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米·依曼紐
威廉·湯姆斯·"湯米"·依曼紐(澳大利亞貢獻勳章獲得者)(英語:William Thomas "Tommy" Emmanuel AM,1955年5月31日—)是一名澳大利亞結他手,他以複雜的指彈風格,充滿活力的現場表演,以及在結他上運用打擊樂效果最為著名。在2008年和2010年5月刊的《結他手期刊》(《Guitar Player Magazine》)雜誌中,他獲得由讀者投票選出的「地表上最強木結他手」的美稱。
湯米·依曼紐 | |
---|---|
音樂家 | |
出生 | 新南威爾斯州馬瑟爾布魯克 | 1955年5月31日
職業 | 音樂家、作曲家 |
音樂類型 | 民謠、搖滾、流行、布魯斯、鄉村 |
演奏樂器 | 結他 |
活躍年代 | 1962年至今 |
網站 | www.tommyemmanuel.com |
相關團體 | Dragon |
著名樂器 | |
Maton TE 簽名型號 |
生平
湯米1955年出生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馬瑟爾布魯克。1959年,在他4歲時,獲得了第一把結他,她母親教他彈琴,來為她母親彈的夏威夷結他做伴奏。7歲時,他在收音機里聽到了切特·阿特金斯。他(現在還)生動地記得當時那一刻,並說那(曾)極大地激勵了他。
1961年,在他6歲那年,他已經是一名專職的專業音樂家。在認識到了湯米和他的哥哥菲爾的音樂才華後,他們的父親創建了一支家庭樂隊,賣了家裏的房子,帶着一家人四處旅行。由於一家人住在兩輛旅行車上,依曼紐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和家人一起的巡演中度過的,他彈節奏結他,並且很少上學讀書。他們一家認識到這種四處漂泊的生活的艱難——又窮又餓,總是無法在一個地方安頓下來。他的父親常常會開車提前到達目的地,以便安排會面和做廣告宣傳,並尋找那些能夠讓他們在第二天做即興演出的當地音樂商店。最終,新南威爾斯州教委堅持依曼紐家的孩子需要定期去學校上課。
1966年,在湯米的父親去世之後,一家人定居在帕克斯。湯米最終搬到了悉尼,在那裏,他贏得了一連串的才藝比賽後,逐漸引起全國人們的注意。在70年代後期,他在和他哥哥菲爾共同所在的「淘金」樂團擔任結他手,並為眾多唱片和廣告詞音樂做(工作室、現場)演奏工作。在70年代末,他成為給歌手Doug Parkinson伴奏的樂隊——The Southern Star Band的主音結他手,進一步擴大了湯米的名氣。在80年代早期,他加入了陣容重組後的70年代頂尖搖滾組合Dragon,與他們大範圍地舉行了巡演,包括1987年和蒂娜·透納的巡演。他後來離開了Dragon並開始了獨奏生涯。
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與很多著名藝術家一同演奏過,包括切特·阿特金斯,埃里克·克萊普頓,喬治·馬丁爵士,空氣補給樂隊,約翰·丹佛,萊斯·保羅以及多克·沃森。埃里克·克萊普頓,切特·阿特金斯,萊斯·保羅和喬·塞奇尼都曾說過湯米是他們所知道的最好的演奏家。他們的這種說法也證明了湯米的傑出才能。
在1994年湯米成為約翰·法漢樂隊的一員。澳洲音樂老炮兒約翰·法漢邀請他參加「為了盧旺達演唱會」(「Concert for Rwanda」),安排他在來自Noiseworks樂隊的Stuart Fraser旁邊演奏結他。
湯米和他的哥哥菲爾在2000年的悉尼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上做過現場演出。當時的電視節目對現場情況進行了全球實況播放。當兩個人一起演奏的時候,兄弟倆有時會同時演奏一把結他,每個人都空出一隻手,而用另外一隻手配合着彈奏同一把結他。
2002年10月,湯米受邀參加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為印尼峇里島爆炸案受害者舉行的演出,演奏了澳大利亞民謠Waltzing Matilda(此曲被稱為「非官方的澳大利亞國歌」)。
由於勞累過度,2007年底他被診斷出有心臟問題,並被要求中斷繁忙的巡演日程安排進行強制休息,但是他在2008年上半年他又重新回到了全天候的巡演中。
在2010年1月下旬,因被當月早些時候發生的悲慘的2010年海地地震所觸動,依曼紐宣佈他將在eBay上拍賣掉他自己演奏並擁有的3把結他,來為在海地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獻籌款。
2010年6月,湯米被授予澳大利亞三等勳章——澳大利亞貢獻勳章(AM)。
音樂風格
湯米說過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被阿特金斯的那種用拇指彈奏低音部分、同時其他手指彈奏旋律部分的音樂風格所吸引(這種風格有時也被稱為特拉維斯撥弦法)。這個技巧,後來成為了湯米的結他風格的一個要素。
