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德諾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2年1月30日) |
格羅德諾[2](白俄羅斯語:Гродна,羅馬化:Hrodna,發音:[ˈɣrɔdna];俄語:Гродно,羅馬化:Grodno)是白俄羅斯格羅德諾州首府,位於尼曼河畔,鄰近波蘭和立陶宛,是國際交通和白俄羅斯國內交通的樞紐之一。格羅德諾城市人口373,547人[3]。(2019年),是白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至今城內仍保留了許多古代城堡與宗教建築。
格羅德諾 Гродна(白俄羅斯語) Гродно(俄語) | |
---|---|
坐標:53°40′N 23°50′E / 53.667°N 23.833°E | |
國家 | 白俄羅斯 |
州 | 格羅德諾州 |
成立 | 1128年 |
政府 | |
• 主席 | Mechislav Goy |
面積 | |
• 總計 | 142.11 平方公里(54.87 平方英里) |
海拔 | 137 公尺(449 英尺) |
人口(2019) | |
• 總計 | 373,547[1] ▲人 |
時區 | MSK(UTC+3) |
郵區編號 | 230000 |
電話區號 | +375-15 |
網站 | Official website |
歷史
起源
格羅德諾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留里克王朝的王公在他們和約特維恩格人(波羅的人的一支)部落聯盟的邊界上建立了小的要塞和有警備力量的貿易中轉站,這被認為是格羅德諾城的起源。「格羅德諾」這個名字即源於古東斯拉夫語中的動詞「gorodit」意為「圍繞,防備」。格羅德諾第一次在文獻中被提到是在《基輔編年史》和《拉齊維烏編年史》中[4]。在其中關於1127-1128年的記載里,格羅德諾被稱為「Goroden」,被描繪為是格羅德諾王公的駐地,是很多貿易路線的交匯處。
和新格魯多克一樣,格羅德諾被視作黑俄羅斯西部(即今白俄羅斯領土中臨近涅曼河的部分)的主要城市,常受到各種軍事勢力的威脅。1241年在第五代格羅德諾王公尤里·格列鮑維奇統治期間,韃靼人曾入侵和毀壞了格羅德諾。不久之後,在1250年代明道加斯統一立陶宛地區的過程中,格羅德諾被佔領。1270年之後格羅德諾正式成為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1284年在立陶宛大公國和條頓騎士團的戰爭中,格羅德諾遭到毀滅性破壞[5]。普魯士起義後,很多老普魯士人遷移到格羅德諾。
逐漸發展
1376到1382年維陶塔斯是格羅德諾大公,從這裏走向奪取最高權力之路。並在此準備了1410年的格倫瓦德之戰。1389年,為了重新恢復商業與貿易,維陶塔斯大公允許在格羅德諾建立市政府和猶太人社區。這是立陶宛大公國裏面第一個猶太人社區。1496年城市收到了基於馬格德堡法律的允許自治的特許狀,這使得以猶太社區為代表的商業儘快發展起來[6]。1569年波蘭立陶宛聯邦成立後,格羅德諾劃歸波蘭王國,成為聯邦的議會召開地,同時其新老城堡也作為大公的夏宮。
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蘭之後,格羅德諾曾短期成為蘇瓦烏基省的首都。18世紀末期在安東尼·泰澤恩豪茲(Antoni Tyzenhauz)的作用下,格羅德諾的工業開始發展。1793年聯邦歷史上最後一屆議會在格羅德諾召開,即格羅德諾議會。在俄羅斯的收買和恐嚇下,議員們通過了第二次瓜分波蘭的法案。兩年後的第三次瓜分波蘭中,俄羅斯獲得了格羅德諾[6]。同年11月25日,在新城堡,末代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退位。格羅德諾併入俄國後,成為格羅德諾省的首府。
近代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格羅德諾在1915年被德國佔領,1918年根據布列斯特和約,蘇俄正式放棄格羅德諾。1918年3月25日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在明斯克宣佈獨立建國。但隨着德國戰敗後從白俄羅斯領土撤出和蘇俄軍隊進駐,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的理事會不得不從明斯克遷到當時還由德國軍隊控制的格羅德諾。第二年二月波蘇戰爭爆發,德國東線指揮官擔心格羅德諾落入蘇軍之手,在1919年4月27日將城防移交給波蘭軍隊,次日波蘭軍隊接管了格羅德諾。
1920年7月19日蘇聯紅軍佔領格羅德諾。7月立陶宛政府曾經得到蘇俄許諾,將把城市交給立陶宛,但隨着蘇俄在華沙戰役中的失敗使得這一計劃成為空談。9月15日起波蘭軍隊推進到涅曼河畔,圖哈切夫斯基依靠涅曼河在格羅德諾組織防線,爆發了涅曼河之戰。9月23日波蘭軍隊奪回格羅德諾。《里加和約》簽訂後,格羅德諾留在波蘭。一戰結束後,格羅德諾受到破壞,繁華不再,省會也搬到了比亞韋斯托克,僅成為一個縣的政府所在。然而,在20年代末城市成為一個最大的波蘭軍隊兵營。這使當地的經濟逐漸回到正軌。
