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1020年—1101年),子容[3],出身福建路泉州同安縣葫蘆山(今廈門市同安區[4]祖籍光州固始蘇堆(今河南固始胡族鋪鎮蘇崗村)[5][6][7],是一位北宋通才政治家。他取得一定成果的領域包括數學天文學製圖學地理學鐘錶學藥理學礦物學冶金學動物學植物學機械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發明藝術詩歌哲學古物學等。

蘇頌
尚書左丞(執政)
前任:韓忠彥
繼任:梁燾
蘇頌
蘇頌全身畫像
政治家文學家天文學家藥物學家
國家
時代北宋
子容
封爵趙郡公
魏國公(追封)
族裔漢族閩南人
祖籍光州固始蘇堆(今河南固始胡族鋪鎮蘇崗村)
本籍福建路泉州同安縣葫蘆山(今廈門市同安區
出生1020年12月10日
福建路泉州同安縣葫蘆山(今廈門市同安區大同街道城區西北隅葫蘆山南麓)
逝世1101年6月18日
兩浙路潤州丹陽縣(今江蘇鎮江
諡號正簡
親屬
父親蘇紳
嫡母陳氏
元配凌氏
平妻辛氏
元配之父凌景陽
平妻之父辛有則
姊妹妹 蘇氏[1]
妹 蘇氏[2]
蘇熹官至朝奉郎

蘇嘉官至朝奉郎
蘇駉官至朝散郎
蘇詒官至承議郎
蘇京官至奉議郎

蘇攜官至通直郎
叄女
著有《本草圖經》、《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閩南語名稱?
全漢 蘇頌
全羅 So͘ Siōng

他參與設計位在開封水力機械天文鐘鐘樓,該鐘樓採用了早期的擒縱機構[8][9][10][11];該種擒縱機構是在唐代開元年間(約725年)由一行禪師和梁令瓚發明,用於操作以水力驅動的渾儀,但該渾儀是最初配備機械鐘驅動器的鐘樓之一。[12][13][14] 該鐘樓也採用已知最古老的無盡動力傳輸鏈條傳動裝置,並命名作「天梯」。[15] 鐘樓有133個不同的時鐘插孔來指示和報時[16] 他所寫成有關鐘樓的專著《新儀像法要》流傳至今,並被李約瑟等學者進行分析。該鐘在靖康之變中被女真軍隊拆毀;後來雖有重建的嘗試,但從未成功。

他也寫成一本天體製圖學著作,其中包括幾張星圖、幾張地球地圖,以及一篇藥理學論文。他在著作中討論礦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冶金學等相關主題。

利瑪竇(Matteo Ricci)和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等前往明代中國傳教的耶穌會成員記載描述該類機械,成為西方世界有關記載的最初案例之一。[17]

生平

宦途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二十三歲的蘇頌與王安石同榜中了進士,做了江蘇江寧縣令。蘇頌調任穎州(現安徽阜陽知州時,朝廷大築皇陵,命各州縣調撥大批物資,州縣官們紛紛加捐派款,從中大撈一把,惟獨蘇頌不侵擾穎州百姓,從州庫中撥出官款置買。

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蘇頌調升國史館集賢院校理九年,便利用接觸皇室藏書的機會,每天堅持背誦二千字,回家後默寫保留,故熟悉了許多宮廷秘本,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學識。著名的藥物學著作《本草圖經》二十一卷,就是在此期間完稿。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蘇頌調升知制誥、知審刑院

熙寧三年(1070年),蘇頌因拒絕草擬越級提升李定御史的的制書而被黜落知制誥,歸工部侍郎中班。

熙寧四年(1071年),蘇頌出任婺州(現浙江金華知州

熙寧六年(1073年),蘇頌調任亳州(現安徽亳縣),1074年加集賢院學士,1075年出任應天府知府兼南京(現河南寧陵以東除永城外地區)留守司。

熙寧十年(1077年),蘇頌還朝,修任仁宗、英宗兩朝正史。後轉為左諫議大夫。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蘇頌暫任開封府知府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頌因陳世儒案下獄。與「烏台詩案蘇東坡關在一牆之隔,作詩云:「遙憐北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蘇頌任刑部尚書

