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謨(388年—468年4月7日),彥德,自稱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南朝宋將領,曾參與元嘉北伐,平定劉義宣叛亂等戰爭。關於他家族出身魏晉高門太原王氏的真實性,被後世學者強烈否定,而學者章義和認為王玄謨家族已在晉末定居、落籍於徐州下邳,是有實力的下邳豪族。[1]

生平

王玄謨年幼時就已經顯得不平凡,伯父王蕤有鑒賞人才的能力,常常笑稱:「這個孩子高尚忠正,有太尉彥雲(王凌)的風範呀。」後來被劉裕辟為徐州從事史元嘉元年(424年),謝晦外任荊州刺史、南蠻校尉,請了王玄謨為南蠻行參軍、武寧太守。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出兵討伐謝晦,謝晦兵敗被殺,王玄謨因非主帥而獲免罪,後擔任長沙王劉義欣的鎮軍中兵參軍,領汝陰太守

元嘉七年(430年),宋文帝派到彥之北伐,但因失利退還;次年滑臺亦為魏軍所陷。王玄謨此時就上疏文帝,認為北伐不成主因是士兵不欲遠征,建議在魯陽縣南鄉縣出兵攻關中及洛陽,而非以江東軍隊遠道進攻。接着的日子多次向文帝進獻北伐策略,一直有心北伐的宋文帝也聽得很心動。後王玄謨任徐州刺史、興安侯劉義賓的輔國司馬、彭城太守。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劉義賓去世,王玄謨表稱彭城是水陸要塞,求以皇子外鎮徐州,文帝遂命武陵王劉駿任徐州刺史。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再度北伐,以王玄謨為寧朔將軍,受輔國將軍蕭斌節度,率主力進碻磝,碻磝守軍退走後玄謨轉攻滑台(今河南滑縣東),圍城兩百餘日不下。圍攻初期城內有很多茅屋,有人建議用點火的箭燒掉它們,但玄謨認為這會損耗城破後能俘獲的軍需品而拒絕,但城內不久就將茅屋都撤去了。他又一直固執拒諫,堅持以自己想法行事,屢加殺戮;更乘機營高利,賣布給當地人竟索八百個梨,因而大失人心。及後魏太武帝率軍來救,兵眾請以車營抵抗北魏騎兵;垣護之知魏軍來到,亦急請王玄謨不計傷亡也要攻下滑臺以取得據點抵抗魏軍,可是王玄謨都一概拒絕。最終魏軍攻至,他趁夜色而逃,士兵潰散,傷亡慘重。回到碻磝後蕭斌想處死他,但被沈慶之諫止。後蕭斌率眾南退歷城,玄謨自請留守碻磝。次年,魏軍兵至瓜步山後退軍,江夏王劉義恭以碻磝並不可守,召王玄謨率眾棄守南還,但玄謨就遭到魏軍追擊,玄謨軍大敗,手臂更中箭受傷,但還是能撤回歷城。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發動兵變弒父繼位,以王玄謨為冀州刺史。不久,劉駿起兵討伐劉劭,玄謨也派了垣護之領兵支持。劉駿登位後調玄謨為徐州刺史,加都督。孝建元年(454年),丞相、南郡王劉義宣聯同江州刺史臧質魯爽等起兵反叛,王玄謨獲假授輔國將軍,拜豫州刺史,與柳元景聯手討伐臧質。玄謨率眾屯梁山,並在河兩岸修築偃月壘,以水陸之勢等待敵軍。臧質大軍到後攻破了玄謨西壘,玄謨遂向留屯採石的柳元景請求增兵助守東壘,元景留弱兵自守,將精兵全數派往支援玄謨,玄謨軍見元景援軍旗幟甚盛,以為是來自京師的援軍,軍心都安定了。接着臧質率軍攻東壘,玄謨親督諸軍抵抗,終擊敗臧質,義宣等亦潰退,不久即被平定。 戰後玄謨獲加都督、前將軍,封曲江縣侯。但後來中軍司馬劉沖之奏報玄謨興義宣通謀,宋孝武帝就命人彈劾玄謨多取財貨,虛報戰利品數目,與垣護之皆被免官。

