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戰士續集
《未來戰士續集》(英語: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是1991年的美國科幻動作電影,《未來戰士》系列電影第二部,1984年科幻動作片《未來戰士》的續集。影片由前集導演占士·金馬倫執導(他也是監製和編劇),阿諾·舒華辛力加主演,蓮達·咸美頓繼續出演女主角,其他主要演員包括羅拔·柏德烈和愛德華·費朗。《未來戰士續集》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前作《未來戰士》的故事後約11年(1995年),莎拉·康納和她僅10歲大的兒子康約翰被一個更先進的新型殲滅者,可任意變形偽裝的液體金屬機械人T-1000追殺,來防止這個孩子將來長大後成為對抗機器的人類抵抗軍領袖。與此同時,人類抵抗軍也將一個與前集《未來戰士》中一樣的殲滅者進行改裝後,將之送回1995年來保護約翰。
未來戰士續集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占士·金馬倫 |
監製 | 占士·金馬倫 |
編劇 | 占士·金馬倫 小威廉·威謝爾 |
主演 | 阿諾·史瓦辛格 琳達·漢密爾頓 愛德華·弗朗 羅拔·柏德烈 |
配樂 | 布拉德·菲德爾 |
攝影 | 亞當·格林伯格 |
製片商 | 卡羅科電影製片公司[*] 光風暴娛樂 Pacific Western Productions[*] 三星電影公司 通道影業 |
片長 | 普通版: 137分鐘 特別版: 152分鐘[1][2]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西班牙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1991年7月3日 3D版:2017年2月17日 |
發行商 | 三星影業 |
預算 | 9400萬美元[3]至1億2百萬美元[4] |
票房 | 5億1984萬3345美元[4] |
前作與續作 | |
前作 | 《未來戰士》 |
續作 | 《未來戰士3:殲滅者TX》(電影順序) 《未來戰士:黑暗命運》(電影劇情)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終結者2:審判日(3D未上映) 魔鬼終結者 II |
香港 | 未來戰士續集 |
臺灣 | 魔鬼終結者2 |
新加坡 | 絕滅戰士(公映) 滅絕戰士 絕滅戰士續集 滅絕戰士續集 未來戰士續集 魔鬼終結者2 |
經過一段因法律爭議而麻煩重重的前期製作後,卡羅科電影製片公司的監製馬里奧·卡薩在1990年初獲得了公司的特許經營產權許可,從而鋪平了由占士·金馬倫編劇並領導的電影拍攝團隊的工作道路。本片於1990年10月正式開拍,原計劃的拍攝周期是186天,但最終由於進展快過預期,因此實際時間也較短一些。《未來戰士續集》所提出的預算高達9400萬美元,這在當時是空前的,其中大部分將用於特效製作和拍攝工作。最終影片於1991年7月3日(美國獨立日周末)正式上映。
《未來戰士續集》在商業和評論兩方面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對流行文化特別是科幻、動作類電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5]。該片在視覺效果和電腦成像領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製作了第一個完全由電腦成像製作的電影主角,並且首次將真實的人物動作應用到電腦成像製作的角色中(簡稱「動作捕捉」)[6]。影片也因此獲獎無數,包括4座奧斯卡金像獎:化妝、音效、視覺效果、音效剪接[7]。
劇情
自上一部電影的事件完結後,莎拉·康納(蓮達·咸美頓飾)順利生下了康約翰(愛德華·費朗飾)。
11年後,莎拉·康納則由於之前為將他培養為未來人類抵抗軍的領袖來對抗「天網」為首的機器軍團,並試圖用炸彈破壞一家未來會製作天網系統的電腦工廠而被捕送入精神病院,由彼得·西爾伯曼(厄爾·波恩飾)負責監管和治療,10歲的約翰則與其養父母一起生活在洛杉磯。未來的「天網」這次派遣了一個新型號的殲滅者T-1000(羅拔·柏德烈飾)回到這個年代試圖直接終結約翰。T-1000比之前送回1984年追殺莎拉的殲滅者T-800更先進,由一種特殊的合金材料(英語:mimetic poly-alloy,模仿聚合金 / liquid metal,液態金屬)組成,可以在液體與固體間任意變換,並能模擬出外觀,從而整個變形模擬為其接觸過的任何人或是將肢體任意部分轉變為刀一類的金屬利器,只不過不能轉變為如槍炮、炸彈之類過於複雜或含有其它化學原料的武器,並且也和T-800一樣可以完美模仿任何人的嗓音。T-1000到達1995年後,馬上化身為一名警察(模擬出其全部衣裝制服,但相貌並未改變)開始尋找約翰。與此同時,未來中已經成為人類抵抗軍領袖的康約翰也將一個被其擄獲的T-800型殲滅者,來再行將之重新編程,並改名T-101型殲滅者(阿諾·舒華辛力加飾)送回1995年來保護年幼時的自己。
T-101和T-1000均在一家大型購物商場中找到了約翰,經過一番激戰和追逐,約翰和T-101乘摩托車逃離。由於擔心T-1000可能會對其困在精神病院中的親生母親不利,約翰命令T-101幫他前去精神病院救她出來。而莎拉·康納在聽聞「11年前血洗洛杉磯警察局的神秘男子現身一家商場」並看到照片為證且得知約翰也失蹤了之後,自己也決心逃離。之後她成功逃至電梯門外,卻看到給她帶來無盡惡夢的「T-800(在《未來戰士》中,她就是被同樣由阿諾德扮演的T-800追殺)」,但在經約翰的勸說,且T-101在醫院中再次保護倆人逃離T-1000的追殺後,她還是逐漸接受了T-101對她們母子倆的保護。在逃往郊區的路上,經莎拉詢問,T-101告訴了他們「天網」崛起的詳細過程,其極其完善的人工智能技術導致1997年8月初正式上線,快速學習的「天網」在短短25天後就有了自我意識,並進而在8月29日審判日(judgment day)通過向俄羅斯發射核彈來引發核戰爭,這場核戰爭導致全世界近30億人死亡。之後「天網」開始大量建造殲滅者等機器,來追殺全世界的所有倖存的人類[注 1]。在進一步的交談中,莎拉還得知,對「天網」誕生負有直接責任的是Cyberdyne公司工程師邁爾斯·戴森(喬·莫頓飾),他目前正致力於研製一種革命性的新微處理器,而這種微處理器正是「天網」的基礎。