元祐三年(1088年),蘇頌主持複製先進的水運儀象台。元祐七年(1092年),蘇頌被任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18],兩年後辭相出任揚州知州,紹聖四年(1097年)告老還鄉[18]。宋哲宗賜贈蘇頌「太子少師」銜,並賜江蘇丹陽良田四百畝。

1101年,蘇頌病逝,享年八十二歲。朝廷諡號正簡,封贈「太師、魏國公」。

政治立場

宋神宗即位時,宋朝的政權已顯現危機,西北有西夏國不斷侵擾,內部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國家財政日益枯竭。1069年,宋神宗為了挽救危機,起用王安石為宰相,實行變法,以求「富國強兵」。可是王安石的改革措施觸犯了官員們的某些利益,遭到了以富弼韓琦司馬光為代表的一大批「老成持重」的官員們的反對。蘇頌持保守立場,是神宗喜歡的中間派人士。

熙寧三年,蘇頌與宋敏李大臨三人因拒絕草擬越級提升李定為御史的的制書,被免去知制誥之職,他們三人被稱為「熙寧三舍人」。

蘇頌曾屢次奉旨出使遼國,有豐富的外交經驗與見聞,歸而修成《華戍魯衛信錄》二百五十卷,記錄了宋遼八十餘年間的外交秘史,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資料。

他的某些政見,也切中時弊,為王安石讚賞並加以採用。如對科舉的態度,蘇頌反對五代以來以詩文取士,不務實學,專尚浮文的制度,極力主張學校博士「應分經課試諸生以行藝,為升俊之路」,「議貢舉欲先實行,而後文藝。去彌封謄錄之法,使有司參考其素行」。就是說,學校應分系分科教育,考核學生,從中選舉有實際本領的專門人才。選拔人才不能單看詩詞文章,更要了解其實際本領與做人的品德如何。這種重視實踐,品學兼顧的選舉辦法,深得王安石賞識,並付之實行。

科學貢獻

蘇頌博學多才,為官清正。他在科學技術上的成績,勝過了他的政績。

《宋史·蘇頌傳》稱他「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圖緯、律呂、星官、算法、山經、本草,無所不通。」[19]

天文學

 
蘇頌繪製 水運儀象台圖
 
蘇頌的水運儀象台比例模型

蘇頌一生最大的貢獻還在於複製水運儀象台,在天文與機械製造方面攀登了十一世紀的世界高峰。

「水運儀象台」是東漢張衡所創製的天文儀器,可惜已失傳。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粱令瓚複製,後又失傳。1088年,蘇頌應用自己豐富的天文數學機械學知識,組織科學家韓公廉周日嚴等,着手進行複製。他吸收了勞動人民使用水車、筒車、桔槔、凸輪等生產機械的經驗,通過精密的理論計算及模型研製,終於在短短的兩年內,於1090年複製成功,把天文觀察、天象演示、自動報時集於一機,把漢、唐「水運儀象台」的功能與製作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就這點來說,蘇頌的「水運儀象台」不僅是在前人的基礎上複製,更似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

蘇頌的儀象台為正方形上狹下廣的木樓式建築,高三丈五尺,底寬二丈一尺。台分三層,上層放置「渾儀」觀象,有「望筒」以觀察天體運行。中層為天象演示台,有「渾象」,球面上畫着天體星宿的形狀位置,球外有經緯圈,設有「晝夜機」,可在樓內準確演示天象,與實際天象無異。這一層實際上是現代天文台室內天文演象館的前身。底層為木閣,共分五層,每層置有數量不一的木人,分報時、刻、更等。第五層木人且能按節氣變動而自動調整位置,報告日落日出。儀象台的頂部有九塊活動屋面板覆蓋,是現代天文台活動圓頂的「祖先」。其「渾象」一晝夜自動均勻旋轉一圈,為現代轉儀鍾(天文台的跟蹤機械)的「祖先」。其木人寶石設施是在一組由水力推動的複雜的齒輪系統的帶動下自動實現的。其中的「天衡」(擒縱器)是現代鐘錶的關鍵部位,具天文鐘的雛型[20]

