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生徂徠

荻生徂徠(1666年3月21日—1728年2月28日),名雙松,字茂卿,號徂徠(ㄘㄨˊ ㄌㄞˊ),又號蘐(ㄒㄩㄢ)園。日本儒學家,蘐園學派的創立者,被譽為「日本近代政治理論的奠基人」。[1]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荻生 徂徠
假名おぎゅう そらい
平文式羅馬字Ogyū Sorai
日語舊字體荻生徂徠

生涯

出生在江戶,是一個武士之家的次子。幼時勤勉好學,師從儒學家林鵞峰林鳳岡。父荻生景明是德川綱吉的御醫。延寶七年(1679),其父因惹怒了德川綱吉被判放逐,荻生一家也被迫從江戶搬遷至其母的故鄉上總國長柄郡的本納村(今茂原市)。在13年的本納村生活中,荻生徂徠自學了漢學日本學佛學,學問突飛猛進。元祿五年(1692),幕府赦免了徂徠之父的罪過,徂徠一家得以返回江戶。回到江戶後,徂徠在增上寺附近開辦私塾。相傳當時十分貧困的徂徠,受到了附近豆腐店老闆的大力幫助。徂徠發跡後,為了報答恩情,每月會拿出一部分俸祿贈予豆腐店老闆。赤穗事件中豆腐店不幸被浪人燒毀,徂徠便出資重建了被浪人燒毀的豆腐店,因此留下了「徂徠豆腐」的逸聞。

元祿九年(1696),將軍綱吉的親信柳澤吉保提拔徂徠做自己的講師,經常就政事詢問徂徠的意見。赤穗事件中,儒士們就義士的處置問題爭論不休。徂徠認為赤穗義士的行為違背了幕府的法律,罪已至死,但他們的行動符合武士道的義理,故應該讓義士們保留武士的尊嚴,用切腹的方式自行了斷。徂徠的建議令柳澤吉保十分滿意,最終幕府的判罰與徂徠的意見相同,徂徠因此名聲大振。[2]寶永六年(1709),德川綱吉去世,其親信柳澤吉保失去了政治地位。荻生徂徠於當年離開柳澤府邸,在茅場町開辦了蘐園私塾,吸引了大批學生,逐漸形成了蘐園學派(又稱徂徠派)。

隨着蘐園學派的發展,荻生徂徠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時人評價:徂徠的一句批評,能讓人 萬念俱灰;而徠的一句表揚,能讓人欣喜若狂。[3]享保七年(1722)後,荻生徂徠得到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的賞識,經常在政事上提供建議。1728年享有盛名的荻生徂徠去世,享壽63歲,葬於江戶長松寺。

思想貢獻

荻生徂徠在日本思想史上的最大貢獻,就是提出了「聖人創立了理」這一觀點。在此之前,受程朱理學影響,日本學者普遍相信天理先於人類的出現,是「神創立了理」,因而認為儒家經典中的「」是不可隨時代變動的。[4] 通過研究儒家經典,徂徠認為上古時代的聖人們為了人類世界的和諧而設立了「理」,因此儒家經典中的「天理」不是由神,而是由人創立的。隨着時光的流逝,聖人創建的制度被凡人莽夫篡改得面目全非。因此,當權者可以審時度勢,遵照上古時代的「理」,對現有的規章制度進行修改。只要修改後的規章制度有助於人類世界的和諧,那就可以說是順應天理的。他曾自嘲稱:無知的我不信奉釋迦摩尼,只信奉聖人。[5] 荻生徂徠對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發起改革,重建等級森嚴、井然有序的封建制度。[6]

政治上,荻生徂徠支持德川幕府的統治,認為幕府將軍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宣稱「日本國全境都是將軍的領地」,將軍可以隨意徵調使用土地上的資源。[7]同時,他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建議減少大名的封地。[8]

經濟上,徂徠對元祿(1688-1703)以來的奢靡之風深惡痛絕,對戲劇、狂言亦十分厭惡,要求人們重歸德川幕府初期的樸素之風。他尤其討厭那些退休在家頤養天年的富商:這些人沒有需要統治的領地,沒有下屬,無須像武士那樣履行職責,但他們卻像大名一樣,擁有奢華的衣着、食物和住所。[9]