莎拉一行來到遠郊一位朋友處,開始將之前藏好的武器裝車再逃亡至墨西哥。但由於中間休息時又做了一個之前每天都做的核戰末日惡夢後,她決定要刺殺邁爾斯·戴森來防止「審判日」的到來。但之後來到邁爾斯家中並用槍打傷對方後,她卻發現自己下不了手。這時約翰與Т-101也趕到,T-101告訴了邁爾斯事情的前因後果特別是他的研究會帶來的可怕後果。然後他們從邁爾斯口中得知,其實他本人並不是關鍵所在,因為他沒有研製天網,他的工作主要是對派回1984年的T-800損毀CPU進行逆向工程來進行研究。於是他們最終決定立即前往Cyberdyne公司,銷毀與該項研究相關的一些資料和模型,特別是在保險庫中T-101的受損CPU和其它任何殘留。但此高調行動在警報大作下,大批警察和T-1000很快陸續趕到,邁爾斯被警察打傷,身中數彈,臨死前引爆了一行放置的炸藥桶,徹底摧毀了公司實驗室。接下來殘存的T-1000仍然企圖完成除掉約翰的預設目標,先後利用直升機和一輛裝有液體氮氣的大型卡車追殺約翰一行,並追蹤至一家煉鋼廠。T-101被T-1000打成重傷,但是T-1000在材料特性上有不敵溫度變化的缺點,T-101啟用自身的備用電源並最終向T-1000發射榴彈並跌進煉鋼爐中,在煉鋼爐的高溫中融化而被終結,約翰也將從保險庫取得的T-800殘件投入煉鋼爐中銷毀。最後T-101與約翰和莎拉道別,在融入煉鋼爐中銷毀了自己,來防止自己的CPU和部件被用來設計出「天網」。雖然約翰非常傷心,而天網的研製變為不可能後,莎拉也終於首次滿懷希望地面對未來,並相信如果一台機器也能夠學會理解生命的價值,人類也許並不一定會自我毀滅。
主要演員
- 阿諾·舒華辛力加飾演Т-800未來戰士,一個擁有高強度合金骨架,但同樣擁有與人類基本一致的肌肉和皮膚、毛髮組織的機械人。它經人類反抗軍擄獲並重新改裝編程為Т-101之後,為保護兒童時期的康約翰,而被人類反抗軍送回到過去,阿諾出演的這個角色為他贏得了1200至1500萬美元的片酬[8][9];
- 蓮達·咸美頓飾演莎拉·康納,康約翰的母親。她因為怪異的言行,且試圖用炸彈破壞造成機械人猖厥的電腦公司,而被捕送入精神病院。[10]為演好這個角色,她接受了私人教練安東尼·科爾特斯(Anthony Cortes)長達13個星期的訓練方案,每周訓練6天,每天3個小時直到影片開拍,並通過無脂肪的飲食方案順利減去了12磅(合5443克)的體重。在影片長達6個月的拍攝過程中,男演員、前以色列國防軍中校烏齊·賈勒(Uzi Gal)對她進行了動作戲的訓練,如「柔道和高強度軍事訓練」並練習「裝載、更換彈夾,進屋前核查是否安全,確認對方是否死亡」等[11]。琳達的雙胞胎姐妹萊思莉·漢密爾頓·格倫(Leslie Hamilton Gearren)也因電影情節中需要拍攝兩個莎拉·康納出現在同一鏡頭中而參與了影片的拍攝。其片酬約為1百萬美元[11];
- 羅拔·柏德烈飾演T-1000,一個由液態金屬組成的更為先進的殲滅者,被送回過去刺殺約翰。占士·金馬倫原計劃找比利·艾鐸扮演這個角色,並且也將電影故事板上的這個角色畫成他的模樣,但之後由於比利發生了一起摩托車事故因此最終未能出演[12]。導演表示「希望能找一個與阿諾形成鮮明對比的人,如果Т-101像輛真人裝甲坦克,那麼T-1000就應該像輛保時捷」[注 2][13];
- 愛德華·費朗飾演康約翰,莎拉·康納10歲大的兒子,幼年時就受過野外生存訓練,但之後被政府送由他人領養(母親被送入精神病院)。愛德華是在帕薩迪納的一家專為少年兒童提供幫助的俱樂部參觀時被星探發現的[注 3],之前沒有任何的演出經驗,但是他之後表示「我感覺(表演),像是一件早就計劃要做的事」[14]。影片中2029年已經成年的約翰由米高·愛德華出演;
- 厄爾·波恩飾演彼得·西爾伯曼大夫,莎拉·康納的心理醫生,對她有關機器毀滅人類的預言深表懷疑。厄爾也在1984年的《未來戰士》中扮演了同一角色;
- 喬·莫頓飾演邁爾斯·戴森,Cyberdyne公司的特別項目總監,被認為是對「天網」的誕生貢獻最大的人。
出演其他次要角色的還有:簡妮特·哥德斯坦和山德·貝克利扮演約翰的養父母簡妮爾·沃特(Janelle Voight)和托德·沃特(Todd Voight);卡斯圖羅·奎拉飾演為莎拉提供幫助(主要是武器)的朋友恩瑞克·賽西達(Enrique Salceda);丹尼·庫克西詮釋提姆(Tim),約翰的朋友。而S·艾帕莎·梅克森則出演特麗莎·戴森,邁爾斯·戴森的妻子。前作《未來戰士》的另一位男主角,邁克爾·比恩也客串出演同一個角色出現在莎拉的夢境中,不過這些場景在最終上映的電影中都被剪去了,[15]只出現在了之後發行的加長版中。而琳達僅20個月大的幼子達爾頓(Dalton)則扮演了片中她夢境裏在遊樂場玩耍的小孩[11]。
製作
發展
拍攝續集的想法自《未來戰士》上映後不久就有被提起,但是幾個客觀問題的存在讓這一構思被一再推遲。比如技術方面,當時的電腦成像技術還無法滿足該片視覺特技方面的要求,而這一限制對於這部電影,特別是對其中的新反派殲滅者T-1000的塑造是無法接受的。一直到占士·金馬倫於1988年開始開拍的科幻電影《深淵》中,才證明這一技術問題終於得到了圓滿的解決[16]。但更為麻煩的問題則是與海德爾電影公司之間的知識產權糾紛,該公司和卡羅科電影製片公司共同擁有《未來戰士》的專營權和拍攝續集的權力[17]。不過當時海德爾公司正經歷財務危機,於是阿諾·舒華辛力加促請卡羅科公司總裁馬里奧·卡薩爭取出價買斷相應權力,「我提醒馬里奧,這是我們已經期盼多年的事情,所以他應該主動出擊,不惜代價來達成這一目標。」[17]卡羅科公司最終於1990年付給海德爾公司5百萬美元買斷專營權,解決了法律方面的潛在風險[16][17]。
在一系列的法律問題解決後,導演占士及幾位主要演員阿諾、蓮達·咸美頓均很快空出了檔期,來迎接續集的拍攝工作,阿諾表示:「剛拍完《未來戰士》後我就告訴Jim(指導演),我一直感覺大家應該把《未來戰士》中的故事繼續下去[18]。」他與琳達都在續集中繼續出演同一個角色。經過一次廣泛的選角搜索,年僅12歲的愛德華·費朗從數百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康約翰一角的扮演者;羅拔·柏德烈因其與阿諾外型和風格上的明顯不同而得以出演T-1000一角(導演將兩人分別形容為像一輛保時捷跑車和一台真人裝甲坦克。)[16][17]他之前曾出演過動作片《終級警探2》,而愛德華之前則沒有過任何的演出經驗。[16]喬·莫頓被選中出演邁爾斯·戴森,一位Cyberdyne公司僱傭的科學家,他主導研究、開發出了具有革命性突破的新型微處理器,直接導致了「天網」的誕生。[16]
自稱「T2製作組」的占士和副監製史蒂芬尼·奧斯汀(Stephanie Austin)、B·J·拉克(B.J. Rack)一行在荷里活北部租下了一間辦公室,《未來戰士》的攝影師之一亞當·格林伯格成為本片的攝影總監,而曾與占士在之前的《深淵》中合作過的約瑟夫·尼米克三世(Joseph Nemec III)則出任藝術指導[16]。他們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搜尋來尋找一個適合影片進行拍攝的煉鋼廠,經過數星期的談判而最終選定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方塔納的一個正處在休整中的工廠[16]。而尋找適合作為片中Cyberdyne大樓的建築更為困難,因為根據劇情需要,這裏將會進行大量特技、槍擊、爆破、等破壞性場景的拍攝。最終他們租下了位於弗里蒙特的一個工業園區來進行拍攝[16]。占士與威廉·威謝爾於1990年3月10日完成了140頁的劇本草案,並在7月15日將首次拍攝的草案分發給了各演員和工作人員[16];而有關影片製作的技術性細節則繼續保密[17]。最終,僅6星期的劇本準備時間和加快的電影拍攝計劃讓影片成功地在1991年獨立日檔期上映[16]。
