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島戰役
西西里島戰役開始於1943年7月9日晚上,而結束於8月17日。盟軍入侵西西里島之行動代號為哈士奇及被視為入侵意大利的行動之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登陸行動之一。從軍事策略上進攻西西里之行動達到盟軍策劃者之目的,從島上消滅軸心國的空中及海上力量,控制地中海及令意大利首相貝尼托·墨索里尼下台。此行動之成功為後來盟軍入侵意大利揭開序幕。
西西里島戰役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意大利攻防戰的一部分 | |||||||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中美國軍艦被德軍轟炸機炸彈擊中 | |||||||
| |||||||
參戰方 | |||||||
同盟國: 英國 印度 美國 加拿大 自由法國 澳洲 南非 |
軸心國: 意大利 德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哈羅德·亞歷山大 伯納德·蒙哥馬利 喬治·巴頓 亞瑟·泰德 安德魯·康寧漢 |
阿爾弗雷多·古佐尼 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阿爾貝特·凱塞林 弗里德林·馮·辛格爾·艾特林 漢斯-瓦倫丁·胡貝 | ||||||
兵力 | |||||||
初始軍力: 160,000名盟軍 14,000輛車輛 600台坦克 1,800門火炮[1] 最高軍力: 467,000名盟軍[2] |
252,000名義軍[3][4] 40,000名—60,000名德軍[2][5] 260台坦克 1,400架飛機[6] | ||||||
傷亡與損失 | |||||||
英國和加拿大:[7] 2,811人陣亡 6,471人負傷 686人失蹤 |
意大利:[8] 4,325人陣亡 13,500人負傷 10,106人失蹤/被俘 |
背景
參與者
入侵西西里之軍事行動主要由美國、英國及加拿大兩棲及空中力量實施,以從軸心國(德國及意大利)手中奪取該島。
盟軍兩個軍團負責進攻該島,統歸盟軍第18集團軍指揮,美國第7軍團在傑拉登陸及英國第8軍團在錫拉庫扎登陸,每個軍團均配有2個軍。負責防守的意大利第6軍團下轄2個軍(意大利第12軍及意大利第16軍),主要四周海岸線,另配有1個德國裝甲軍(德國第14裝甲軍)。
計劃
1943年初,當盟國領袖決定不在1943年橫渡英吉利海峽進兵法國後,他們便決定利用在駐在北非之軍隊進攻意大利西西里島,目的是消滅軸心國在島上之海空力量、令盟軍艦隻自由通過地中海及將墨索里尼趕下台以令意大利退出戰爭,在1942年底盟軍登陸法屬北非前意大利皇家海軍仍掌握地中海制海權。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之願望只是部份成功,尤其是盟軍飛機空襲羅馬市大型鐵路調車站之後。不過,該計劃亦被視為入侵意大利之開端,雖然盟國之間在入侵開始時不同意,尤其是美國人極力阻止,因為擔心此舉可能推遲諾曼第戰役,或從法國轉移盟軍之主要力量。
艾森豪威爾將軍是戰役總指揮,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負責整個登陸行動,整支登陸部隊被編成第15集團軍,包括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將軍指揮的英國第8軍團及喬治·巴頓將軍指揮的美國第7軍團。由駐英國皇家加拿大陸軍司令部指揮的加拿大第1步兵師被英國要求編入第8軍團以取代英國第3步兵師。這是在1943年4月27日當加拿大第1軍團司令坎特伯雷將軍應丘吉爾首相要求同意加拿大第1步兵師及加拿大第1裝甲旅到達英國後出動對抗德軍。
加拿大軍原本由哈利·朗拿度·諾威爾·西蒙將軍指揮,但西蒙在計劃初期因一次飛機失事而陣亡,因而改由吉地·西蒙斯將軍指揮,加拿大人還面對另一障礙,就是在登陸前先去蘇格蘭接受軍事訓練。而在登陸開始頭數天亦因惡劣天氣而令他們欠缺發揮機會。相反,盟軍進攻西西里主要兵力來自北非。
軸心國守軍共有大約365,000意大利軍及大約40,000德軍,另有最少47輛坦克及大約200架飛機,全軍由意大利將軍阿爾弗雷多·古佐尼指揮。
戰役
前哨戰
盟軍進攻西西里島的第一步是攻佔班泰雷利亞島,這個島位於西西里島與突尼斯之間,同時也是意大利空軍基地和海軍的潛艇基地。由於當時盟軍飛機作戰半徑都比較小,奪取該島機場,就可以解決空中作戰兵力"腿短"的問題,對盟軍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943年6月5日,盟軍出動海空炮火對班泰雷利亞島進行6個晝夜的火炮轟炸。6月11日,盟軍登陸兵搶灘上陸,結果進攻意外地順利,盟軍在沒有傷亡的情況下,俘敵1萬多人。班泰雷利亞島被奪取後,鄰近小島上的意軍相繼投降。盟軍迅速修復島上的機場,從此西西里島完全暴露在盟軍的眼皮底下。
空戰
在登陸前,為確保登陸順利進行,儘快奪取制空權,從1943年7月2日到7月9日,盟軍空軍對西西里島上的機場進行了猛烈的轟炸。面對數量佔優的盟軍飛機,意大利空軍司令福吉爾將軍和駐意德國空軍第2航空隊指揮官弗里德林·馮·辛格爾·艾特林中將作出共同決定;為保存實力,把大部分飛機撤到歐洲大陸機場,把有限空中力量集中用於支援抗登陸作戰。