儘管湯米從未受過正規的音樂訓練,但他的演奏能力為他贏得了全球無數的樂迷。他在結他琴體上,表演打擊樂部分為大家所熟知。作為一位獨奏演奏家,他從不照着給定的樂譜彈奏,並且儘可能少用結他效果器。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錄製音樂時通常是一次就完成。
他經常使用左手拇指遊走在5弦和6弦上的低音音符,抑或只用左手的兩根手指在結他上按出Am小調和弦和E大調和弦(其中一根手指豎直着同時按兩根弦)。多數情況下他的右手會使用拇指套,其他時候會用一個普通撥片或僅用手指。
他的主要結他是一把小琴體的定製款Maton EBG808,這把結他安裝配備了一個拾音器和一個內置電容麥克風。由於這把小個頭的琴在不接音箱的情況下音量很小;而連接上音箱之後音量又極大,湯米給它取了個外號叫「老鼠」。他的3把主要舞台演出結他中的2把,特別是它的簽名款D型琴TE1 Maton,在他的過度彈奏和打擊樂技巧下,已經被磨薄並破舊不堪。他近期在他的年度音樂節Tommyfest UK (2008)期間的一個講習班上說過,他所有這3把舞台演奏結他都損壞過,並且這些年來已經被修過無數次了。
與切特·阿特金斯的合作
湯米在澳大利亞年輕的時候,曾給住在納什維爾的心目中的偶像切特·阿特金斯寫過信。最終阿特金斯用鼓勵的話語和過來拜訪的長期邀請答覆了湯米。
1997年,依曼紐和阿特金斯作為雙人搭檔錄製音樂,並發行了一張名為《The Day Finger Pickers Took Over the World》的專輯,這張專輯也成為阿特金斯在生前最後的一張專輯。
1999年7月的第15屆年度切特·阿特金斯愛好者社團(Chet Atkins Appreciation Society,縮寫:CAAS)大會上,切特給湯米頒發了「認證結他手」(Certified Guitar Player, 縮寫:CGP)獎,「認證結他手」獎是阿特金斯頒給結他演奏家的一項至高榮譽。此獎項的知名度由於有結他音樂領域廣泛被認可的領袖阿特金斯親自頒發而增強。獎項上面寫着:「表彰他對指彈藝術的貢獻」。湯米每年7月份都會在納什維爾的切特·阿特金斯愛好者社團(CAAS)活動中演出。
大碟列表
- 1979 《From Out Of Nowhere》
- 1987 《Up From Down Under》
- 1990 《Dare to Be Different》
- 1992 《Determination》
- 1993 《The Journey》
- 1993 《The Journey Continues》
- 1995 《Initiation》
- 1995 《Terra Firma》 (與Phil Emmanuel合作)
- 1995 《Classical Gas》
- 1996 《Can't Get Enough》
- 1997 《Midnight Drive》 (美國發行名叫《Can't Get Enough》)
- 1997 《The Day Finger Pickers Took Over The World》 (與切特·阿特金斯合作)
- 1998 《Collaboration》
- 2000 《Only》
- 2001 《The Very Best of Tommy Emmanuel》
- 2004 《Endless Road》
- 2005 《Live One》
- 2006 《Happy Hour》 (與Jim Nichols合作)
- 2006 《The Mystery》
- 2008 《Center Stage》
- 2009 《Just Between Frets》 (與Frank Vignola合作)
- 2010 《Little by Little》
- 2010 《Tommy Emmanuel Essential 3.0》
- 2011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 2013 《The Colonel and The Governor》(與Martin Taylor合作)
湯米在2006年7月11日發行了DVD《Live At Her Majesty's Theatre, Ballarat, Australia》,並在2008年年底發行了《Center Stage》專輯的同名DVD。
湯米製作過3部教學視頻:1993年的《Guitar Talk》,1996年的《Up Close》和2008年的《Emmanuel Labor》。
獎項
與切特·阿特金斯的二重奏曲目《Smokey Mountain Lullaby》曾獲得1998年的格萊美鄉村器樂表演獎提名,但最後未獲獎。他的曲子《Gameshow Rag/Cannonbal Rag》在2007年1月25日周六那天的第35屆塔姆瓦斯鄉村音樂節上(註:塔姆瓦斯是澳大利亞鄉村音樂之都),獲得了年度器樂獎。在2007年同一年,湯米獲得當年的格萊美最佳鄉村器樂表演獎提名。
在2008年和2010年5月刊的《結他手期刊》(《Guitar Player Magazine》)雜誌中,湯米 依曼紐獲得由讀者投票選出的「最佳木結他手」稱號。
參考資料
- Tommy Emmanuel. [2010-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