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烏賊目

耳烏賊目學名Sepiolida)是頭足綱的一個分類,跟墨魚目的關係密切。與烏賊目的物種比較,耳烏賊目物種的外套膜比較圓,而且沒有烏賊骨;體形也較其他十腕總目的物種為小(雄性的外套膜長度介乎 1 cm 至 8 cm)[1],所以又名餃子烏賊[2]。與其他十腕總目的物種一樣,有八條手臂和兩條觸手。

耳烏賊目
Sepiola atlantic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頭足綱 Cephalopoda
亞綱: 蛸亞綱 Coleoidea
下綱: 新蛸下綱 Neocoleoidea
總目: 十腕總目 Decapodiformes
目: 耳烏賊目 Sepiolida
Fioroni英語P. v. Fioroni, 1981

耳烏賊目生活於太平洋的淺海岸,有部份亦會於印度洋[2]南非西部的開普半島出現。他們的移動方式,除了可使用其肉鰭,還可以透過噴射推進

發光器官

短尾魷魚跟可發出生物光細菌費氏弧菌共生關係。這些細菌居住在烏賊的外套膜的在一個特殊發光器官內。當魷魚以糖和氨基酸溶液餵養這種細菌,細菌發出的光會跟從底下照到魷魚的外套膜相配合,從而把魷魚的剪影隱藏。

繁殖

耳烏賊目是一種多次繁殖動物[1],在其短短一年的壽命裏[1][2],其雌性會產卵數次,每次會產出1-400顆卵子,視乎烏賊的品種而定[1]。 烏賊每次交配的時間都長達三小時[2],以確保卵子能夠成功受精,增加繁衍後代的機會。交配之後,烏賊都會因為有半小時動彈不得,所以完事後通常會躲在砂子底下,以確保自己的安全,[2]然後才會產卵。產出來的卵子會用沙土覆蓋,沒有父母照顧的[1]

耳烏賊目從即開始孵化後,就立即跟周圍海水的鯢弧菌建立共生關係,讓細菌在其未成熟的發光器官內定植。當細菌在烏賊的發光器官內定植後,會催生烏賊性成熟[1]

分類

 
位於東帝汶柏氏四盤耳烏賊Euprymna berryi

現時耳烏賊目包括有約70個品種。 當中後耳烏賊科(Sepiadariidae)包括有二個屬七個品種,而其餘的均屬於烏賊科(Sepiidae)。 耳烏賊科(Sepiolidae)現時的分類有爭議,將來可能會有改變[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McFall-Ngai, M.J. Consequences of evolving with bacterial symbionts: Insights from the Squid-Vibrio Associations.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99, 30: 235–256. doi:10.1146/annurev.ecolsys.30.1.235. 
  2. ^ 2.0 2.1 2.2 2.3 2.4 「餃子烏賊」只有1年壽命 每次交配3小時做到腿軟. 台灣: ETtoday新奇新聞. 2012-07-21 [2013-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