拍攝
《未來戰士續集》的主要拍攝工作從1990年10月9日開始至1991年3月28日結束,前後共計171天[19]。劇組先後在從加利福尼亞州到新墨西哥州,包括莫哈韋沙漠在內的20多個不同地點進行拍攝[16][注 4][20]。這其中既有從片中兩位殲滅者與康約翰首次遭遇的人流擁擠的聖莫尼卡商業廣場,也有之後駕車追逐的聖費爾南多公路防洪排水通道(為了這一段鏡頭的拍攝,排水通道通向的一條河也不得不臨時改道[16][21][注 5]);他們還在洛杉磯的湖景醫療中心(片中莎拉·康納所在的醫院)和一家酒吧進行拍攝[20][22]。片中Cyberdyne公司相關鏡頭的拍攝則在位於弗里蒙特Gateway大道和Bayside公園大道交匯處的一家辦公大樓進行[20]。整部影片的拍攝工作一共動用了超過1000名製作人員[注 6],製作團隊監督了多個特技及追逐戲段的拍攝和製作過程,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影片最後一場在高速公路上的追逐戲,這場高潮戲段在洛杉磯至長灘的高速公路上拍攝,由於是夜景,為了照亮這一路段方便拍攝(也讓觀眾可以清晰觀看),製作團隊共安裝了長達16公里的電纜,片中的直升機撞毀、兩輛大型運輸卡車翻車等精彩鏡頭都是在這裏拍攝的[16][注 7]。
琳達的雙胞胎姐妹萊思莉·漢密爾頓·格倫(Leslie Hamilton Gearren)也因片中需要拍攝兩個莎拉同時出現的鏡頭而參與了影片的拍攝。如片尾T-1000變幻成莎拉試圖誘殺約翰而真正的莎拉持槍前來阻止的短暫鏡頭等[11]。不過在這個鏡頭中,萊思莉扮演的是真正的莎拉,而琳達扮演的反而是T-1000模擬而成的莎拉。片中的另一個由雙胞胎進行拍攝的鏡頭則是由丹·斯坦頓(Don Stanton)和唐·斯坦頓(Dan Stanton)一起參加的,他們分別在醫院中的一場戲裏扮演醫院的一名保安和T-1000模擬出的該角色[23]。
本片空前高昂的9400萬美元預算是1984年的前集《未來戰士》(640萬美元)的近15倍,也是當年平均一部電影預算的3.5倍。[3][24]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被用於支付演員及工作人員的報酬。根據《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和俄亥俄州的《前哨日報》(The Daily Sentinel)報導,阿諾·舒華辛力加獲得了一架價值1100至1200萬美元的Gulfstream III型商務噴射客機,而占士·金馬倫則獲得了5至6百萬美元的酬金。[3][25]而影片的拍攝,包括特技效果製作一共花費了5100萬美元。[3]雖然花費巨大,但本片幾乎在正式上映前就已經收回了投資,其中全球上映版權收入6500萬美元,錄影帶發行版權收入1千萬美元,電視播映版權收入700萬美元[24]。
特技效果
為了製作片中兩個殲滅者的特效鏡頭,《未來戰士續集》在電腦成像技術的多個方面做出了繼1982年的《電子世界爭霸戰》以來最具革命性的發展[26],這也成為本片成功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特別是對片中反派殲滅者T-1000的特技製作,完美地應用了變形技術來模擬出其液態金屬的構成和變形為任何接觸過的人,並在受到攻擊後自動恢復的驚人能力[16][27]。影片中絕大多數殲滅者的電腦成像特技鏡頭都是由光影魔幻工業公司製作的;而模型、假肢等實物特技則要歸功於視覺特技製作人、化妝師斯坦·溫斯頓,他之前已與本片導演占士在1984年的《未來戰士》和1986年的《異形II》中合作過[注 8]。整部影片中的所有特技鏡頭由35名動畫製作師、計算機科學家、技術員和藝術家,耗費10個月製作完成。雖然全片所有由電腦成像製作的鏡頭一共只有5分多鐘長(片中T-1000一共約有15分鐘的鏡頭表現出其自動恢復和變形的能力,但是只有約5-6分鐘是完全由電腦成像製作的[16][28]),但整個製作的總工時卻相當於25人工作一年[16][26]。除了影片製作過程中使用的所有假人、假肢等模型外,斯坦·溫斯頓和他的工作室還製作了片中Т-101的金屬骨架[注 9]。光影魔幻工業公司的視覺效果監製丹尼斯·慕倫表示:「當我們自己看到(T-1000的視覺特技鏡頭)時,我們仍然驚嘆不已![注 10]」該公司的資深技術指導和動畫師亞歷克斯·塞登(Alex Seiden)則表示:「這真不是什麼魔法,而是一些我們有能力做出來並且看上去還算不錯的東西[26]。」最終,影片的視覺特技製作團隊成功摘下了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視覺效果獎的桂冠[29]。
片中莎拉惡夢中出現的核爆鏡頭,由4-Ward公司的羅拔(Robert)和丹尼斯·斯托塔克(Dennis Skotak)製作,他們先是根據洛杉磯市的城市景觀圖像製作出一個微縮模型,其中不僅有按比例縮小的建築物,還有相應的道路、汽車等與實際照片一一對應。然後,經過對真實的核試驗錄像資料進行仔細研究,他們通過用軍用迫擊炮彈在模型上方爆炸來模擬核爆的效果[16][注 11]。
發行與迴響
《未來戰士續集》於1991年7月1日在洛杉磯舉行了全球首映禮,到場貴賓包括尼古拉斯·基治,[30]克里斯汀·史萊特,[31],阿諾·舒華辛力加及他的夫人瑪麗婭·施瑞弗爾。[32]在國內正式上映兩天後,本片開始逐步在澳大利亞、德國、英國、香港、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地區上映。至1991年底,已經在至少10個國家/地區全面上映。[33]
專業評價
《未來戰士續集》上映後,得到了評論界的廣泛好評。[34]根據Metacritic網站上的16份專業評價,平均得分為68分(滿分100分),[35]而在爛蕃茄網站上收集的44篇專業影評人文章中更是給出了平均達8.4的高分(滿分10分),好評度高達98%。其中的簡評這樣寫道:《未來戰士2》以不死劫的動作場面和令人瞠目的視覺效果為主要特色,但真正讓它成為科幻動作電影中里程碑式作品的,還是其對人物(包括機械人)的生動刻畫[36]。據CinemaScore在首映週進行的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罕見的最高分「A+」[37]。
