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樓 (福州)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山顶上的楼

鎮海樓閩東語鎮海樓平話字Déng-hāi-lèu),古名樣樓閩東語樣樓平話字Iông-lèu),坐落於中國福州市鼓樓區屏山頂上,原是福州城內正北的標誌。過去海舶昏夜進口,都以此作為標誌。

重修後的鎮海樓全貌

歷史

 
清末的鎮海樓,莫理循拍攝
 
從遠處觀望鎮海樓,山腳下便是七星缸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駙馬都尉王恭負責砌築福州府城。建城時,先在屏山頂修建一座重檐歇山頂的雙層城樓,高約20米,作為各城門樓建造的樣本,稱為樣樓。樣樓是當時福州最高的建築物。當年登樣樓可以遠瞰閩江口乃至東海,所以又名鎮海樓。樓前廣場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稱七星缸。乾隆六十年重修,鎮海樓歷史上屢經毀建。1970年代因防止成為敵機轟炸參照物而拆毀[1]。21世紀初曾重修,並於2009年1月23日向公眾開放。2019年曾重修,並於2019年6月1日開放[2]

建築

鎮海樓由基座和其上的雙城城樓構成。基座矗立於海拔72.30米高的屏山峰頂,高為10.26米。最後一次重修後的樓高22.3米,面闊43.5米,進深24.5米。城樓外觀為歇山頂加腰檐,城門式高台二層樓閣。主體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門窗及牛拱等均為實木,吊頂為平暗式,並與梁架之間施以彎枋、一斗三升,為典型的福州傳統建築式樣。

七星缸

 
重新設立的七星缸

鎮海樓的西側,原擺着七口石缸,呈北斗七星狀擺列,每口缸上圓下尖,呈陀螺狀,缸口直徑50厘米,缸深70多厘米,由花崗岩鑿成,底部是一個蓮花座,稱為七星缸。斗勺盛水,意在伏火災,喻示福州城平安吉祥。由於鎮海樓在1969年底至1970年初被拆毀,僅有兩口缸當時搬到華林寺而倖存,目前存於重修後的鎮海樓的架空層。於2006年起的最近一次重修中於原址重新擺設了七口新鑿好的大石缸,恢復原建制。

民間反響

由於鎮海樓重建後福州地區一直沒有被颱風正面襲擊過(註:最後一個正面襲擊福州市的颱風是2005年第19號颱風「龍王」),民間普遍認為鎮海樓在一定程度上保佑了福州地區,因此鎮海樓很快在民間收到追捧[3]

由於福州人普遍相信鎮海樓有防颱風的力量,因此每當有颱風來襲福州,鎮海樓都會通宵亮燈[4]

參考文獻

  1. ^ 八闽雄都一楼镇海:毁9次修9次 坊间传为风水楼.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31). 
  2. ^ 鼓樓文體. 馬春林 , 編. 好消息!明起镇海楼重新开放!还能夜游啦!. 福州新聞網. 2019-05-31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 
  3. ^ 六百年镇海楼 一段防台风传说. 
  4. ^ 福州镇海楼亮灯日程有变?.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31). 

外部連結

26°6′25″N 119°17′31″E / 26.10694°N 119.29194°E / 26.10694; 119.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