7月9日,盟軍登陸前一天,轟炸行動達到了高潮。盟軍空軍集中441架轟炸機,在160架殲擊機的護航下,發動了21次轟炸和掃射,目標主要是夏卡到塔奧米納一帶的機場,成功炸毀了設在塔奧米納和聖多梅尼卡的德軍航空司令部。午夜後,盟軍再次出動107架轟炸機,出動8個波次,炸毀了錫臘庫扎、卡塔尼亞、帕拉佐洛的機場。德意空軍只剩下西西里島東部的傑爾比尼一個簡易機場能夠使用;在西西島西部只有巴勒莫和奇尼西亞兩個機場可供緊急着陸使用,大大削弱了德意空軍的戰鬥力[9]
聯合登陸
登陸在巨風中進行,這增加了登陸的難度但也確保了突然性。登陸點為島的南灘和東灘,英軍部署在東邊區域而美軍則負責島的西南區域登陸場。
1943年7月9日至7月10日夜間,作為入侵計劃的一環,午夜過後進行了四次空投,其中兩組為英軍,兩組為美軍。美國傘兵主要由第82空降師第505傘兵團組成,這是他們第一次空降作戰。但強風導致運輸機偏離了預定路線,並使部隊分散開來,結果大約有一半的士兵沒能到達集合點。英軍的滑翔機部隊境況更差,十二架滑翔機中只有一架在目標地點着陸,大部分墜入大海。然而,這些分散的傘兵部隊卻也盡最大可能利用時機,攻擊守軍巡邏隊並製造混亂。
海上登陸在空降後大約3小時候發起,儘管天氣惡劣,他們只遭到駐紮在海岸的意大利部隊的輕微抵抗,因為這些部隊缺乏必要的重型裝備。儘管如此,意大利海軍利用魚雷艇和潛艇對入侵艦隊發起了數次攻擊,擊沉了數艘艦艇和運輸船,但同時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10]由於壞天氣的影響,許多部隊在錯誤的地點登陸,秩序混亂,並且比預定時間晚了至少6個小時。[11]英軍進入的錫拉庫薩港實際上沒有抵抗。只有美軍中央遭遇頑強的反擊,而這一地點原本預期由空降部隊佔領。7月11日,巴頓命令投入傘兵的預備隊並增援中央。這次空投任務中,登陸艦隊並沒有得到通知,參與空降的144架C-47運輸機又是在一次軸心戰機群的空襲後不久就到達,結果被英國皇家海軍的防空火力嚴重誤傷,其中33架被擊毀,37架受傷,318人喪生在友軍炮火下。
此次作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來盟軍首次實施的最大規模的空降作戰。盟軍在西西里島共空降了9816人,其中美軍5305人;出動運輸機642架次,使用滑翔機156架;運輸機被擊落45架(其中被己方擊落27架),擊傷86架(其中被己方擊傷71架),失蹤25架,返回40架。滑翔機墜海69架,着陸撞毀15架,失蹤10架,被牽引返回4架;人員傷亡約1500人(其中英軍550人),占空降人數15%。雖然這次西西里島空降作戰暴露出很多問題,仍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9]
登陸戰
亞歷山大將軍沒有準備整個登陸計劃,因此2個軍團有各自之行動計劃,之間只有少量合作。在頭2天,行動非常成功,在西面攻佔比亞爾巴及在東面攻佔奧古斯塔。
英軍面對頑強抵抗,蒙哥馬利向亞歷山大要求把2個軍團之接合部西移,使英軍擔當主攻墨西拿之角色,而由美軍保護他的側翼。軍事歷史學家認為這是最差的戰略決定,它令美軍第45步兵師脫離接觸、退回傑拉及轉向西北方,同時容許德軍第14裝甲軍逃離包圍圈,這樣使蒙哥馬利與美軍第2軍司令奧馬爾·布拉德利之衝突加劇。但喬治·巴頓企圖改變這個決定。
經過一個星期戰鬥,巴頓請求自己部隊有更重要的角色和決定進攻首府巴勒莫。當發出向阿格里真托之偵察命令後,他下令部隊推進及要求亞歷山大將軍容許他繼續前進。亞歷山大要求他改變想法及撤回發出的命令,但巴頓表示撤回命令使信息混淆及這時他已經在巴勒莫之門外。雖然攻佔這城只有很少戰略價值,但這時卻成為美軍之機動力及戰技快速進步的重要證明,尤其是美軍仍從卡塞林隘口戰役中回復過來。
巴勒莫之陷落導致貝尼托·墨索里尼之下台及失去權力。雖然使意大利退出戰爭是長遠目標,但這件事仍使盟國大感意外。
與此同時,英軍仍被阻於墨西拿以南,亞歷山大命令夾擊該城,1943年7月24日,蒙哥馬利建議改由美國第7軍團主攻墨西拿,因為該軍團在更佳之位置上。軸心國軍在德國漢斯-瓦倫丁·胡貝將軍指揮下,建立了一條堅固防線,這條圍繞墨西拿之防線令軸心國軍大部份能主動向意大利本土撤退。巴頓開始進攻特洛伊那,但遭受頑強抵抗,這裏是防線主要關鍵,雖然進行了3次小規模登陸,德軍防線依然完整及繼續它的撤退計劃。在最後一名軸心國士兵登上往意大利本土之船隻數小時後,美軍第3步兵師進入墨西拿,巴頓贏得競賽先進入墨西拿。之後,盟軍制定海灣城行動在卡拉布里亞登陸以入侵意大利本土。盟軍最大的策略失誤是由於缺乏經驗而過于謹慎,沒有在西西里島戰役期間同時發動對西西里島後方的意大利半島上最南方的卡拉布里亞發動二棲登陸戰(即後來的海灣城行動),徜若真如此行動,那麼西西里島上的20餘萬軸心國軍隊肯定就只有全軍覆滅的下場。[12]最終,軸心國不但沒有遭受重大失敗,反而使意大利之戰事時間拉長,成為令英美聯軍頭痛的難題。但是作為同盟國在歐洲的第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西西里登陸仍以較少的資源達成了戰役目的,並為未來規模更大的諾曼第登陸積累了經驗和信心。
戰後
軸心國共傷亡29,000人及有140,000人被俘(主要是厭戰程度較高或者留守故土的意大利士兵)。美軍共有2,237人陣亡及6,544人受傷及被俘;英軍共有2,721人陣亡及10,122人受傷及被俘;加拿大軍共有562人死亡及748人受傷及被俘。很多美軍及全部加拿大軍第一次參戰。軸心國成功從西西里撤出超過100,000人及100,000輛車輛,而面對盟軍巨大之海空優勢,這是十分驚人的成功。
