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 (中國)
中國歷史行政區
北魏天興四年(401年)以鄴行台所轄六郡(魏郡、陽平、廣平、汲郡、頓丘、清河)改設為相州,位於河南北部安陽市一帶和臨漳縣。州治在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
北周末,楊堅平定相州總管尉遲迥之亂,毀舊鄴城,遷相州於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南郊)。隋代又北移到今安陽市。金、元、明、清為彰德府。安陽市所轄彰德府城即為新鄴城。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 |||||
---|---|---|---|---|---|
區劃 | 開皇元年 | 區劃 | 大業3年 | ||
州 | 相州 | 郡 | 魏郡 | ||
郡 | 魏郡 | 成安郡 | 林慮郡 | 縣 | 安陽縣 成安縣 臨漳縣 洹水縣 臨淇縣 鄴縣 滏陽縣 臨水縣 林慮縣 靈泉縣 堯城縣 |
縣 | 鄴縣 成安縣 臨漳縣 洹水縣 臨淇縣 |
滏陽縣 臨水縣 | 林慮縣 靈泉縣 |
唐朝相州轄縣 | |
---|---|
618年 | 安陽縣、零泉縣、林慮縣、鄴縣、臨漳縣、洹水縣、堯城縣、相縣[1](臨水縣[2]、滏陽縣、成安縣改屬磁州) |
619年 | 安陽縣、零泉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相縣(林慮縣改屬岩州,洹水縣改屬洹州) |
621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相縣(洹水縣來屬,廢除零泉縣,新設蕩源縣[3],改屬黎州) |
622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林慮縣來屬,廢除相縣) |
623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林慮縣(蕩源縣來屬) |
627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蕩源縣(改名湯陰縣)、林慮縣(滏陽縣、成安縣來屬) |
643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湯陰縣、林慮縣、滏陽縣、成安縣(內黃縣、臨河縣來屬) |
765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湯陰縣、林慮縣、成安縣、內黃縣、臨河縣(滏陽縣改屬磁州) |
905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湯陰縣、林慮縣、成安縣(改名斥丘縣)、內黃縣、臨河縣 |
906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湯陰縣、林慮縣(洹水縣、內黃縣、臨河縣、斥丘縣改屬魏州) |
刺史
- 北魏相州刺史
- 庾岳(402年-404年)
- 長孫嵩(407年-409年)
- 尉古真(410年-414年)
- 叔孫建(415年-418年)
- 司馬准(423年)
- 張蒲(424年-426年)
- 穆莫提(428年)
- 杜超(430年-444年)
- 許彥(437年-439年)
- 杜遺(445年-450年)
- 陸馛(452年-458年)
- 李訢(458年-469年)
- 陸儁(469年-470年)
- 谷闡(471年-472年)
- 拓跋忠(475年-479年)
- 薛道標(481年-484年)
- 李安世(484年-491年)
- 李佐(492年-493年)
- 高閭(493年-495年)
- 拓跋楨(495年-496年)
- 元雍(496年-499年)
- 李平(501年-505年)
- 王顯(506年-508年)
- 於忠(508年-509年)
- 陸昕之(509年-511年)
- 高植(511年-512年)
- 李韶(513年-515年)
- 游肇(516年)
- 奚康生(517年-519年)
- 元熙(520年)
- 李世哲(521年-524年)
- 李獎(524年-525年)
- 李崇(525年)
- 元瑱(526年)
- 元諶(526年)
- 元鑒(527年)
- 裴衍(527年)
- 李神(528年-530年)
- 元顥(528年)
- 爾朱世隆(529年)
- 劉誕(531年)
- 李愍(531年-532年)
- 尉景(532年)
- 竇泰(533年-534年)
- 唐朝相州刺史
- 呂珉(618年—619年)
- 雙士洛(619年—621年)
- 房晃(621年)
- 獨孤徹(622年)
- 張道源(624年之前)
- 唐懿(武德年間)
- 李道彥(貞觀初年)
- 李厚德(631年)
- 李泰(636年—643年,遙領)
- 張亮(633年—637年)
- 杜某(貞觀年間)
- 侯莫陳肅(貞觀年間)
- 路德准(貞觀年間)
- 薛德充(貞觀年間)
- 鄭玄范(貞觀年間)
- 李貞(643年—653年)
- 許圉師(666年)
- 李惲(總章、咸亨年間)
- 李景恆(672年)
- 李貞(咸亨年間—683年)
- 楊德干(唐高宗末年)
- 陶大舉(688年)
- 弓志元(689年)
- 于敏直(武周前期)
- 來同敏(693年)
- 吉頊(698年)
- 房潁叔(聖歷年間)
- 獨孤思莊(武周時)
- 楊承緘(武周時)
- 源修業(武周時)
- 李玄挺(武周時)
- 宇文敞(武周時)
- 韋嗣立(706年)
- 裴懷古(707年)
- 柳沖(唐中宗時)
- 采泰眷(唐中宗時)
- 尹正義(709年)
- 宋璟(709年—710年)
- 王希俊(710年)
- 屈突季將(景雲年間)
- 張說(713年)
- 徐孟嘗(開元初年)
- 賀蘭務溫(721年之前)
- 竇思仁(721年—723年)
- 徐知仁(724年之前)
- 崔玄同(725年)
- 李暢(730年,未任)
- 鄭溥(開元年間)
- 李擇言(開元年間)
- 崔珪(開元年間)
- 王休名(開元年間)
- 王琇(開元年間)
- 桓臣范(開元後期)
- 侯莫陳涉(735年之前)
- 張嘉祐(737年—741年)
- 鄴郡太守(742年—757年)
- 薛嵩(757年—773年)
- 薛崿(773年—775年)
- 薛擇(775年)
- 李承昭(775年—776年)
- 田廷玠(大曆末年—782年)
- 吳子晁(貞元初年)
- 薛揖(貞元年間)
- 朱卨(貞元年間)
- 王澤(貞元年間)
- 李仲昌(807年—812年)
- 田融(813年—819年)
- 崔弘禮(819年—820年)
- 邢楚(821年)
- 王承林(821年—822年)
- 韓某(寶曆、大和年間)
- 樂從訓(888年)
- 王道堅
- 李某
- 朱希玉
註釋
參考資料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