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期刊》將本片稱之為「荷里活歷史上最優秀的動作片之一[38]。」劇作家希德·菲爾德稱讚影片「擁有一連串環環相扣、充滿戲劇和張力的情節」[注 12]。《華盛頓郵報》的哈爾·辛森(Hal Hinson)也在其文章中寫道:「在其所擅長的大型銀幕動作片領域,至今也沒有人能與還執導了《未來戰士》和《異形II》的金馬倫相提並論。他不僅是用精彩的動作鏡頭震撼我們的感觀,在一個又一個大場面背後,他還擁有着宏偉與美感共存的眼光,並通過其罕見的導演天賦將這些構想變成現實展示到觀眾眼前。仿佛18輪大卡車般肌肉發達的人物卻有着真切和動人的情感。因為對金馬倫來說,電影與其塑造的殲滅者恰恰相反,雖然外表只是冰冷和堅硬的機器,但卻有一顆人類的心[27]。」
《芝加哥太陽報》專欄作家羅渣·埃伯特給予本片三星半(最高四星)的評價,他稱讚了男主角阿諾·舒華辛力加的表演,表示「施瓦辛格的表演天賦在於找到無論從體型上還是各方面特徵都與他最接近的角色[39]。」
不過,《時代周刊》專欄作家理查德·科里斯對影片非常不滿意,他形容本片「空有堆積如山的空想,但留給觀眾的只有失望,是一部非常糟糕的電影[40]。」而哈利維爾電影指南則評價本片比起前作《未來戰士》有所進步,給予影片兩顆星(最高為四星)的評價,認為本片雖然擁有「電閃雷鳴般的動作場面和炫目的特技鏡頭」,但卻因為「在敘事上十分愚蠢而令人分心」[41]。
票房收入
1991年7月3日,是美國獨立日(7月4日)檔期的首個周末,《未來戰士續集》在全美的2274家電影院上映。首周(5天)即獲得高達54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只比1989年上映的電影《蝙蝠俠》少300萬美元[42][注 13]。一家連鎖影院老闆則表示「自《蝙蝠俠》以來,還從沒有哪部電影像《未來戰士續集》這樣引發狂熱的觀影浪潮,我們任何一家電影院的門票都被搶購一空,每個人都在談論這部電影[44]!」在澳大利亞(9月上映)和德國(10月上映),《未來戰士續集》上映首周的票房成績分別為340萬美元和710萬美元。[33]
根據Box Office Mojo上的數據,本片的製作費用達到1億2百萬美元[4],這在當時創下了新的紀錄——(不過如果考慮通貨膨脹,則1963年投資4400萬美元(相當於1995年的2億1900萬美元)的《埃及妖后》更高。[45])——但高昂的投資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僅在北美兩國就獲得了2億480萬美元的收入,全球票房更高達5億1980萬美元。不但是1991年的美國和世界電影票房冠軍,還是三星電影公司至今出品的所有電影中最賣座的[4][46]。折合通貨膨脹因素,影片至今仍在美國歷史電影票房排行總榜上名位第101位[4],而前作《未來戰士》在美國上映的票房收入僅為3800萬美元[47]。
獎項肯定
年代 | 獎項 | 分類 | 得主 | 結果 | 註釋 |
---|---|---|---|---|---|
1991 | 第4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藝術指導 | 約瑟夫·尼米克三世 | 提名 | [48] |
最佳音效 | 李·奧羅夫、湯姆·約翰遜、格瑞·里德斯通和格瑞·桑默斯 | 獲獎 | |||
最佳視覺效果 | 斯坦·溫斯頓、丹尼斯·慕倫、小吉恩·沃倫和羅拔·斯科塔克 | 獲獎 | |||
土星獎 | 最佳女演員 | 蓮達·咸美頓 | 獲獎 | [49] | |
最佳導演 | 占士·金馬倫 | 獲獎 | |||
最佳少年演員 | 愛德華·弗朗 | 獲獎 | |||
最佳科幻片 | 《未來戰士續集》 | 獲獎 | |||
最佳特技效果 | 斯坦·溫斯頓、光影魔幻工業公司、Fantasy II和4 Ward Productions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羅拔·柏德烈 | 提名 | |||
1992 | 第18屆3D 人民選擇獎 | 最喜愛的電影 | 《未來戰士續集》 | 獲獎 | [50] |
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 | 攝影 | 亞當·格林伯格 | 提名 | [29] | |
化妝 | 斯坦·溫斯頓和傑夫·道恩 | 獲獎 | |||
音效 | 湯姆·約翰遜、格瑞·里德斯通、格瑞·桑默斯和李·奧羅夫 | 獲獎 | |||
音效剪接 | 格瑞·里德斯通和格羅麗亞·S·波德斯 | 獲獎 | |||
視覺效果 | 丹尼斯·慕倫、斯坦·溫斯頓、小吉恩·沃倫和羅拔·斯科塔克 | 獲獎 | |||
剪接 | 康拉德·布夫、馬克·戈德布拉特和理查德·A·哈里斯 | 提名 | |||
1992年MTV電影獎 | 最佳動作場景 | 洛杉磯高速公路上的追逐 | 獲獎 | [51] | |
最具突破性的表演 | 愛德華·弗朗 | 獲獎 | |||
最佳女演員 | 蓮達·咸美頓 | 獲獎 | |||
最佳男演員 | 阿諾·舒華辛力加 | 獲獎 | |||
最佳電影 | 《未來戰士續集》 | 獲獎 | |||
最佳電影插曲 | 《You Could Be Mine》(槍與玫瑰作品) | 提名 | |||
最出色的惡魔 | 羅拔·柏德烈 | 提名 | |||
最有吸引力的女演員 | 蓮達·咸美頓 | 獲獎 | |||
雨果獎 | 最具戲劇張力的題材 | 占士·金馬倫(導演/編劇)和小威廉·威謝爾(編劇) | 獲獎 |
3D修復版
2016 年 8 月 29 日(1997 年 8 月 29 日,也就是天網在電影中獲得自我意識的日期),宣佈這部電影將進行 3D 數字重製以紀念其 25 周年,並計劃在全球重新發行 2017 年夏季。要重新製作和重新發行的 3D 版本是最初的 137 分鐘戲劇剪接版,因為加長版不是占士金馬倫的首選版本。 開場追逐序列中的多個攝錄機鏡頭經過數碼化修改,以修復自 1991 年發佈以來一直困擾金馬倫的一個小連續性錯誤。[52][53][與來源不符] DMG Entertainment and StudioCanal worked together with Cameron to convert the film using the StereoD technology.[52] The 3D version premiered on February 17, 2017, at the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with the theatrical re-release being scheduled for August 25, 2017.[54][55] Similar to Cameron's Titanic 3D, Lightstorm Entertainment oversaw the work on the 3D version of Terminator 2, which took around 1800 artists about eight months to finish.[56] The restoration was released by Distrib Films US, a company which typically distributes foreign films. The studio released the film exclusively for one week in AMC Theatres nationwide, and said that it will expand depending on the film's performances in its first week.[57]
