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仙
李品仙(1890年4月22日—1987年3月23日),廣西省梧州府蒼梧縣人,字鶴齡[1]:3319。新桂系將領,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2]。早年參加辛亥武昌起義和北伐戰爭[1]:3319。
李品仙 | |
---|---|
出生 | 1890年4月22日 大清廣西省桂林府蒼梧縣平樂鄉 |
逝世 | 1987年3月23日 中華民國臺北市 | (96歲)
國籍 | 大清(1890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87年) |
效命 | 中華民國 |
軍種 | 中華民國陸軍 |
服役年份 | 1912年-1952年 |
軍銜 | 二級上將 |
統率 | 國民革命軍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 抗日戰爭第十戰區司令長官 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 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桂林綏靖公署主任 |
參與戰爭 | 武昌起義、護法戰爭、北伐、蔣桂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 |
獲得勳章 | 干城獎章、雲麾勳章、青天白日勳章 |
其他工作 | 安徽省政府主席、總統府國策顧問、總統府資政 |
早年經歷
崛起湘軍
李品仙生於一個鄉紳家庭。幼學舊學。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入蔡鍔創設的廣西陸軍小學堂。1910年(宣統二年),升入湖北第三陸軍中學堂第二期。翌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李品仙參加革命派。其後,李品仙回到家鄉,任梧州的軍械局局員[2]。
1913年(民國二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翌年畢業歸鄉,入桂軍,隨軍參加護國戰爭。1916年,李品仙轉入湘軍。其後,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同學唐生智手下,參加了護法戰爭,逐步升職。
中年經歷
曾任國軍師長、軍長[1]:3319。1926年6月,唐生智加入國民革命軍序列,李品仙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三師師長。國民革命軍北伐之際,率部攻取湖南省各地,為在湖北省擊敗吳佩孚軍作出貢獻。翌年2月,任第八軍副軍長;4月升任軍長,兼任武漢三鎮衛戌總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員。上海四一二政變爆發後,李品仙支持蔣介石肅清中國共產黨[2]。
新桂系
1927年10月,在寧漢戰爭中,李品仙追隨唐生智,唐生智遭新桂系李宗仁敗北。李品仙於1928年2月投向新桂系,4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十二路軍總指揮兼第8軍軍長。其後,再度北伐,在灤河解除了直魯聯軍3萬人的武裝,駐留唐山。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再度起用唐生智。李品仙回到唐生智手下,任第五路軍副總指揮兼第八軍軍長[2]。同年夏,該軍移駐河南,李品仙因病離職,由劉興任軍長。
同年末,唐生智再度反對蔣介石。翌年1月,唐生智敗北,李品仙下野,轉赴香港。中原大戰爆發後,李品仙應新桂系招聘,任湖南善後督辦。中原大戰新桂系敗北,李品仙回到廣西,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以後,歷任南寧軍官學校校長、廣西邊防對汛督辦兼左江區行政監督、龍州區民團指揮官。1935年,再度出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1936年1月,升為陸軍中將,7月任廣西綏靖公署副主任。翌年3月,獲授陸軍上將銜[2]。
中國抗日戰爭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7月,中國抗日戰爭爆發。12月,李品仙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李宗仁)兼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1]:3319(轄3個軍)。曾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和台兒莊戰役[1]:3319。因給予日軍較大打撃而立下軍功。1938年6月,參加武漢會戰,任武漢防衛軍第四兵團司令官[1]:3319。最終同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李品仙率領的軍隊較友軍更為善戰。其後,該軍隊開往湖北省休養、重編。1938年冬,李品仙率軍盜掘壽縣李三孤堆楚墓(經考證為楚幽王墓),致使墓葬被徹底破壞[3]。李品仙宣稱此舉是為保護文物,並將槨室木料切割後運往廣西綏靖公署,贓物則為第十一集團軍高層瓜分[4]。1939年4月,參加隨棗會戰(日本方面稱為襄東會戰),與日軍4個師團激戰,阻止日軍攻勢,立下軍功[2]
1939年11月,李品仙被任命為安徽省政府主席、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豫皖邊區總司令[1]:3319。他為安徽省的抗日體制形成作出了貢獻。1940年5月,第二次隨棗會戦(棗宜會戰。日本方面稱為宜昌作戰)及1941年8月的第二次長沙會戰,李品仙反擊日軍成功。另一方面,李品仙對中國共產黨也進行了強力彈壓及肅清,與新四軍關係趨於緊張。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轉移過程中被包圍殲滅,史稱皖南事變。在此次事變前,李品仙在江北對新四軍的防堵對事件發生起到了重要影響。1943年6月28日,國民政府派李品仙為安徽省縣長試試務處長[5]:7154。
因屢立軍功,1945年1月,李品仙升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6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結束之際,李品仙負責徐州方面日軍受降事宜[2][6]。
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4月,李品仙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同年兼任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參與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8年,李宗仁參選中華民國副總統,李品仙給予全面支援。同年,李品仙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長官白崇禧)。
1949年5月,任桂林綏靖公署主任。6月1日,廣西綏靖公署主任李品仙致電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謂即派桂軍第三〇三師進駐百色,準備入雲南「協助剿匪」;同時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發表成立滇桂黔邊區綏靖司令部,以張光煒任司令,公然把雲南劃入桂軍防區[5]:8932。李品仙任廣西省政府主席[1]:3319。但他未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攻勢,於同年12月前往台灣[2][6]。
晩年經歷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辭海編輯委員會 (編). 《辭海》(1989年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9.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萧棟梁「李品仙」. 《民国人物传》第12卷.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ISBN 7-101-02993-0.
- ^ 郭德維. 对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的推测. 安徽省考古學會會刊. 1979, (4).
- ^ 鄧峙一. 李品仙盗掘楚王墓亲历记. 《安徽文史資料選輯》第一輯. 1960.
- ^ 5.0 5.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 ^ 6.0 6.1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國(國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