1939年二戰爆發,格羅德諾的兵營提供了大量兵源來抵禦德軍。9月17日開始,蘇聯軍隊開始入侵波蘭。9月20日到9月22日發生了格羅德諾戰鬥,格羅德諾被蘇軍佔領。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格羅德諾歸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所有。1941年6月德軍入侵蘇聯,佔領格羅德諾。1942年格羅德諾被改名為「加登」(Garten),城市中的猶太居民先是被送到兩個大的隔離區居住(Grodno Ghetto),然後被德軍大量送往集中營。到了1944年7月16日蘇聯軍隊解放格羅德諾時,整城僅餘200多猶太人[7]。1945年之後格羅德諾重新屬於白俄羅斯。
現狀
經濟與交通
格羅德諾的化學工業在經濟中佔據主要地位,在肥料、化學纖維和染料方面都有大的化學工業公司。到2011年初為止,格羅德諾有大約700家企業有外貿業務,其中48家主要出口工業產品。格羅德諾的產品出口到60個國家。主要的貿易對象是俄羅斯,其主要的出口產品為化學品、機床和金屬加工用具、食品等[8]。2002年白俄羅斯決定建立格羅德諾自由經濟區,加強同歐盟的聯繫,吸取外資發展格羅德諾州經濟[9]。
格羅德諾是白俄羅斯的公路和鐵路交通樞紐之一,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在白俄羅斯和波蘭、立陶宛的跨國交通上也佔據重要地位。格羅德諾火車站每天有30列火車開出,包括7列國際列車,4列國內列車和19列州內列車。格羅德諾和其他重要城市如明斯克、莫斯科、聖彼得堡、維爾紐斯和華沙都有鐵路連接。T格羅德諾機場距城市18公里,但航空交通並不發達。格羅德諾的公共交通較為發達,可以通過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與明斯克、布列斯特、維捷布斯克和其他格羅德諾州的城市連接,每天客流量達將近4000人[10]。
古建築
格羅德諾城以其保留了各種建築與裝飾風格的古建築而聞名。格羅德諾現存的最古老建築是聖鮑里斯和格里伯教堂。這是古代黑俄羅斯建築風格的唯一遺留。1183年之前建成。1853年教堂的南牆坍塌。1991年之後政府在組織重修的過程中發現了對1853年之前的教堂,特別是坍塌的南牆的詳細描述,目前歷史學家正試圖按照1853年前的教堂原貌復原堂[11]。已被列入白俄羅斯世界遺產的候選名單。另一座著名的教堂是聖方濟·沙勿略教堂。這是一座高大的巴洛克建築,超過50米高。1678年開始建設,由於戰火頻仍,直到1705年才建成。其牆上的彩繪於1752年完成,帶有典型的晚期巴洛克風格。
舊格羅德諾城堡是格羅德諾城內最著名的建築之一。11世紀起黑俄羅斯的王公們就已在此處建設城堡。13世紀起這座城堡成為抵抗外敵的要塞。1391-1398年維陶塔斯大公增修了五座哥德式鐘樓,自己常居住如此,並以城堡為中心修建其他建築,擴大了格羅德諾城市的規模[12]。卡齊米日四世也很喜歡這一城堡,寧可居住於此而不居住在首都,並於1492年在城堡中去世。在斯特凡·巴托里統治立陶宛大公國時,又計劃按照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完全重建這座城堡。但1586年他的突然離世使這一計劃中斷。1655年在俄波戰爭 (1654年-1667年)中,俄軍摧毀了這座城堡。
十幾年後在立陶宛大公國大臣Krzysztof Zygmunt Pac的籌款和組織下,格羅德諾城堡得以重建。米哈烏·克雷布特·維希尼奧維茨基將這裏定為議會召開地。在大北方戰爭中,這座城堡又被破壞,王室不得不請建築師於1734-1751年新建新格羅德諾城堡,內部設計使用洛可可風格,兩座城堡之間用一座拱橋連結。1793年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最後一屆議會,格羅德諾議會,就在新格羅德諾城堡召開。現在舊格羅德諾城堡已成為國家歷史與考古博物館[13]。
文化教育
在教育方面,格羅德諾有三座公立大學:格羅德諾州立醫科大學,格羅德諾州立農業大學和格羅德諾州州立大學;和五座私立高等院校。格羅德諾州立醫科大學是白俄羅斯最好的醫學大學之一[14],格羅德諾州州立大學是一座成立於1940年的師範學校,以科學技術研究為主,1978年10月18日成立大學,現在已經發展為白俄羅斯最大的地方大學之一,學生與教職工總數已超過兩萬人[15]。
格羅德諾有兩座劇院:格羅德諾州劇院與格羅德諾木偶劇院。有8座博物館。
城徽
格羅德諾城的盾形紋章是一隻鹿正跳過銀色的柵欄,兩隻鹿角之間有一個金色的十字架。這源於聖胡伯特斯的傳說,胡伯特斯本是一位喜好打獵的貴族。有一次獵鹿時,見到一隻帶有十字架的鹿,有個聲音指引他去篤信上帝,從此胡伯特斯幡然醒悟,放棄打獵,後來成為獵人的主保聖人。格羅德諾城一直以胡伯特斯的鹿為非正式的標誌,1994年成為正式的城徽,也被嵌入城旗之中[16]。
友好城市
著名格羅德諾人
-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波蘭小說家。代表作《涅曼河畔》被認為是19世紀晚期波蘭社會的全景畫卷。
- 大衛·魯賓諾夫,1930-1940年代很受歡迎的提琴演奏家。