這次入侵亦影響蘇德戰爭,第1阿道夫·希特拉警衛旗隊裝甲師從庫爾斯克會戰撤出,調往希臘。
註解
- ^ Mitcham & von Stauffenberg (2007), p. 63
- ^ 2.0 2.1 Mitcham & von Stauffenberg (2007), p. 307
- ^ Le Operazioni in Sicilia e in Calabria (Luglio-Settembre 1943), Alberto Santoni, p.400, Stato maggiore dell'Esercito, Ufficio storico, 1989
- ^ Including Navy and Air Force personnel.
- ^ Shaw, p.119
- ^ Dickson(2001) p. 201
- ^ 7.0 7.1 Hart, Basil H. Liddel. A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London, Weidenfeld Nicolson. 1970: 627.
- ^ 8.0 8.1 Ufficio storico dello Stato Maggiore dell'Esercito (USSME). Le operazioni in Sicilia e in Calabria. Rome. 1993: 400-401.
- ^ 9.0 9.1 海空权的激烈争夺. 新華書店: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4年10月第1版: 227頁. ISBN 978-7-5113-4757-2.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
|first1=
缺少|last1=
(幫助); - ^ Bauer, Eddy; Kilpi, Mikko. Toinen maailmansota : Suomalaisen laitoksen toimituskunta: Keijo Mikola, Vilho Tervasmäki, Helge Seppälä. 4. Helsinki: Werner Söderström. 1975. ISBN 951-0-05844-0 (芬蘭語).
- ^ Carver, p31
- ^ John Grigg, 1943: The Victory that Never Was
參考資料
- Field Marshal Lord Carver. The Imperial War Museum Book of the War in Italy 1943-1945. London: Sidgwick & Jackson. 2001. ISBN 978-0-330-48230-1.
- Birtle, Andrew J. CMH Online bookshelves: WWII Campaigns, Sicily 1943. Washington: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CMH Pub 72-16. 外部連結存在於
|title=
(幫助) - Grigg, John. 1943: The Victory that Never Was. Kensington Pub Corp. 1982. ISBN 978-0-8217-1596-3.
外部連結
- 星島環球網:西西里島戰:登陸歐洲大門打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Canadians in Sicily, 194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anadians in Sicily: Photos, battle info, video footage and newspaper archives.
- US Army account of the batt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orld War Two Online Newspaper Archives - The Sicilian and Italian Campaigns, 1943-1945
- Operation Husky: The Allied Invasion of Sicily, 194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Thomas E. Nutter
- Royal Engineers Museum Royal Engineers and Second World War(Sicily)
- 2nd World War Best of Sicil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istory of the Allied Campaign and its social co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