The 3D version opened Friday, August 25, 2017, across 371 theaters (or 463 3D auditoriums), earning $552,773 in its opening weekend, averaging $1,490 per screen;[58] this was considered an amount lower than what other '80s and '90s re-releases earned in their respective opening weekends such as Top Gun ($1.9 million, which also played in IMAX),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6 million), as well as more high-profile reissues of Titanic, The Lion King and Jurassic Park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During its opening weekend, Titanic 3D grossed $17.3 million in 2,674 theaters, averaging $6,464 in April 2012.[59][60] While not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s, the release performance of the film is thought to have suffered from coinciding with Hurricane Harvey, which eased moviegoing admissions in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 much anticipated boxing fight between Floyd Mayweather Jr. and Conor McGregor, and the season 7 finale of Game of Thrones.[61][62][63]
家庭媒體
本片於1997年8月首次發行單碟DVD,片長為139分鐘。1993年11月24日,《未來戰士續集:特別剪接版》發行了錄影帶和激光影碟,其中包含有17分鐘之前未放映過的內容,包含米高·比恩客串出演的場景。不過,1992年,本片也發行了與最初上映時完全一致的版本。而之後發行的「最終版」和「至尊版」DVD同樣也包括了這些鏡頭。[64]
至尊版的DVD擁有多個針對電腦DVD-ROM光碟驅動器的功能,包括滲透模擬器單元和T2 FX工作室,這個功能可以將任何一個人的肖像導入並演變為片中兩位殲滅者的新形象。另外還有一個名為「天網戰場設計」的程序,可以讓用戶自主設計其戰鬥機械,並在線進行追蹤等操作。[65]至尊版DVD同時還擁有一個全1080p高清質量的WMV-HD格式劇場版電影,這也是本片首次發行Full HD(全高清)格式q。
2006年,獅門家庭娛樂公司發佈了本片的藍光影碟,其中提供1080P全高清視頻和DTS 5.1聲道無損音頻,但沒有其它特別內容。[66]2009年5月19日,獅門再次發行了改進的藍光影碟,其中主要是音頻升級為THX認證的DTS 6.1聲道高保真無損音頻。這次發行的「天網剪接版」(SkyNet Edition)也出現在限量收藏版包裝中,限量收藏版中包括了之前的最終版和至尊版DVD的全部內容。[67]
2017年7月,該電影發佈了兩款新的藍光版本。首先是4K修復版,然後是於2017年8月發佈的3D轉換版本的藍光3D。這些重新發行的影片將包括新的臨時演員,包括預告片、紀錄片製作和「劇場版、導演版和特別加長版中刪減的分支劇情」。此外,還發佈了「Endo-arm特別版」捆綁包,包括3D和4K版本,以及CD聲軌。[68] [68]
加長版
2015年,索尼發佈了《未來戰士4》的加長版,作為《未來戰士4》套裝的一部分,包含了前四部《未來戰士》電影。但是,它不包含任何特別花絮。隨後發行的「終極版」和「極限版」DVD也包括了電影的擴展版。[64][64]
除了其他大量被重新刪除的場景,加長版還有一個不同的結局:2029年,年邁的莎拉·康納看着成年的美國參議員約翰和他的女兒在華盛頓的操場上玩耍,講述審判日從來沒有發生過。[69] 這部電影的加長版本也包括在「天網版」藍光光碟中。
市場營銷
漫威出版公司根據影片改編了3個系列的動漫作品,電影上映後,有多個根據該片改編的動漫書籍也開始發行,如Malibu Comics出版的《Terminator 2 – Judgment Day: Cybernetic Dawn》、《Terminator 2 – Judgment Day: Nuclear Twilight》,IDW Comics出版的《T2: Infiltrator》和《T2: Rising Storm》,S.M. Stirling的《T2: Future War'》和Russell Blackford的《The John Connor Chronicles》。
本片版權最初由卡羅科影業持有,並授權一些玩具公司和電子遊戲開發公司推出角色人形公仔和電玩軟件,可是卡羅科影業於1996年破產,其版權隨即售予法國頻道製片公司。
1996年,占士·金馬倫為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導演了一個名為「T2 3-D: Battle Across Time」的3D電影短片,其中可以看到阿諾德、琳達、羅拔、愛德華分別回歸他們所扮演的角色。這段全長僅12分鐘的短片耗資高達6千萬美元,是電影史上平均每分鐘造價最昂貴的影片。[70]這一短片於1996年中期在佛羅里達環球影城推出,1999年5月在荷里活環球影城推出,2001年3月在日本環球影城推出。[71]
原聲帶
《未來戰士續集電影原聲帶》 | |
