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暈放電
電暈放電(corona discharge)是由圍繞在高電壓導體周圍的流體電離造成的放電,此處最常見的流體就是空氣,此放電因在黑暗中狀似月暈而得名。
電暈放電時,在沿着導線或電極的表面可以看到光層(電暈) ,伴有噝噝聲,並產生臭氧、氧化氮等[1]。非導電介質也有此現象,此因在高電壓下電場強度過大,導致非導電介質被擊穿,絕緣體的電阻迅速下降,繼而使得一部分絕緣體變為導體,而形成放電現象,常發生在高壓電線周圍或帶電體的尖端附近(尖端放電)。
高壓電線上的電暈放電會引起功率損失、無線電干擾、電視干擾以及噪聲干擾,產生的紫外線還會對某些動物造成困擾[2]。電暈放電可以通過改善絕緣性、使用電暈環,以及採用圓滑的導線截面並設計足夠大的截面面積來避免。[3]
參考文獻
- ^ 电晕放电的定义,电晕放电的特点与危害. 電工技術. 2015-12-22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6).
- ^ Damian Carrington. Animals see power lines as glowing, flashing bands, research reveals. the Guardian. 2014-03-12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 ^ Leonard Benedict Loeb Electrical Corona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5 pages 40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