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敗血性傳染病,在臨床上主要以黏膜炎性壞死性變化為特徵,具有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須報告傳染病。[1]

症狀

牛瘟在臨床上可見口腔消化道黏膜等出現壞死、糜爛等表現。由於病毒及其產物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也會表現出神經症狀、稽留高熱、呼吸困難等。[1]幾天後病牛就會死亡。

牛瘟與小反芻獸疫牛惡性卡他熱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等的臨床表現相似, 通常需要進行血清學病原學檢測並結合流行病學特點才能最終確診[1]

傳播途徑

在自然條件下,牛屬動物對牛瘟病毒最易感,山羊綿羊和野生偶蹄類動物也可感染[2]。發病牛是牛瘟的重要傳染源,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可經消化道或直接接觸而感染[1]

疫情歷史

 
1896年在南非爆發的牛瘟

牛瘟是家畜中最古老的傳染病之一,據考證,大約5000年前就有牛瘟流行[1]。自9世紀起,牛瘟就在歐洲南部和西部流行,18世紀中已經遍及歐洲大陸和非洲大陸,曾導致歐洲2億頭牛死亡[3]。1920年該病傳入比利時,為了協調動物傳染病的防控和提高研究水平,成立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前身——國際獸疫局[4]

防控措施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一直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消滅牛瘟。1993年制定了「牛瘟流行病學監測推薦標準」,並寫入《國際動物衛生法典》。在該標準中規定了「牛瘟感染」、「無牛瘟」、「無牛瘟感染」等3種不同階段的認證條件和相關要求。截至2002年,全球已有85個國家被認證為「無牛瘟感染國家」或無「牛瘟國家」。[3]

最後一個牛瘟病例在2001年被確認,2010年10月14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宣佈這種病毒已經絕跡。這是自天花絕跡以來,人類史上第二次消滅病毒性疾病,被形容是獸醫史上最大的成就之一。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Xin, JiuQing; Pan, Qiao. The eradication of rinderpest in China. SCIENTIA SINICA Vitae. 2023-12-01, 53 (12): 1814–1819. doi:10.1360/SSV-2023-0161. 
  2. ^ 于康震,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農業部. 獸醫局 (編). 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与疫苗手册.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7. ISBN 978-7-109-22641-8 (中文). 
  3. ^ 3.0 3.1 陸宏開. 我国牦牛的传染病及其研究进展. 四川草原. 1990, (2): 51–62 [2024-03-27]. 
  4. ^ 楊承諭; 黃保續,王幼明,等. 全球消灭牛瘟计划和中国消灭牛瘟. 中國動物檢疫. 2003, (7):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