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
定義
綱作為具有獨特名稱的生物分類級別,首先由法國植物學家約瑟夫·德圖內福爾(Joseph Pitton de Tournefort)在他的著作《植物元素》(Eléments de botanique,1694年)中出現的植物分類中被引入。
就一個綱的一般定義而言,它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作為包容的分類單位,其中它組合了器官的一個獨特的程度 - 例如,一種「複雜的程度」,根據它們的器官系統如何分化成不同的區域或亞器官來衡量 - 有構造上的一個獨特的類型,也就是組織系統的一種特定佈局[1]。 這就是說,每個綱的構成最終取決於生物分類學家的主觀判斷, 通常沒有確切的定義,不同的生物分類學家採取不同的立場。 描述一個綱沒有客觀的規則,但對於眾所周知的動物,可能會存在有共識。
在他的第一版《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1735年)著作中[2],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把他的所有三個自然的界(礦物,植物和動物)都劃分到綱。只有在動物界中,林奈的綱是類似於今天使用的綱,而他的植物的綱和目從未打算代表自然群體,而是根據他的《性系統》(Systema Sexuale)提供方便的「人工的鍵」(a convenient "artificial key"),主要基於植物生殖器官花的排列。
在植物學中,現在綱已經很少被討論。 自1998年的APG系統首次發佈以來,該系統提出了開花植物的分類,達到了目的水平,許多來源傾向於將級別高於目的級別視為非正式演化支。 在已經指定正式級別的情況下,分類級別已經降低到非常低的程度,例如 陸地植物的木賊綱(Equisitopsida),在這個綱中的主要分支已經分配給 亞綱(subclasses)和 總目(superorders)[3]。
綱曾經被認為是分類層次結構中的最高級別,直到19世紀初期喬治·居維葉(George Cuvier)的分支(embranchements),第一次稱為門(Phyla),由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引入[4]。
衍生分類
和其他主要階元一樣,綱的上下可建立更高和更低的級別[a],以下是一些例子:
中文 | 英文 | 拉丁文 | |||
高綱 | Megaclass | Megaclassis | |||
總綱/超綱 | Superclass | Superclassis | |||
大綱 | Grandclass | Grandclassis | |||
上綱 | Mirclass | Mirclassis | |||
綱 | Class | Classis | |||
亞綱 | Subclass | Subclassis | |||
下綱 | Infraclass | Infraclassis | |||
小綱 | Parvclass | Parvclassis |
參閱
備註
參考資料
- ^ Huxley, Thomas Henry. Henfrey, Arthur , 編. Scientific memoirs, selected from the transactions of foreign academies of science, and from foreign journals. Natural history. Taylor and Francis. 1853 [2019-08-01]. doi:10.5962/bhl.title.28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Mayr E. (1982). The Growth of Biological Thought.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74-36446-5
- ^ Chase, Mark W. & Reveal, James L., A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land plants to accompany APG III,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9, 161 (2): 122–127, doi:10.1111/j.1095-8339.2009.01002.x
- ^ Collins, A.G., Valentine, J.W. (2001). "Defining phyla: evolutionary pathways to metazoan body pla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vol. Dev. 3: 43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