26]

二女兒李祖英,乳名二春。[27]母親姚寶璉改嫁後,被託付其祖父母李子健和李翠芬夫婦撫養。[2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山西成為晉劇演員。[1][17]

小女兒三春,現名張元貞,原名李祖培、李元貞,台灣雜技演員、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教職員。在李世芳死後被託付給祖父母。1948年李子健逝世後交予其弟子李碧蘭,1949年隨李碧蘭一家到了台灣。10歲時被賣給大中華特技團團主張起超,自此成為雜技演員。1981年起擔任特技教師。[24]1980年代在香港登報尋親,但因對親人怨恨而不願相見。2015年,經富連成社後人勸說,在富連成社創立110周年紀念活動上,與母親姚寶璉以及姐姐李祖英相認。[26]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劉明山. 回忆晋剧名伶李子健. 山西文史資料. 1994, (2): 61-67.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梅兰芳为他俩洒下伤心泪. 上觀新聞.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透過騰訊新聞 (中文(簡體)).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袁世海. 李世芳之“巧合”─—悼念师弟李世芳. 中國京劇. 1996, (6): 20-21 [202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中文(簡體)).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丁秉鐩. 英年早逝的名旦李世芳. 國劇名伶軼事.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0 [2024-01-21]. ISBN 97872090512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透過光明網 (中文(簡體)). 
  5. ^ 5.0 5.1 5.2 5.3 沈鴻鑫. 梅兰芳与程砚秋李世芳二位弟子之间的故事. 解放日報. 2022-12-09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透過國粹京劇 (中文(簡體)). 
  6. ^ 馬明捷. 怀念魏莲芳先生. 戲曲藝術. 1999, (3)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中文(簡體)). 
  7. ^ 7.0 7.1 人物:李世芳. 梨園百年瑣記.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中文(簡體)). 
  8. ^ 8.0 8.1 章詒和.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尚小云往事. 伶人往事——写给不看戏的人看.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06. ISBN 7-5404-3817-7.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馬長林. 梅兰芳与上海中国大戏院. 世紀. 2019-01-30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透過澎湃新聞 (中文(簡體)). 
  10. ^ 10.0 10.1 毛世來. “童伶选举”与“四小名旦”. 中國京劇. 1994, (5)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中文(簡體)). 
  11. ^ 11.0 11.1 11.2 管爾東. 论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戏曲教育. 美育學刊. 2018, (2): 103-109. 
  12. ^ 12.0 12.1 姚保瑄. “四小名旦”之首——李世芳. 人民戲劇. 1981, (11): 56-57 (中文(簡體)). 
  13.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周利成. 凄绝曲终人不见 金山寺里失青蛇 —— 一代名伶李世芳之死. 中國檔案. 2019, (4): 88-89 (中文(簡體)). 
  14. ^ 14.0 14.1 14.2 宋培予. 回想当年李世芳──纪念李世芳逝世50周年. 中國戲劇. 1996, (12).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梅兰芳弟子的青岛之殇:乘飞机撞崂山坠毁遇难. 青報網-青島日報官網. 2016-01-06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中文(簡體)). 
  16. ^ 16.0 16.1 王悅陽. 梅兰芳的上海. 新民周刊. 2008-11-26 [202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透過新浪網. 
  17.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丁宇. 骨肉团圆话沧桑. 兩岸關係. 2015, (2): 61-64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中文(簡體)).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梅兰芳与爱徒李世芳. 人民政協報. 2015-04-02 [2024-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0) –透過新華網 (中文(簡體)). 
  19. ^ 19.0 19.1 19.2 李世芳遇难前后. 早安京劇. 2019-10-17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5) (中文(簡體)). 
  20. ^ 1946年圣诞节 三架飞机在上海失事. 外灘畫報. 2003-12-18 [2003-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5) –透過新浪網 (中文(簡體)). 
  21. ^ 21.0 21.1 21.2 張犇. ⺠国上海空难简史--以1945~1949年为重点的考察.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5: 98–110. ISBN 978-7-5458-1164-3 (中文(簡體)). 
  22. ^ 袁世海痛哭李世芳. 中外春秋 (重慶: 中外春秋社). 1947, 24: 2-3 (中文(繁體)). 
  23. ^ 呂銘康. 胶州路的东本愿寺和吕祖庙. 青島早報. 2019-01-18 [2022-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6).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邱坤良. 京劇李世芳遺孤在台灣成特技名角. 風傳媒. 2018-11-15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中文(繁體)). 
  25. ^ 齊琦. 谁能帮他出版梅兰芳纪念册(图). 天津日報網-城市快報. [202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透過搜狐新聞 (中文(簡體)). 
  26. ^ 26.0 26.1 楊麗. 梅派传人李世芳女儿回大陆认亲 流落台湾近70年. 中國台灣網. 2014-12-29 [202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2) (中文(簡體)). 
  27. ^ 李祖英 (編). 小梅流芳:李世芳罹難五十年祭. 太原: 北嶽文藝出版社. 1997. ISBN 978753781733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