---|---|
布拉德·菲德爾的電影配樂 | |
發行日期 | 1991年7月1日 |
類型 | 原聲帶 |
時長 | 53:01 |
唱片公司 | Varèse Sarabande |
監製 | 布拉德·菲德爾和羅拔·湯遜 |
由布拉德·菲德爾創作的所有本片原創配樂均包含在1991年7月1日發行的《未來戰士續集電影原聲帶》中。[72]發行的有CD光碟和磁帶,全長53分鐘,包含有20段曲目。在公告牌二百強專輯榜上保持了6個星期,最高時達到第70名[73]。
《未來戰士續集電影原聲帶》[72] | ||
---|---|---|
曲序 | 曲目 | 時長 |
1. | Main Title from Terminator 2 | 1:56 |
2. | Sarah on the Run | 2:31 |
3. | Escape from the Hospital (And T-1000) | 4:34 |
4. | Desert Suite | 3:25 |
5. | Sarah's Dream (Nuclear Nightmare) | 1:49 |
6. | Attack on Dyson (Sarah's Solution) | 4:07 |
7. | Our Gang Goes to Cyberdyne | 3:11 |
8. | Trust Me | 1:38 |
9. | John & Dyson into Vault | 0:41 |
10. | SWAT Team Attack | 3:22 |
11. | I'll Be Back | 3:58 |
12. | Helicopter Chase | 2:27 |
13. | Tanker Chase | 1:42 |
14. | Hasta La Vista, Baby (T-1000 Freezes) | 3:02 |
15. | Into the Steel Mill | 1:25 |
16. | Cameron's Inferno | 2:37 |
17. | Terminator Impaled | 2:05 |
18. | Terminator Revives | 2:14 |
19. | T-1000 Terminated | 1:41 |
20. | It's Over (Good-bye) | 4:36 |
總時長: | 53:01 |
原聲帶中沒有包含的曲目[來源請求]
- 德懷特·尤科姆表演的《Guitars, Cadillacs》
- 喬治·瑟羅古德與蒸發密令表演的《Bad to the Bone》
- 槍與玫瑰表演的《You Could Be Mine》
榮譽與影響
所獲榮譽
2001年6月,美國電影學會進行了百年電影史百大驚慄電影的評選,本片上榜併名列第77位。[74][75]
2003年,AFI評選百年百大銀幕英雄與惡魔,本片中由阿諾·舒華辛力加扮演的殲滅者T-800,在其中的英雄榜上名列第48位,同時其在首部《未來戰士》中扮演的同型號機械人,也在惡魔榜上名列第22位[76]。「殲滅者」也是這個排列榜上唯一一個在同時出現在英雄和惡魔兩個排行榜上的電影角色。
2005年,本片中阿諾德的台詞「Hasta la vista, baby」(西班牙語,意譯為「後會有期,寶貝」)也在AFI於年評選的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台詞中名列第76位。[77][78]
2008年,AFI再進行了一次十佳類型片(AFI's 10 Top 10)評選,本片在科幻類電影中名列第8位。[79]
2006年,英國電影雜誌《全面電影》(每4星期發行1期)進行了一次「史上百大佳片」評選,本片名列第33位。[80]
2008年,英國的《帝國》雜誌進行電影史上最優秀的500部電影評選,有超過1萬名訂閱讀者、150位電影人和50位評論員進行投票,本片名列第35位。[81]
流行文化
在1992年的喜劇片《反鬥智多星》中,羅拔·柏德烈客串出演T-1000,在片中迫使男主角韋恩·坎貝爾(Wayne Campbell)停車並逼問他是否見過康約翰[82];他還在阿諾·舒華辛力加主演的動作喜劇片《最後的動作英雄》(又譯《最後魔鬼英雄》)中客串了這同一個角色,與阿諾德擦身而過走入洛杉磯警察局,本片中還有另一處惡搞——在一個阿諾德不存在的時空中,另一位男演員、老牌動作影星史泰龍取代阿諾德的位置出現在《未來戰士續集》的海報上,並擺出同樣的殲滅者姿勢和表情[83];1993年的喜劇片《反斗神鷹續集》(又譯《機飛總動員2》)中則惡搞模仿了《未來戰士續集》結尾部分T-1000凍結、破碎再融合的全過程:薩達姆·侯賽因凍結、破碎再融合[84];長映不衰的動畫系列劇《辛普森一家》也多次惡搞了《未來戰士2》,如1994年的「荷馬喜歡弗蘭德」[85],1995年的「恐怖的樹屋第六集」[86]和「辛普森家庭壯觀的第138集」[87],2001年的「Day of the Jackanapes」[88];此外另一部動畫系列劇《美國老爹》也模仿惡搞了本片[89][90]。2015年上映的中國電影《橫衝直撞荷里活》也邀請了羅拔·柏德烈飾演T-1000,還與黃曉明、趙薇、佟大為有對手戲。
註釋
- ^ 在《未來戰士》中,莎拉只是由前來保護他的卡爾·瑞思口中得知「天網」將會有自我意識而發動核戰爭;而在本片中,T-101則進一步披露了核戰爭的確切時間是1997年8月29日。
- ^ Hudson & Marsh 1991,17:32.
- ^ Hudson & Marsh 1991,11:49.
- ^ Hudson & Marsh 1991,1:40.
- ^ Hudson & Marsh 1991,4:43.
- ^ Hudson & Marsh 1991,4:33.
- ^ Hudson & Marsh 1991,11:17.
- ^ Duncan & Cameron 2006,第126.頁
- ^ Duncan & Cameron 2006,第127, 131.頁
- ^ Hudson & Marsh 1991,28:44.
- ^ Hudson & Marsh 1991,23:40.
- ^ Field 1994,第113.頁
- ^ 不過Christopher Rosen在Movieline.com網站上發表的文章則指出,《未來戰士續集》上映的前5天票房成績要超過《蝙蝠俠》300萬美元。[43]
參考資料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AllRovi. Rovi Corporation. [2013-05-23].[永久失效連結]
- ^ Maslin, Janet.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New York Times. [2013-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4).
