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目錄
道經目錄,又作道教經目、道教目錄,指道教經書的目錄。隨眾多道教典籍如上清經、靈寶經的流傳和出世,道士開始編訂不少「道經目錄」用來記載道經丹書的名稱、傳世過程、撰述或出世年代、類型和卷數等事項。
已知最早道教目錄載於東晉葛洪《抱朴子·遐覽》,分為道經和諸符兩類。在南北朝時期,陸修靜編纂《三洞經書目錄》奠定後世道藏「三洞」分類的基礎。隋唐時期,不少帝王崇信道教。唐玄宗下令編纂《道藏》,目錄曰《三洞瓊綱》。古代的道藏目錄大多已經亡佚,現僅存《大明道藏經目錄》和《道藏闕經目錄》。[1][2]
道教目錄
道藏一切經
藏經目錄
葛洪在《抱朴子·遐覽》記載其師鄭隱的藏書,分為「道經」和「諸符」兩大類,內容涉及仙道方術、九宮三奇、推步天文、河洛讖記。
陸修靜在泰始七年(471年)上呈《三洞經書目錄》,著錄南朝初期江南流行的三批道經群:洞真部上清經、洞玄部靈寶經、洞神神三皇文,以及藥方符圖,這是道教史上第一部道藏目錄學著作,確立後世道藏的「三洞」分類。
在至元十二年(1275年)刻石的〈道藏尊經歷代綱目〉,敘述道教經書的源流和流傳狀況,起始自陸修靜(406-477)上呈《三洞經書目錄》至宋德方(1183-1247)刊刻玄都寶藏為止。
《大明道藏經目錄》和《道藏闕經目錄》是現在僅存的古代道藏目錄。
名稱 | 編纂者 | 年代 | 收書數量 | 備註 | 存佚 |
---|---|---|---|---|---|
抱朴子·遐覽 | 葛洪 | 晉元帝建武元年(317) | 261種、1299卷 | [3] | |
三洞經書目錄 | 陸修靜 | 宋明帝泰始七年(471) | 1228卷 | [4] | 【佚】 |
玉緯七部經書目 | 孟法師 | 南梁 | n/a | [5] | 【佚】 |
陶隱居經目 | 陶弘景 | 南梁 | n/a | [5] | 【佚】 |
玄都經目 | 玄都觀道士 | 北周武帝天和五年(570) | 2040卷 | [6] | 【佚】 |
三洞珠囊 | 王延 | 北周建德三年(574) | 8030卷 (經傳疏論) | [7] | 【佚】 |
隋朝道書總目 | n/a | 隋煬帝 | 377 種、1216 卷 | [8] | 【佚】 |
玉緯經目 | 尹文操 | 唐高宗 | 7300卷 | [9] | 【佚】 |
一切道經目 | 史崇玄 | 唐朝先天初年 | 2000餘卷(藏內見在經) | [10] | 【佚】 |
三洞瓊綱 | 張仙庭 | 唐玄宗 | 7300卷 | [11] | 【佚】 |
三十六部經藏目 | n/a | 唐朝天寶年間 | 2130卷 | [12] | 【佚】 |
寶文統錄 | 王欽若 | 宋朝大中祥符年間 | 4359卷 | [13] | 【佚】 |
宋萬壽道藏經目錄 | 黃裳 | 宋徽宗 | 5481卷 | [14] | 【佚】 |
道藏闕經目錄 | n/a | 明朝 | 794種、2040卷 | [15] | |
大明道藏經目錄 (正、續道藏目錄) |
張國祥 | 明朝萬曆三十五年(1607) | 1415種、4517卷 | [16] | |
重刊道藏輯要總目 重刊道藏輯要子目 |
賀龍驤 | 光緒三十二年(1906) | 292種、531卷 | [17] | |
道門一切經總目 | 賀龍驤 | 光緒三十二年(1906) | [18] |
題解
名稱 | 編纂者 | 年代 | 範圍 | 備註 |
---|---|---|---|---|
