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
申包胥(?—?),羋姓,申氏,名包胥,一作勃蘇[1],又稱王孫包胥[2]、棼冒勃蘇[3],春秋時期楚國大夫,是楚王蚡冒的後代。相關事件有「申包胥哭秦庭」。
申包胥 楚國大夫 | |
---|---|
本名 | 姓:羋 氏:申 名:包胥 |
國籍 | 楚國 |
生平
申包胥生年不詳。申包胥向與伍員(伍子胥)交好。伍員出逃時曾對申包胥說:「我必覆楚。」申包胥回答:「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興之。」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柏舉之戰,伍員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員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裏,派人責備伍員說:「子之報仇,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回答:「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周敬王十五年(前505年),申包胥為復國,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4],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蒲、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昭王復國後要封賞申包胥,他堅持不受,帶一家老小逃進山中隱居。從此申包胥被列為中國的忠賢典範。
註釋
- ^ 劉向《集錄》云:「鮑本定四年以為申包胥。補曰:棼冒,即蚡冒。勃蘇,包胥聲近。豈蚡冒之裔欽?……申包胥為若敖氏,猶斗子文之言若敖。』」
- ^ 《史記集解·楚世家》引服虔曰:「楚大夫王孫包胥。」
- ^ 《戰國策·楚一》「棼冒勃蘇」,楚有棼冒氏,棼冒即蚡冒。
- ^ 《左傳·定公五年》:「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戰國策·楚策一》:「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轉,晝吟宵哭,七日不得告。」《鴻烈·修務篇》曰﹕「申包胥鶴跱而不食﹐晝吟宵哭。皆其明證。」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表示此事太過誇張,以人的生理而言,「七日不飲水,不能生存。」
- ^ 《國語·吳語》:楚申包胥使于越……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猶未可以戰也。夫戰,智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則不知民之極,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不仁,則不能與三軍共饑勞之殃;不勇,則不能斷疑以發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