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瓦帕利·拉達克里希南
薩瓦帕利·拉達克里希南爵士(泰盧固語:సర్వేపల్లి రాధాకృష్ణ,羅馬化:Sarvēpalli rādhākr̥ṣṇa,英語:Sir Sarvepalli Radhakrishnan,1888年9月5日—1975年4月17日),傳統譯法爲羅陀奎師那(rādhākṛṣṇa),功績勳章獲得者,印度哲學家,政治家。拉達克里希南爵士曾擔任印度第一任副總統(1952-1962年)和印度第二任總統(1962–1967年)。
His Excellency Dr. Sarvepalli Radhakrishnan | |
---|---|
第二任印度總統 | |
任期 1962年5月14日—1967年5月13日 | |
總理 | Jawaharlal Nehru Gulzarilal Nanda (Acting) Lal Bahadur Shastri Gulzarilal Nanda (Acting) Indira Gandhi |
副總統 | 扎基爾·侯賽因博士 |
前任 | Rajendra Prasad |
繼任 | 扎基爾·侯賽因博士 |
第一任印度副總統 | |
任期 26 January 1952—12 May 1962 | |
總統 | 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博士 |
總理 | Jawaharlal Nehru |
繼任 | 扎基爾·侯賽因博士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Thiruttani , Madras Presidency, British India[1] | 1888年9月5日
逝世 | 1975年4月17日 Madras, Tamil Nadu, India |
政黨 | Independent |
配偶 | Sivakamu |
兒女 | 5 (daughters) 1 (Son) Sarvepalli Gopal |
母校 | University of Madras |
專業 | |
獲獎 | Bharat Ratna (1954) Templeton Prize (1975) |
拉達克里希南是印度20世紀傑出的宗教比較和哲學研究者,曾擔任牛津大學的斯伯丁東方宗教與倫理學教授(1936-1952年)。拉達克里希南的哲學從吠檀多不二論出發,曾於1926年,1929年和1930年擔任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學院的厄普頓講師。拉達克里希南於1931年獲得騎士勳章,1954年獲得印度最高公民獎,於1963年獲得OM。1930年,他被任命為芝加哥大學宗教比較的哈斯克爾講師。
生平
拉達克里希南生於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蒂魯塔尼。父母是泰盧固族婆羅門,信仰傳統的印度教。但他在基督教教會學校接受中學和大學教育,曾擔任邁索爾大學和加爾各答大學的哲學教授、安德拉大學和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的副校長、牛津大學斯波爾丁東方宗教和倫理學講座教授。
早年
拉達克里希南的碩士論文為《論倫理學及形而上學的假設》。
政治生涯
拉達克里希南在學術生涯後,「寧可晚些」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31年,拉達克里希南被提名為國際聯盟知識產權合作委員會委員。在西方眼中,他是有說服力的印度思想解釋者。1947年,他作爲印度代表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46-1952年)。他還當選為印度製憲議會議員。
印度獨立後,他於1949年至1952年擔任印度駐蘇聯首任大使,在1952年當選為印度首位副總統,並當選為印度第二任總統(1962–1967年)。
哲學典範
他主張宇宙的最高實在是一種無限的、永恆不變的精神實體,稱為「梵」或「絕對」。這種精神實體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他強調梵的能動性,認為萬事萬物皆是梵的力量的顯現。與此相一致,他認為人的真正本性就在於內部所具有的與梵相同一的精神性,通過直覺的方式證悟這種精神性乃是人生的目的。宗教的道路能使人認識到自己的真正本性,使人從世俗狀態轉化到超俗狀態。拉達克里希南批評印度社會的不平等現象和惡習,批評西方文明的崇拜物質,主張通過宗教的途徑解決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各種矛盾。著有《印度哲學》、《印度教的人生觀》、《唯心主義的人生觀》、《東方的宗教和西方的思想》等。
- ^ Radhakrishnan of India, Philosopher, Dead at 86. New York Times. 17 April 1975 [2 Sept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