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好弼(Rosewell Hobart Graves;1833年5月29日—1912年6月3日)美南浸信會先鋒傳教士,在中國服務56年(1855-1912)。

1833年5月29日,紀好弼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一個富裕的議員家庭。15歲受浸,18歲大學肄業,學習神學和醫學,1856年4月(23歲),在巴爾的摩第七浸信會堂,紀好弼由美南浸信會按立為傳教士,隨後前往中國傳教,海上航行四個月後,於8月14日到達廣州,在第一浸信會協助基律牧師(Charles Gailard)。[1][2]。11月發生英法聯軍之役,仇外情緒高漲,他一度撤往澳門,三年多才有二人受浸。1860年,成立廣州第二浸信會。1861年,他前往肇慶開拓,次年成立肇慶浸信會,1869年建堂。

1862年,基律牧師在颱風中殉職,紀好弼牧師獨自維持兩廣浸信會,又恰逢美國內戰,美南浸信會差會經費斷絕。1863年娶了基律遺孀,一年後1864年12月即喪妻。1862年,紀好弼試圖進入廣西梧州和1865年試圖進入梧州和桂林,均未成功。1869年4月,紀好弼在惠愛八約街建立八約浸信會堂(紀好弼紀念堂)。1870年,他邀請美國加州華僑教會領袖黃梅為牧師,自己回美國休養。1872年,紀好弼與娜莉女士結婚,5月二人一同來華傳道。

1870年,他在五仙西(今長堤沿江西路一帶)設立了聖道館神學班,即兩廣浸信會神道學校的前身[3]。1905年,差會修建神學院新校舍,1907年落成。同時,他推動建立培正書院。該校於1890年在德政路開辦,紀好弼第三任夫人又接辦容懿美(Miss Emma Young)創辦的培道女學堂。

1912年6月3日,紀好弼在廣州去世,享年79歲,葬於廣州沙河浸信會墳場。墓碑,碑上鐫有一聯:「信徒何止三千眾,傳道於今五十年」。[4] 紀好弼著有《在華四十年》。

參考

  1. ^ 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Volume Two, Edited by Gary Tiedemann)
  2. ^ 華人百科. [202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3. ^ 《廣州市志》
  4. ^ 黃光域:《基督教傳行中國紀年》398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