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

化合物

蟾酥拉丁語venenum bufonis,英語:toad venom[1]主成分為蟾毒素(bufotoxin),是中藥材攻毒殺蟲止癢藥的一種,該藥材出自於《藥性論》一書,有解毒止痛的功效。蟾酥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後腺皮膚腺體的乾燥分泌物[2],蟾酥的藥性辛、溫,有小毒;入心經[3]

蟾酥主要產於吉林山東遼寧江蘇等地,主要採收於夏秋兩季。一般採收將捕獲的蟾蜍洗淨,擠取耳後腺及皮膚腺的白色漿液,然後瓷器承裝,在採收的過程忌用鐵器,以免將白色漿液變黑。

蟾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進出境物品表》中的國家明確禁止出境的物品。

藥材性狀

蟾酥根據其商品規格的不同可以分為團蟾酥、片蟾酥和棋子酥。

團蟾酥:為圓片狀、直徑為10厘米,厚度約為2厘米,重約為100克。表面光滑,為黃棕色或褐色。蟾酥質地堅硬,斷面角質,有光澤,為紅褐色。氣微醒,味初甜後有麻舌的辛辣感。其粉末會有嗅之作嚏的效果。將蟾酥的藥材滴一滴水,會有氣泡、泛白的現象,而曾經折斷的蟾酥若沾水後,也會有粘合如初的特點。若將蟾酥用錫紙上加熱會發生熔化和油化的現象。

片蟾酥:質地脆,為半透明的為不規則型。

棋子酥:為扁圓型,形狀如棋子。[4]

功效與應用

解毒,止痛:可以用來治療癰疽疔瘡,瘰癧,咽喉腫痛,牙痛等症。蟾酥有很好的消腫解毒的功效,如與麝香硃砂配伍的蟾酥丸既有治療癰疽和惡瘡的功效。

開竅醒神:可以用來治療神昏吐瀉。[5]

炮製藥洗(外用) :用以擴張血管。

炮製

蟾酥的炮製一般用酒炙,取蟾酥搗碎之後,加入一定量的白酒浸漬,並攪拌成稠膏狀,取出,乾燥,碾碎。[6][2]

用法與用量

內服一般入丸劑或者散劑,每次0.015-0.3克。因本藥有小毒,所以要注意藥物的用量,孕婦忌麝香用。

藥效成分

蟾酥的藥效活性成分有強心甾類化合物為蟾毒配基類和蟾毒類,另外還有吲哚類生物鹼如蟾酥鹼。

參考資料

  1. ^ 程國華. 蟾酥質量研究及其藥理臨床應用進展[J]. 中草藥, 2001, 32(2):3.
  2. ^ 2.0 2.1 蟾酥在《[[中国药典]]》的描述. [2009-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3. ^ 《藥性論》
  4. ^ 康廷國. 蟾酥一节. 《中药鉴定学》.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1563071. 
  5. ^ 高學敏. 蟾酥一节. 《中药学》.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1563187. 
  6. ^ 龔千鋒. 蟾酥一节. 《中药炮制学》.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156308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