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器官繁殖
由植物体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产生新植株的无性生殖方式
此條目不符合維基百科的品質標準,需要完全重寫。 (2021年12月13日) |
營養器官繁殖是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之一,指植物透過扦插其植株部分或特化了的繁殖器官而長出新植株的無性生殖方式[1]。這些特化了的「營養器官」可以是根、莖或葉,其基本功能是維持植物生命,這些功用抱括了如:光合作用等。但在某些狀況之下,可能有無性生殖/營養生殖,意指,這些營養器官可能成為繁衍的親本,由這些器官生長出新的個體。植物各個營養器官均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如枝條能長出不定根,根上能產生不定芽等,從而長成整體。
營養器官繁殖是不少植物自然繁殖的方式,但亦可透過人工生殖來導引。在這個過程中,新的個體植物無需種子或孢子產生;人工的營養繁殖包括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如馬鈴薯、草莓、桑樹、柳樹等),其好處是不需等候種子發育等過程,需時較短。
苔蘚、蕨類和低等植物以營養體斷裂的方式進行營養繁殖也很普遍。
自然的營養繁殖是植物求生的一種方法。有些植物在氣候良好時積累食物,儲存在營養繁殖的器官當中。這類器官通常是變異的根或莖。當環境不宜,原先的植物死去。當氣候轉好,營養繁殖的器官便會生出枝葉,繼續生長。
形式和例子:
營養器官繁殖的好處
營養器官繁殖能夠保持某些栽培物的優良性徵,而且繁殖速度較快,所以被廣泛地應用於植物的栽培中。
營養器官繁殖的四種方式:
- 分根:用於夾竹桃,臘梅等灌木,它們的叢生莖下各自都有根,可以直接把它們分開,成為獨立的植株。這種繁殖方式叫分根。
- 壓條:用於桑,夾竹桃等植物,可以選擇樹上較長的枝條,把它彎下來,壓埋在土中的枝條部分長出根後,再把枝條與母體截斷,長成新的植株。這種方式叫壓條。
- 扦插:用於月季,柳樹,葡萄等植物,可以剪取植物上帶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這些枝段就會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這種方式叫扦插。
- 嫁接:用於橘,桃等果樹,可以將它們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兩者的形成層上(莖中具有分生能力的組織)緊貼,不久它們就會長成一體,成為一株新植物。這種繁殖方法叫嫁接。
營養器官繁殖成功的條件: 脫離母體的營養器官,具有再生的能力,能在離體的部分長出不定根,不定芽,從而發展成為新的獨立生活的植株。
營養器官繁殖的特點:能夠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且繁殖速度較快。
參見
參考資料
- ^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 horticultur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7-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