- ^ 3.0 3.1 3.2 3.3 Conan The Humanitarian. The Daily Beast. 1991-07-03 [2013-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9).
- ^ 4.0 4.1 4.2 4.3 4.4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Box Office Mojo.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0).
- ^ 50 Most Influential Visual Effects Film of All Time (PDF). Visual Effects Society.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7-12).
- ^ Visual and Special Effects Film Milestones. Filmsite.org. [2013-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2).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Nominations and Awards. Amctv.com.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5).
- ^ Fabrikant, Geraldine. The Hole in Hollywood's Pocket. The New York Times. 1990-12-10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6).
Arnold Schwarzenegger... will earn $12 million from Carolco Pictures for The Terminator II(原文如此).
- ^ Stevenson, Richard W. Taming Hollywood's Spending Monster. New York Times. 1991-04-14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6).
Despite denials by Carolco Pictures, industry executives insist that its upcoming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cost almost $90 million to produce... Arnold Schwarzenegger, the star, is reportedly being paid $15 million.
- ^ Janusonis, Michael. A role with muscle for Linda Hamilton. Providence Journal. 1991-07-07.[失效連結]
- ^ 11.0 11.1 11.2 11.3 Dougherty, Margot. A New Body of Work.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1-07-12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8).
- ^ Vineyard, Jennifer. How Billy Idol And Lance Henriksen Were Nearly James Cameron's Terminators. MTV Movies Blog. 2008-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6).
- ^ Lambie, Ryan.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at 20. Den of Geek. Dennis Publishing. 2011-07-03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6).
- ^ Edward Furlong. Toronto Comicon.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5).
- ^ Biehn out of 'Terminator 2'. Reading Eagle. 1991-07-01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4).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16.16 The Story About Making T2. Terminatorfiles.com. 1991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8).
- ^ 17.0 17.1 17.2 17.3 17.4 Rachel, Abramovitz. Premiere: A Kinder, Gentler Cyborg. Terminatorfiles.com. 1991年7月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7).
- ^ Chase, Donald. He's Big, He's Back, and He's Really a Qretty Nice Guy, Once You Get to Know Him.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1-07-12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0).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misc notes. tcm.com.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 Misc Notes.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2).
- ^ 20.0 20.1 20.2 Filming locations. Terminatorfiles.com. 2011年8月12日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1).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film locations. Movie-locations.com. The Worldwide Guide to Movie Locations. [201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2).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film locations. Movie-locations.com. The Worldwide Guide To Movie Locations.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7).
- ^ Terminator 2. SciFlicks.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3).
- ^ 24.0 24.1 Donald, Chase; Svetkey, Benjamin. Cash Flow.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1-07-12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21).
- ^ Thomas, Bob.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spend big bucks. The Daily Sentinel (Ohio). Associated Press. 1991-07-03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5).
- ^ 26.0 26.1 26.2 Jefferson, David. Visual Effects on Terminator 2. Animatormag.com. 1993 [201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 ^ 27.0 27.1 Hinson, Hal.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R). Washington Post. 1991-07-03 [201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5).
- ^ Duncan, Jody; Cameron, James. The Winston Effect: The Art & History of Stan Winston Studio. Titan. 2006. ISBN 1-84576-365-3.
- ^ 29.0 29.1 Academy Awards Database. AMPAS. 2006-07-15 [2013-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Century City Premiere. Life (magazine). 1991-07-01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7).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Century City Premiere. Life (magazine). 1991-07-01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7).
- ^ Schwarzenegger Love Child Scandal: Happier Times for Arnold, Maria Shriver [PHOTO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2011-05-17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 ^ 33.0 33.1 Box office / business for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Carolco Pictures. IMDB. 1991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6).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Blu-ray Review. Cinefantastique Online. [201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0).
- ^ Terminator 2 at Metacritic. Metacritic. [201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4).(6.8/10)
- ^ 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 (1991). Rotten Tomatoes. Fandango Media.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7).
- ^ Cinemascore Movie Title Search. [2018-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2).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Montreal Film Journal. [201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6).
- ^ Roger Ebert.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review by Roger Ebert. Chicago Sun-Times. 1991-07-03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8).
- ^ Corliss, Richard. Half A Terrific Terminator. Times. 1991-07-08 [201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2).
- ^ Halliwell's Film Guide, 13th edition – ISBN 978-0-00-638868-5.
- ^ Larry Rohter. Hollywood Shakes Off Box Office Doldrums. New York Times. 1991-07-09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1).
- ^ Rosen, Christopher. 20 Years Ago: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Exploded Into Theaters. Movieline.com. 2011-07-04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2).
The James Cameron-directed film earned $54 million over its first five days of release, $3 million more than Tim Burton's Batman grabbed in its first five days back in 1989.
- ^ Rohter, Larry. Hollywood Shakes Off Box Office Doldrums. New York Times. 1991-07-09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7).
- ^ Henderson, David R. Fun and Games with Inflation in Which the Author Explains Why Cleopatra is the Most Expensive Movie Ever Made. Fortune (magazine) (CNN). 1996-03-18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0).
If you fail to account for inflation when you compare dollar amounts in different years, your numbers are gibberish. To compare accurately, you must convert all dollar amounts into same-year dollars. Adjusted for inflation, then, Cleopatra cost 219 million 1995 dollars, a solid 25% more than the reported high-end estimate of $175 million for Waterworld. E.T.'s gross revenues were 632 million 1995 dollars, vs. $2.11 billion for Gone With the Wind. In other words, GWTW outgrossed E.T. by more than 3 to 1.
- ^ Sony / Columbia All Time Box Office Results. Box Office Mojo.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9).
- ^ The Terminator (1984). Box Office Mojo.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6).
- ^ Film Nominations 1991. Bafta.org. BAFTA. 1991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 ^ Past Saturn Awards. Saturnawards.org. Saturn Award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 ^ People's Choice Awards Winners & Nominees 1992. Peopleschoice.com. 1992-03-17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3).
- ^ 1992 MTV Movie Awards. MTV. 1992-06-10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 ^ 52.0 52.1 Patrick Brzeski. James Cameron, DMG Partner for 'Terminator 2' 3D Re-Release Targeting China (Exclusiv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12-15 [2015-12-16].
- ^ Entertainment Tonight, EXCLUSIVE: The One Scene James Cameron Changed in 'Terminator 2' Re-Release: 'It Just Bugged Me', 2017-08-11 [2018-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 ^ 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 3D at Berlinal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3).
- ^ Terminator 2 3D Release Date Confirmed for Late Summer 2017. Slashfilm. 2017-03-03 [201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美國英語).