 
《新儀象法要》中的渾象南極圖

1094年─1096年,蘇頌寫了《新儀象法要》三卷,詳細介紹水運儀象台的設計及使用方法,書中附圖六十三種,當中的星圖記錄恆星1434顆。[21]蘇頌設計之水運儀象台原件靖康之亂後被金兵丟棄而被毀。宋高宗南渡後想複製,蘇頌之子蘇攜獻上蘇頌遺書,竟無人能通,蘇攜本人也不懂,故無法仿製。直到1958年歷史學家王振鐸成功復原。

藥理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

蘇頌主持編著過醫書《本草圖經》、《嘉祐補注神農本草》、《急備千金方》[18]

鐘錶和機械工程

著作

《本草圖經》

蘇頌在集賢院校理任上,與同時代的藥物學家掌禹錫林億等編輯補註了《嘉佑補註本草》一書,校正出版了《急備千金方》和《神農本草》,在此基礎上,獨力編著了《本草圖經》二十一卷。

《本草圖經》是一部承前啟後的藥物學巨著,是宋朝最完善最科學的醫藥書。書中繼承了中國千多年來的古代醫藥學遺產,補充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發現,繪製了大量的藥物圖形,加以文字說明,準確地記載了各種藥物的產地、形態、性質、用途、採集季節、煉製方法、鑑別方法與配伍、禁忌等,圖文並茂,使用準確方便,開了明代集大成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之先河。可惜封建統治階級對科技發明不予重視,令此巨著在蘇頌身後亡帙不傳,其內容只能散見於後代諸家本草,其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作了較多的保留和借鑑,但也未能窺其全貌。

其他

紀念蘇頌

蘇頌故居蘆山堂

蘆山堂位於福建廈門同安大同鎮葫蘆山南側建於五代開運年間(944年-946年),宋紹興二十三年(1152年)之前已毀,但宅基尤存,其後修建為蘇氏祠堂。元至大年間(1308年-1311年)被焚毀,清末於原址重建為三進雙護厝第式建築。1988年2月修建後進,同時維修一、二進。現有蘇頌全身坐像,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書題「蘆山堂」及「蘇氏大宗」匾額。

參考資料

  1. ^ 《萬夀縣令張君夫人蘇氏墓誌銘》
  2. ^ 《朝請郎致仕李君墓誌銘》:「李君諱況,字希荀。泰州海陵人,予仲妹壻也。」
  3. ^ Harrist, 239, footnote 9.
  4. ^ 福建厦门苏颂: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要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1-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5. ^ 潮汕苏氏祖源初探| 汕头大学图书馆 潮汕特藏网. [2021-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2). 
  6. ^ 北宋·蘇象先,《丞相魏公譚訓》(卷2):「乾符之亂,吾宗自光之固始遷泉之晉江,同王潮諸族行,曾魯公之先亦遷焉。今閩人之仕於朝者,多固始族也。」
  7. ^ 北宋太學蘇嘉案考釋* - CUHK (PDF). [2021-05-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13). 
  8. ^ Needham, Volume 4, Part 2, 445.
  9. ^ Needham, Volume 4, Part 2, 448.
  10. ^ Bodde, 140.
  11. ^ Fry, 10.
  12. ^ Fry, 10.
  13. ^ Needham, Volume 3, 351.
  14. ^ Bowman, 105.
  15. ^ Needham, Volume 4, Part 2, 111.
  16. ^ Needham, Volume 4, Part 2, 165.
  17. ^ Needham, Volume 4, Part 2, 438.
  18. ^ 18.0 18.1 18.2 李啟宇. 第二章 宋元先賢‧第三節 宰相科學家蘇頌. 《閩南先賢》. 河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08: 29–31. ISBN 978-986-6346-03-3. 
  19.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宋史·卷340·蘇頌》
  20. ^ 李約瑟原著 柯林羅南改編 《中華科學文明史》 卷4 第五章 時鐘機構 上海人民出版社 341-345頁 ISBN 720804435X
  21. ^ 新儀象法要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11-12].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參見

前任:
劉摯
北宋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1092年—1093年
繼任:
范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