孝建二年(455年)王玄謨復任豫州刺史[2],討平了夏侯方進,八月轉青冀二州刺史[3],十一月再遷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4]。玄謨因應雍州多有僑居人民,建議實行土斷,可是因為百姓反對而作罷;接着玄謨又下令九品以上人士都要繳租稅,令得人們不論貧富都得交繳,更令境內士人不滿。因此,當時民間就有流言稱王玄謨要謀反,時任新城太守的柳僧景因其兄柳元景在朝中的勢力,自令南陽、順陽、上庸及新城諸郡出兵討伐玄謨。玄謨下令境內外如常活動,圖解眾人對其謀反的懷疑,他亦上書向皇帝啓奏,陳述事情起因,終令孝武相信謀反之事並非事實,並派主書吳喜公安撫。後玄謨轉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常。後又以本官加領起部尚書及北選。大明三年(459年)任郢州刺史[5]。後又轉平北將軍、徐州刺史,加都督。玄謨任內因應北境爆發饑荒,於是捐出十萬斛穀及一千頭牛去賑災。大明八年(464年)入為領軍將軍。同年宋孝武帝去世,王玄謨與義恭、柳元景、沈慶之及顏師伯皆受顧命,玄謨主理外監軍務。宋前廢帝接着即位,然因王玄謨嚴肅正直,不為當時朝政多門之風所容,故很快就外調為青冀二州刺史,加都督。永光元年(465年),劉義恭、柳元景及顏師伯等人密謀發動政變廢前廢帝,沈慶之將此事向前廢帝告發,前廢帝將他們都誅殺,並殘酷解劉義恭,自後更多對百官拳打腳踢,表現更為狂悖。當年,王玄謨受詔入為領軍將軍,子姪們都建議玄謨稱疾不要去,但玄謨卻說:「我受過先帝這麼大的恩,又怎可以怕死求苛活呢。」堅持要去。玄謨多次向前廢進諫,並曾哭請廢帝不要施刑行戮,弄得廢帝大怒。時沈慶之亦屢諫廢帝,為廢帝所忌,遂被廢帝殺害;而時亦有傳言稱王玄謨也被誅了,玄謨當時其實也相當恐懼。蔡興宗曾對玄謨親信包法榮表示王玄謨可以藉廢帝因出獵而召去玄謨五百舊部曲入宮的機會發動兵變,藉由王玄謨大將的威望得朝廷支持,從而取得成功;可是包法榮將此計告知玄謨後玄謨卻不敢做[6]。同年,湘東王劉彧聯結阮佃夫壽寂之等人弒殺宋前廢帝,自登帝位,即宋明帝。宋明帝對王玄謨相當禮敬,以其為車騎將軍、江州刺史,並因應鄧琬舉晉安王劉子勛為帝對抗宋明帝朝廷,以玄謨為大統率領水軍,讓其擔任司徒、都督征討諸軍事建安王劉休仁的副手。泰始二年(466年)轉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軍將軍[7],同年轉車騎將軍、南豫州刺史,加都督[8]。泰始三年罷南豫州,王玄謨為特進、左光祿大夫、護軍將軍[9]

泰始四年二月乙巳日(468年4月7日)[10],王玄謨去世,享年八十一歲[11],諡為莊公

性格特徵

  • 王玄謨為人嚴苛少恩,軍中士兵曾說過:「寧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謨。」不過將軍宗越對手下更是苛刻殘酷,兵士又說:「玄謨猶自可,宗越更殺我。」他也不會隨便笑,當時人就說玄謨眉頭從未舒展過。

佚事

  • 前廢帝在位時王玄謨恐懼非常,直至明帝繼位後對其禮遇有加,他對親信郭季產和女婿韋希真埋怨當日自己處於危難時他們都沒有幫他提過意見。郭季產卻重提當日蔡興宗的計劃,指既然王玄謨說大事難以實行而不做,他多言亦沒甚麼益處。玄謨聽後面有愧色。
  • 孝武帝喜歡戲玩群臣,柳元景、垣護之和王玄謨一樣是北方人,但只有王玄謨被視為「老傖」,更曾為玄謨作詩:「董荼供春膳,粟漿充夏飧,瓟醬調秋菜,白醝解冬寒。」

家庭

母親

  • 燕國平氏,平視之女,北魏秘書令平恆姑媽[12]

兄弟姐妹

  • 王玄則,劉宋太僕、國子博士[13]
  • 王氏,劉宋員外郎高法昂母親[14]

子女

  • 長子王深,早卒
  • 次子王寬
  • 三子王瞻。王瞻負氣傲俗,好貶裁人物,常自恃為三公之子,對他人肆意評論,於宋末貶低過蕭道成長子蕭賾,蕭賾記恨在心;479年南齊建立後,身為太子的蕭賾趁機報仇,找藉口殺掉了王瞻,蕭道成派人對太子說:「兒阿,這哪需要計較?」,王瞻卻已被殺死,蕭道成只好默然無語。
  • 王曇善[15]
  • 王氏,嫁韋希真

延伸閱讀

[]