道藏目錄詳註 | 白雲霽 | 明朝天啟六年(1626) | 簡注《正統道藏》及其《續道藏》 | [19] |
三洞四輔經目
隋唐道士升階時,會受戒律、經教、符籙作為憑證。按《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和《三洞奉道科戒》,其次第大略為三皈五戒(清信弟子)、正一籙、五千文籙、洞神經籙、靈寶經籙、上清經籙[20]。明清正一道的道士品階,則是按照《天壇玉格》,該書是整合宋元道法法職階序與既有經籙法位的產物[21]。
又按道教傳說,歷代聖人帝王、道教祖師自神仙得受道經,上起三皇,下到漢武,乃至於張天師、魏夫人、葛仙翁等。
類型 | 名稱 | 編纂者 | 年代 | 範圍 | 備註 | 存佚 |
---|---|---|---|---|---|---|
上清經 | 上清源統經目 | n/a | 南北朝 | 上清經卷 | [22] | 【佚】 |
真誥·甄命授·道授 | 陶弘景 | 南梁 | 上清經卷 | [23] | ||
茅山志·道山冊 | 劉大彬 | 元朝天曆元年(1328) | 茅山宗所奉道經 | |||
靈寶經 | 靈寶經目 | 陸修靜 | 劉宋元嘉十四年(437) | 靈寶經卷 | [24] | 【佚】 |
敦煌遺書 P2861、P2256 | 宋文明 | 南北朝 | 靈寶經卷 | [25] | ||
黃籙立成儀·齋壇安鎮經目 | 蔣叔輿 | 南宋 | 靈寶齋會施用道經 | |||
洞神經 | 太上洞神三皇儀·三皇券文 | n/a | 南北朝 | 洞神經十四卷 | ||
太玄部 | 傳授經戒儀注訣·序次經法 | n/a | 南北朝 | 太玄部經 | ||
三洞經 四輔經 |
三洞奉道科戒·法次儀 | 金明七真 | 南北朝或隋唐 | 〈靈寶中盟經目〉 〈上清大洞真經目〉 |
||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 | 張萬福 | 唐朝 | 〈戒目〉 〈正一法目〉 〈道德經目〉 〈三皇法目〉 〈靈寶法目〉 |
|||
太上黃籙齋儀·轉經 | 杜光庭 | 唐朝 | 三皇至漢武等所受道經 | [26] |
官府私人圖書目錄列表
書名 | 編纂者 | 分類 | 數量 | 備註 | 存佚 |
---|---|---|---|---|---|
漢書·藝文志 | 班固 | 諸子·道家 方技·神僊家 |
37種、993篇 10種、205卷 |
[27] | |
七錄 | 阮孝緒 | 子兵錄·道部 仙道錄[28] |
69種、431卷 425種、1138卷 |
[29] | 【佚】 |
隋書·經籍志 | 魏徵 | 子部·道家類 道經(附於四部之末)[30] |
78種、525卷 377種、1216卷(不錄經目) |
[31] | |
崇文總目 | 王堯臣 | 道家類 道書類 |
35種、170 卷 525種、1004 卷 |
[32] | |
郡齋讀書志 | 晁公武 | 道家類 神仙類 |
33種 61種 |
[33] | |
通志·藝文略 | 鄭樵 | 道家類[34] | 1323種、3706卷 | [32] | |
文獻通考·經籍考 | 馬端臨 | 子·道家 子·神僊家 |
57種 112種 |
[35] | |
宋史·藝文志 | 脫脫 | 子部·道家類 神仙類(附錄在道家類) |
102種、359 卷 394種、1216 卷 |
[32] | |
四庫全書總目 | 紀昀 | 子部·道家類 | 44 種、432 卷 100種、464 卷(存目) |
[32] |
當代道教目錄學著作列表
參考文獻
- ^ 李養正. 道教概說. 中華書局. 1989.