思想上,徂徠反對朱熹提倡的「存天理,滅人慾」,鼓勵人們正視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並用合適的方式去表達情感:人類總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即使他無悲無喜,他仍會去思考各種各樣的事情。所以當他喜悅、生氣、悲傷、驕傲、愛戀或者憎恨時,他會不由自主地表露情感並為此發聲。中國的與日本的和歌是相似的,它們並不是為了展現天理、規範或者統治之術,也不是為了維護世間的和平和穩定,(人們用詩來表達情感)。[10]但是徂徠也強調,每個人的欲望應該與他們所處的等級相符。[11]

影響

荻生徂徠的思想,打破了當時程朱理學在日本的統治地位。在程朱理學的話語體系中,德川幕府的封建制度符合由神創立的「理」。徂徠指出「理」並非神創,而是由聖人建立的。因此,德川幕府的封建制度並非神授,而是由人創立的。[12]在荻生徂徠思想的基礎上,後來的日本學者不斷對德川幕府的統治以及封建制度本身提出疑問,最終帶來了寬政二年(1790)的「寬政異學之禁」。然而,即使幕府對「異端」思想極力鎮壓,也無法阻止時代潮流的發展。數十年後,隨着西方勢力的到來,德川幕府再也無法禁錮國內學者的思想,最後於1868年徹底垮台。[來源請求]

作品

參考文獻

  1. ^ Hane M. Translator's Preface.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vii. ISBN 0-691-07566-2. 
  2. ^ Maruyama M. Studies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okugawa Japan. Trans. Hane M.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74. ISBN 0-691-07566-2. 
  3. ^ Maruyama M. Studies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okugawa Japan. Trans. Hane M.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41. ISBN 0-691-07566-2. 
  4. ^ Maruyama M. Studies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okugawa Japan. Trans. Hane M.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149. ISBN 0-691-07566-2. 
  5. ^ Maruyama M. Studies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okugawa Japan. Trans. Hane M.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96. ISBN 0-691-07566-2. 
  6. ^ Maruyama M. Studies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okugawa Japan. Trans. Hane M.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219. ISBN 0-691-07566-2. 
  7. ^ 淹川誠一 (編). 日本经济大典·第九卷. 東京: 明治文獻. 1967: 52. 
  8. ^ 淹川誠一 (編). 日本经济大典·第九卷. 東京: 明治文獻. 1967: 159. 
  9. ^ Maruyama M. Studies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okugawa Japan. Trans. Hane M.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220. ISBN 0-691-07566-2. 
  10. ^ Maruyama M. Studies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okugawa Japan. Trans. Hane M.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106. ISBN 0-691-07566-2. 
  11. ^ Maruyama M. Studies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okugawa Japan. Trans. Hane M.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132. ISBN 0-691-07566-2. 
  12. ^ Maruyama M. Studies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okugawa Japan. Trans. Hane M. 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74: 262. ISBN 0-691-07566-2. 
  • Najita,哲夫。 (1998). Visions of Virtue in Tokugawa Japa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ISBN 0-8248-1991-8 (1998年)。 視野中的德性德川日本。檀香山夏威夷大學出版社 。 書號0-8248-1991-8
  • Shirane, Haruo.白根,春夫。 (2006年). Early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ISBN 0-231-10990-3 (2006年)。 近代日本文學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 書號0-231-10990-3
  • Totman, Conrad.托特曼,康拉德。 (1982年). Japan Before Per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ISBN 0-520-04134-8 (1982年)。 日之前佩里。伯克利: 加州大學出版社 。 書號0-520-04134-8

荻生徂徠的哲學奇書:辯道和辯名(亞洲互動和比較)。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檀香:夏威夷大學出版社。 10- ISBN 0-824-82951-4 ; 13- ISBN 978-0-824-82951-3 10 - 書號0-824-82951-4 ; 13 - 書號978-0-824-82951-3

  • Yamashita, Samuel Hideo.山下,塞繆爾英夫。 (1994年). Master Sorai's Responsals: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Sorai Sensei Tōmonsho. (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