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體是在正常字體樣式(或字型)的基礎上,通過加粗筆畫實現的一種字體樣式。例如,「維基百科」的粗體樣式為「維基百科」。粗體的英文是bold,在字體編輯軟件中,往往以B作為加粗字體功能的圖標。在一些字體(如思源黑體),會分別提供一個粗體字重,來替代計算機加粗的偽粗體

普通體與粗體

但在中國大陸,人們往往會將粗體誤說成是「黑體」,或將「黑體」誤說成「粗體」。這種誤會可能來自人們對中易黑體的印象,因為中易黑體是很多人接觸到的第一種黑體字。而中易黑體即使在不加粗的情況下,看起來也像粗體,因此給很多人留下了黑體就是粗體的第一印象。

偽粗體

偽粗體有多種實現方式:

窮人的粗體(poor man's bold)
這種處理方法將字體平移再疊加,於The TeXbook中提到。LaTeX代碼:
\def\pmb#1{\setbox0=\hbox{#1}%
  \kern-.025em\copy0\kern-\wd0
  \kern.05em\copy0\kern-\wd0
  \kern-.025em\raise.0433em\box0 }
該方法對西文字體效果尚可,但對 CJK 字體效果卻十分不理想。
描邊
這種處理方法在不少圖形庫,例如 GDI 中出現。圖形/字體渲染庫在找不到粗變體的時候,便會自動描邊加粗:[註 1]
% 正常:我能吞下玻璃而不伤身体。\par
{\pdfliteral{0.5 g 2 Tr 0.2857 w}我能吞下玻璃而不伤身体。
\pdfliteral{0 Tr}}\par

腳註

  1. ^ 以下的代碼是 Microsoft Word 生成的 PDF 使用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