- ^ 宇汝松. 魏晉南北朝道經目錄學略考 (PDF). 弘道. 2006.[失效連結]
- ^ 《抱朴子》:遐覽者,欲令好道者知異書之名目也。鄭君不徒明五經、知仙道而已,兼綜九宮三奇、推步天文、河洛讖記,莫不精研
- ^ 《法苑珠林》:又案宋太始七年,道士陸修靜答明帝云:「道家經書並藥方符圖等總一千二百二十八卷云。一千九十卷已行於世,一百三十八卷猶在天宮。」
- ^ 5.0 5.1 《道教義樞》:又序三洞經……,其卷數題目具如陸先生《三洞經書目錄》,孟法師《玉緯七部經書目》,陶隱居經目《太上眾經目》《三十六部尊經目》等所明,今不具辨」
- ^ 《廣弘明集·笑道論》:玄都經目云道經傳記符圖論六千三百六十三卷。二千四十卷有本。須紙四萬五十四張。其一千一百餘卷經傳符圖。其八百八十四卷諸子論。其四千三百二十三卷陸修靜錄。有其數目及本並未得。
- ^ 《雲笈七籤·屍解部二》:周武以沙門邪濫,大革其訛,玄教之中,亦令澄汰。而素重於延,仰其道德,又召至京,探其道要。乃詔雲臺觀,精選道士八人,與延共弘玄旨。又敕置通道觀,令延校三洞經圖,緘藏於觀內。延作《珠囊》七卷,凡經傳疏論八千三十卷,奏貯於通道觀藏。
- ^ 《隋書·經籍志》:煬帝即位……又於內道場集道、佛經,別撰目錄
《通志·藝文略·第五》 - ^ 《道藏闕經目録·道藏尊經歷代綱目》:唐尹文操《玉緯經目》,藏經七千三百卷
- ^ 《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序》:今且據京中藏內見在經二千餘卷,以為音訓,具如目錄;餘經、儀、傳、論、疏、記等文,可易解者,此不詳備。其所散逸,佇別搜求,續冀修繕,用補遺闕。而經且久遠,字出靈聖,梵音罕測,雲篆難窺,或為無識加增,或為傳寫妄誤,或持浮偽之說,竊揉真文,或采菁華之言,將文釋典,不可齊其所見,斥以靈篇。今之著述,或所未悟,中間闕疑,用俟能者,名曰《一切道經音義》。兼撰《妙門由起》六篇,具列如左。及今所音經目與舊經目錄都為一百十三卷。
- ^ 《文獻通考》引《宋三朝國史志》記3744卷,杜光庭《太上黃籙齋儀》記7300卷,《道藏尊經歷代綱目》記5700卷
《太上黃籙齋儀》:「至開元之歲,經訣方興。玄宗著瓊綱經目,凡七千三百卷。復有玉緯別目,記傳疏論,相兼九千餘卷。尋值二胡猾夏,正教凌遲。兩京祕藏,多遇焚燒。上元年中,所收經籙六千餘卷。至大曆年,申甫先生,海內搜揚,京師繕寫,又及七千卷。長慶之後,咸通之間。兩街所寫,纔五千三百卷。近屬巨寇凌犯,大駕南巡。兩都煙煤,六合榛棘。真宮道宇,所在凋零。玉笈琅函,十無三二。余屬玆艱會,漂寓成都。扈蹕選京,淹留未幾。再為搜捃,備涉艱難。新舊經誥,僅三千卷,未獲編次。又屬省方,所得之經,尋亦亡墜。」 - ^ 南竺觀記.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三十六部經藏目:洞真十二部,洞玄十二部,洞神十二部。一天之下,三洞寶經合有三十六萬七千卷。二十四萬四千卷在四方,十二萬三千卷在中國。上清二百卷,靈寶四十卷,三皇十四卷,太清三十六卷,太平一百七十卷,太玄二百七十卷,正一二百卷,符圖七十卷。《昇玄》、《本際》、《神咒》、《聖紀》、《化胡》、《真誥》、《南華》、《登真》、《秘要》等一千餘卷,合二千一百三十卷□□在世。三府四典、八索九丘、五經六籍,並出其中。餘十二萬八百七十卷在諸天之上,山洞之中,未行於世。
- ^ 《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四》:宋朝再遣官校定,事具《道釋志》。嘗求其書,得七千餘卷,命徐鉉等讎校,去其重複,裁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大中祥符中,命王欽若等照舊目刊補,凡四千三百五十九卷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玄部一千一十三卷,洞神部一百七十二卷,太真部一千四百七卷,太平部一百九十二卷,太清部五百七十六卷,正一部三百七十卷。合為新錄,凡四千三百五十九。又撰篇目上獻,賜名曰《寶文統錄》。
- ^ 《道藏闕經目録》:宋萬壽道藏經目錄十卷
- ^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藏經之刊行第五〉:「……以此知今本《闕經目錄》即明正統刊藏時校元代道藏(即《玄都寶藏》)所闕之目錄,其次第同也。」
- ^ 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 - 道藏經目錄.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0).