- ^ Ian Failes. Converting a Classic: How Stereo D Gave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a 3D Makeover. VFX Voice. 2017-08-24 [2018-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5).
- ^ Brian Brooks. 3D 'Terminator 2' Invades AMC Theaters; Jack Lowden Is Morrissey In 'England Is Mine' – Specialty Box Office Preview. Deadline Hollywood. 2017-08-25 [2017-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5).
- ^ August 25 – 27, 2017. Box Office Mojo. [2017-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8).
- ^ Brian Brooks. 'Beach Rats' Seduces In Debut,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3D' Starts Slow – Specialty Box Office. Deadline Hollywood. 2017-08-27 [201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7).
- ^ Scott Mendelson. Box Office: 'Leap,' 'Birth Of The Dragon' And 'Terminator 2' All Bomb On Friday. Forbes. 2017-08-26 [201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6).
- ^ Scott Mendelson. Box Office: 'Leap' Tops Weak Newbies, 'Terminator 2' Stumbles In 3D. Forbes. 2017-08-27 [201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7).
- ^ Anthony D'Alessandro. Don't Blame Hurricane Harvey & Showtime Fight For Weekend's Lousy Box Office: Distribs Served Up Lackluster Titles. Deadline Hollywood. 2017-08-27 [201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8).
- ^ Scott Mendelson. 'Game Of Thrones' Didn't Cause The Worst Box Office Frame In 16 Years. Forbes. 2017-08-28 [2017-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 ^ 64.0 64.1 Terminator 2. Dynamic Forces. [2013-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6).
- ^ Skipper, Elizabeth. DVD Verdict Review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Extreme Edition. DVD Verdict. 200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4).
- ^ Bracke, Peter M.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Skynet Edition (Blu-ray). Highdefdigest.com. 2009年5月7日 [2013-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2).
- ^ Peter, Sciretta. Cool Stuff: Limited Edition Terminator 2 Complete Collector's Set. Slashfilm.com. 2009-03-23 [2013-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3).
- ^ StudioCanal: Remastered Terminator 2 Prepped for 4K Blu-ray, 3D/2D Blu-ray Also Coming Up. Blu-ray.com.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8).
- ^ Graeme McMillan. 'Terminator 2' Unused Epilogue Gave Everyone the Happy Ending They Wanted (Video).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5-05-08 [2015-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0).
- ^ Robert, Firsching. Terminator 2: 3-D. New York Times.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
This 12-minute short [...] cost $60 million to produce, making it the most expensive venture per minute in movie history.
- ^ Terminator 2 3D. DVD Vision. [2012-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 ^ 72.0 72.1 Brad Fiedel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Discogs. [2013-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5).
- ^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Original.... Billboard.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31).
- ^ America's Most Heart-Pounding Movies (PDF). AFI. [2013-02-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1-19).
- ^ AFI's 100 Years...100 Heroes and Villains (PDF) (新聞稿). AFI. 2003年6月 [2013-05-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8-11).
- ^ AFI's 100 Years...100 Heroes & Villains. AFI. [2013-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 Quotes' (PDF). AFI. [2013-02-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9-21).
-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 Quotes (PDF) (新聞稿). AFI. 2005-06-21 [2013-02-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5-09-17).
- ^ AFI. AFI Crowns Top 10 Films in 10 Classic Genres. ComingSoon.net. 2008-06-17 [2013-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9).
- ^ Total Film Presents The Top 100 Movies Of All Time. "Total Film". 2006-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2).
- ^ Empire Magazine's 500 Greatest Movies Ever Made. Empire Magazine. [2013-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4).
- ^ Penelope Spheeris. Wayne's World (DVD). US: Paramount Pictures. 1992-02-14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8).
- ^ John McTiernan. Last Action Hero (DVD). US: Columbia Pictures. 1993-06-18 [201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8).
- ^ Jim Abrahams. Hot Shots! Part Deux (DVD). US: 20th Century FOX. 1993-05-21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5).
- ^ Matt Groening. Homer Loves Flanders. The Simpsons. 第5季. 第16集. 1994-03-17. FOX.
- ^ Matt Groening. Treehouse of Horror VI. The Simpsons. 第7季. 第6集. 1995-10-29. FOX.
- ^ Matt Groening. The Simpsons 138th Episode Spectacular. The Simpsons. 第7季. 第10集. 1995-12-03. Fox.
- ^ Matt Groening. Day of the Jackanapes. The Simpsons. 第12季. 第13集. 2001-02-18. Fox.
- ^ Seth MacFarlane, Josh Bycel & Jonathan Fener. Camp Refoogee. American Dad. 第2季. 第1集. 2006-09-10. Fox.
- ^ Seth MacFarlane, Murray Miller & Judah Miller. May the Best Stan Win. American Dad. 第5季. 第12集. 2010-02-14. Fox.
參考書目
- Duncan, Jody; James Cameron. The Winston Effect: The Art & History of Stan Winston Studio. London: Titan Books. 2006 [2013-02-16]. ISBN 1-84576-36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 Field, Syd. Four screenplays: Studies in the American Screenplay. Dell Trade. 1994 [2013-02-16]. ISBN 0-440-504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 Hudson, David G.; Marsh, Ed W. (Directors). The Making of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Television production). Beverly Hills, California: Carolco Pictures. 1991.
擴展閱讀
- Andrews, Nigel. True Myths: The Life and Times of Arnold Schwarzenegger. Secaucus, New Jersey: Carol Publishing. 2003 [2013-02-16]. ISBN 1-55972-36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 Cameron, James; Wisher, William.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the book of the film, an illustrated screenplay. Milwaukee, Wisconsin: Applause Books. 1991 [2013-02-16]. ISBN 978-1-55783-097-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 Keegan, Rebecca Winters. The Futurist: The Life and Films of James Cameron.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2009 [2013-02-16]. ISBN 978-0-307-46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 Shay, Don; Duncan, Jody. The Making of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London: Titan Books. 1991年7月 [2013-02-16]. ISBN 978-1-85286-39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外部連結
- "Terminator 2 isn't as gory as the first but still provides a 'wild ride' of ac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未來戰士續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娛樂周刊》
- 《未來戰士續集》上映兩星期票房入賬9千萬美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未來戰士續集》的發行信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英文)
- TCM電影資料庫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英文)
- AllMovie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英文)
- 爛番茄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英文)
- Metacritic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英文)
- 開眼電影網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繁體中文)
- Yahoo奇摩電影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繁體中文)
- 豆瓣電影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 (簡體中文)
- 時光網上《未來戰士續集》的資料(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