 宋書/卷76》,出自沈約宋書
 南史·卷16》,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資料

  • 《宋書·王玄謨傳》
  1. ^ 唐長孺因其王氏親族王玄邈在《南齊書‧王玄邈傳》被記載為下邳人,確定史傳中的籍貫「自敘」,「照例表示其不可信」,見唐長孺,〈北魏的青齊土民〉,《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1983),頁94;章義和則從王玄謨於晉末起家徐州從事,判定王家已在晉末定居、落籍徐州下邳:「王玄載在劉裕滅南燕以後,自青州遷至下邳,並落籍於此,所以史籍(《南齊書‧王玄載傳》)稱其為『下邳人』。這次南遷,(堂哥)王玄謨也同行」,見章義和,《地域集團與南朝政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頁38。
  2. ^ 《宋書·孝武帝紀》:「六月庚辰,以曲江縣侯王玄謨為豫州刺史。
  3. ^ 《宋書·孝武帝紀》:「八月壬午,以新徐豫州刺史王玄謨為青冀二州刺史。
  4. ^ 《宋書·孝武帝紀》:「十一月戊子,青冀二州刺史王玄謨為雍州刺史。」
  5. ^ 《宋書·孝武帝紀》:「七月癸巳,以前左衞將軍王玄謨為郢州刺史。
  6. ^ 《宋書·蔡興宗傳》:「時領軍王玄謨大將有威名,邑裏訛言云已見誅,市道喧擾。玄謨典簽包法榮者,家在東陽,興宗故郡民也,為玄謨所信,見使至,興宗因胃曰:『領軍殊當憂懼。』法榮曰:『領軍比日殆不復食,夜亦不眠,常言收已在門,不保俄頃。』興宗曰:『領軍憂懼,當為方略,那得坐待禍至。』初,玄謨舊部曲猶有三千人,廢帝頗疑之,徹配監者。玄謨太息深怨,啟留五百人岩山營墓,事猶未畢,少帝欲獵,又悉喚還城。岩兵在中堂,興宗勸以此眾舉事,曰:『當今以領軍威名,率此為朝廷唱始,事便立克。領軍雖複失腳,自可乘輿處分。禍殆不測,勿失事機。君還,可白領軍如此。』玄謨遣法榮報曰:『此亦未易可行,期當不泄君言。』太宗踐祚,玄謨責所親故吏郭季產、女婿韋希真等曰:『當艱難時,周旋輩無一言相扣發者。』季產曰:『蔡尚書令包法榮所道,非不會機,但大事難行爾,季產言亦何益。』玄謨有慚色。」
  7. ^ 《宋書·明帝紀》:「九月戊戌,以車騎將軍、江州刺史王玄謨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護軍將軍。」
  8. ^ 《宋書·明帝紀》:「以新徐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玄謨為車騎將軍、南豫州刺史。」
  9. ^ 《宋書·明帝紀》:「秋七月壬子,以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玄謨為特進、左光祿大夫、護軍將軍。」
  10. ^ 《宋書·明帝紀》:「二月乙巳,右光祿大夫、車騎將軍、護軍將軍王玄謨薨。」
  11. ^ 《南史·王玄謨傳》作八十二,今從《宋書》
  12. ^ 《魏書·卷八十四·列傳儒林第七十二》:恆即劉彧將軍王玄謨舅子。
  13. ^ 《中說·附錄》:文中子,王氏,諱通,字仲淹。其先漢征君霸,潔身不仕。十八代祖殷,雲中太守,家於祁,以《春秋》《周易》訓鄉里,為子孫資。十四代祖述,克播前烈,著《春秋義統》,公府辟不就。九代祖寓,遭愍、懷之難,遂東遷焉。寓生罕,罕生秀,皆以文學顯。秀生二子,長曰玄謨,次曰玄則;玄謨以將略升,玄則以儒術進。玄則字彥法,即文中子六代祖也,仕宋,歷太僕、國子博士,常嘆曰:「先君所貴者禮樂,不學者軍旅,兄何為哉?」遂究道德,考經籍,謂功業不可以小成也,故卒為洪儒;卿相不可以苟處也,故終為博士,曰先師之職也,不可墜,故江左號王先生,受其道曰王先生業。於是大稱儒門,世濟厥美。先生生江州府君煥,煥生虬。虬始北事魏,太和中為并州刺史,家河汾,曰晉陽穆公。穆公生同州刺史彥,曰同州府君。彥生濟州刺史,一曰安康獻公。安康獻公生銅川府君,諱隆,字伯高,文中子之父也,傳先生之業,教授門人千餘。
  14. ^ 魏書·高聰傳》:父法昂,劉駿車騎將軍王玄謨甥也。少隨玄謨征伐,以軍功至員外郎。早卒。
  15. ^ 《宋書·卷八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孟虬軍副呂興壽與安國有舊,率所領降。安國進軍,破孟虬於蓼潭,義軍主陳肫又破之於汝水,孟虬走向義陽;義陽已為王玄謨子曇善起義所據,乃逃於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