- 莫伊賽·奧斯特羅戈爾斯基,政治學家,歷史學家,專於政黨制度的理論研究,和馬克斯·韋伯、羅伯特·米契爾斯一起被認為是政治社會學的創始人。
- 奧莉加·科爾布特,前蘇聯體操運動員,1972年和1976年奧運會上共獲得四枚金牌兩枚銀牌。
- 瓦列里·斯塔尼斯拉沃維奇·列沃涅夫斯基,是白俄羅斯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企業家,以前是政治犯。
- 艾伊坦·利夫尼,以色列政治家,以色列反對黨現領袖齊皮·利夫尼之父。
- 亞歷山大·米林克維奇,政治家,2006年白俄羅斯總統選舉候選人。
- 保羅·巴蘭,電腦工程師,互聯網先驅之一。
- 澤林克·愛普斯坦,著名猶太教正統派拉比。
- 里昂·喬戈什,無政府主義者,1901年刺殺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
參考文獻
- ^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по г. Гродно и районам Гроднен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на 1 января каждого года с 1996 по 2019гг./Population of Grodno and rayons of the Grodno region. grodno.belstat.gov.by. 1 January 2019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9) (俄語).
- ^ 周定國 (編). Hrodna(Grodno) 格罗德诺 [白].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397.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簡體中文)
- ^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3).
- ^ 存档副本. [2011-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Grodno history to WWI Tikva Fatal-Kna'ani. [2011-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 ^ 6.0 6.1 Hrodna. [201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 ^ The Grodno Ghetto. [201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Grodno City Executive Committee. [201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2).
- ^ Grodno Oblast investor profile, Belarus. Belarus.by. [201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 ^ Grodno City Executive Committee. [201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2).
- ^ St Boris and St Gleb’s Church in Grodno. Tourism in Belarus. [201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4).
- ^ Old Grodno Castle information - Hrodna Sights. [201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1).
- ^ Hrodna Old Castle, Belarus. [201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 "Grodno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 [201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2).
- ^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Grodno Region. Grodno State University named Yanka Kupala. [201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1).
- ^ Grodno City Executive Committee. [201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