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 (泰州)

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2日),原名王銀,字汝止,號心齋明朝泰州安豐場(今江蘇東台安豐)人,人稱王泰州。思想家王陽明弟子,泰州學派創始人。

生平

先世原居蘇州,後祖王伯壽落戶於泰州安豐場,以燒鹽為生。王艮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為「灶丁」(燒鹽的苦力)階級,世代為灶戶[1],「七歲受書鄉塾,貧不能竟學」,十一歲時家貧輟學。

十九歲時隨父王守庵經商至山東。在山東曲阜曾謁孔廟而嘆曰:「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十九歲後「常銜《孝經》、《論語》、《大學》袖中,逢人質難,久而信口談解,如或啟之」,因善經營,「自是家道日裕」,成為富戶。

三十八歲時,遠赴江西,師從江西巡撫王陽明,是王陽明的重要弟子之一,陽明一開始覺得他個性高傲,因此把他的名字改成帶有靜止意思的「艮」字;王艮經常與師爭論,「時時不滿師說」,堅持自己的觀點,既「反覆推難、曲盡端委」,又「不拘泥傳注」、「因循師說」,於是自創「淮南格物說」。有一次坐「招搖車」(蒲輪)招搖過市,遭陽明指責。

陽明病逝後,「迎喪桐廬,約同志經理其家」,「往會稽會葬」,照料其後人。後來王艮定居泰州安豐,開始自立門戶,創立泰州學派,主張「百姓日用即道」,他深知「百姓日用條理處,即是聖人之條理處,聖人知便不失,百姓不知便為失。」

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二月八日卒於鄉。有其門人收輯的《心齋全集》6卷傳世。

學說

王艮的門徒以平民百姓居多,「入山林求會隱逸,過市井啟發愚蒙,沿途聚講,直抵京師」,但亦不乏著名學者如徐樾顏鈞王棟王襞羅汝芳何心隱等人,子弟至五傳共有487人,羅汝芳為集大成者。黃宗羲稱此一派竟能「赤手以搏龍蛇[2]。泰州學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觀點,強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天德良知也」。

王艮在講學時別出心裁,按《禮經》制着深衣、戴五常冠,「行則規圓方矩,坐則焚香默識」,他一生布衣,拒絕入,並直指統治者:「使僕父子安樂於治下,仍與二三子講明此學,所謂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故被斥為「異端」。

參見

註釋

  1. ^ 明《會典》載:「正德十五年令各府州縣囚徒,情罪深重者,不論遠近,俱發本省鹽場缺人鍋下,依照年份煎鹽,抵辦逃亡灶丁課額。」
  2. ^ 黃宗羲:《明儒學案》卷三二「泰州學案」說:「泰州(王艮)之後,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龍蛇,傳至顏山農(鈞)、何心隱一派,遂復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矣。」「諸公掀翻天地,前不見有古人,後不見有來者。釋氏一棒一喝,當機橫行,放下拄杖,便如愚人一般;諸公赤身擔當,無有放下時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