- ^ 李豐楙. 〔道藏輯要〕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2020-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8).
- ^ 《道藏说略》系列之:朱越利《道藏》总说. [2020-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8).
- ^ 《四庫全書提要》:道藏目録詳註四卷,明道士白雲霽撰。雲霽,字明之,號在虛子上元人。是書成於天啟丙寅,以道藏之文分門編次。
- ^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和《三洞奉道科戒》
- ^ 張超然. 道法整合的藍圖:《太上天壇玉格》研究.
- ^ 《雲笈七籤·上清源統經目注序》
- ^ 陶弘景據許謐與許翽的寫本輯入《真誥》
- ^ 《雲笈七籤·靈寶經目序》
- ^ 柏夷. 《靈寶經》溯源 (PDF). 弘道. 2013 [2020-03-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4-08).
- ^ 《太上黃籙齋儀·轉經·歷代聖人神仙所受經》,另參《三洞珠囊·老子為帝師品》、《猶龍傳·為帝師》、《混元聖紀》
- ^ 《漢書·藝文志》: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漢書·藝文志》:神僊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其外者也。聊以盪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於胸中。然而或者專以為務,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益多,非聖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 - ^ 下分4小類:經戒部、服餌部、房中部、符圖部
- ^ 《廣弘明集·七錄序》:仙道之書,由來尚矣。劉氏神仙,陳於方伎之末。王氏道經,書於《七志》之外。今合序《仙道錄》為外篇第二。
- ^ 下分4小類:經戒、餌服、房中、符錄
- ^ 《隋書·經籍志》:煬帝即位……又於內道場集道、佛經,別撰目錄。……大業中,道士以術進者甚眾。其所以講經,由以《老子》為本,次講《莊子》及《靈寶》、《昇玄》之屬。其餘眾經,或言傳之神人,篇卷非一……其術業優者,行諸符禁
- ^ 32.0 32.1 32.2 32.3 孫顯斌. 历代目录对道书的著录与分类 (PDF). 圖書館學刊. 2013, 9.
- ^ 謝一峰. 轉折與建構:書目中的道教史. 文史. 2017, 2.
- ^ 下分25小類:老子、莊子、諸子、陰符經、黃庭、參同契、目錄、傳、記、論、書、經、科儀、符籙、吐吶、胎息、內視、導引、辟穀、內丹、外丹、金石藥、服餌、房中、修養
- ^ 《文獻通考》:道家之術,雜而多端,先儒之論備矣。蓋清凈一說也,煉養一說也,服食又一說也,符籙又一說也,經典科教又一說也。黃帝、老子、列禦寇、莊周之書所言者,清凈無為而巳,而略及煉養之事,服食以下,所不道也。至赤松子、魏伯陽之徒,則言煉養而不言清靜。盧生、李少君、欒大之徒,則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寇謙之之徒,則言符籙而俱不言煉養、服食。至杜光庭而下,以及近世黃冠師之徒,則專言經典科教,所謂符籙者,特其教中一事
外部連結
- 孫顯斌: 歷代目錄對道書的著錄與分類
-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道藏綜合目錄檢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ISO 2022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