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月球車
阿波羅月球車(英語:Lunar Roving Vehicle)是1971至1972年期間,阿波羅計劃中第十五、十六和十七次登月任務中,太空人使用的月球車。外號為「Moon Buggy」,這個稱呼源自於沙灘車的俗稱Dune buggy。
概覽 | |
---|---|
製造商 | |
別稱 | moon buggy |
設計師 | 美國太空總署 |
動力系統 | |
電動機 | Four 0.25馬力串繞直流電動機組 |
混合動力 | 四組80:1諧波齒輪傳動 |
電動電池 | 兩組氧化銀電池,121 A•h |
行駛里程 | Greater than 35.9 km(22.3 mi) |
規格 | |
軸距 | 2.3米(90.6英寸) |
長度 | 3.1米(122.0英寸) |
高度 | 1.14米(44.9英寸) |
整備質量 |
|
歷史
月球車的概念最早於沃納·馮·布勞恩於1952年至1954年,在Collier's雜誌上連載的科幻小說《人類將要征服宇宙》中提出。在這篇科幻作品中,沃納塑造一輛10噸的拖車,能在月球表面工作六周。
1956年,波蘭工程師米耶奇斯拉夫·貝克出版了兩本相關的著作[1]。當時他是密歇根大學的教授,兼任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的顧問。他的著作為之後的登月奠定了理論基礎。
結構與規格
阿波羅月球採用純電力驅動,設計目標是能夠在低重力以及真空的環境下在月球表面駕駛,以大大增加太空人在月球表面的活動範圍。一共有三輛阿波羅月球車在實際執行過任務,分別搭載於大衛·斯科特與詹姆斯·艾爾文駕駛的阿波羅15號、約翰·楊與查爾斯·杜克駕駛的阿波羅16號,以及尤金·塞爾南與哈里森·施密特駕駛的阿波羅17號。任務中由指令長擔任駕駛員,坐在月球車左側的駕駛位。具體性能在穆爾[2]、貝克[3]以及庫爾德[4]的論文中均有詳細描述。
自重與載重
阿波羅月球車自重為210公斤(460磅),設計載重能力為490公斤(1,080磅)。[5]由於月球上的重力約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故實際折合月球的重力環境下,月球車自重35公斤(77磅),設計載重能力為116公斤(260磅)。整個車架長3米,軸距為2.3米,高度為1.1米。車架的材料是2219鋁合金管焊接而成。底盤部分被分為三部分,能夠進行摺疊以收容在阿波羅登月艙的空間內。
任務
每輛阿波羅月球車都分別在月面派出執行過三次「巡視」,每次任務為期三天,每天派出巡視一次
任務 | 總駕駛距離 | 總計耗時 | 單次任務最遠距離 | 離開登月艙最遠距離 |
---|---|---|---|---|
阿波羅15號(LRV-001) | 17.25英里(27.76公里) | 3小時02分鐘 | 7.75英里(12.47公里) | 3.1英里(5.0公里) |
阿波羅16號(LRV-002) | 16.50英里(26.55公里) | 3小時26分鐘 | 7.20英里(11.59公里) | 2.8英里(4.5公里) |
阿波羅17號(LRV-003) | 22.30英里(35.89公里) | 4小時26分鐘 | 12.50英里(20.12公里) | 4.7英里(7.6公里) |
影像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Bekker, Mieczyslaw G.; Theory of Land Locomotion, U. Michigan Press, 1956, and The Mechanics of Vehicle Mobility, U. Michigan Press, 1956 and 1962
- ^ Morea, Saverio F.; 「The Lunar Roving Vehicle – Historical Perspecti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roc. 2nd Conference on Lunar Bases and Space Activities, 5–7 April 1988; NASA Conference Publications 3166, Vol. 1, pp. 619-632.
- ^ Baker, David; "Lunar Roving Vehicle: Design Report," Spaceflight, Vol. 13, July 1971, pp. 234-240
- ^ Kudish, Henry. "The Lunar Rover." Spaceflight. Vol. 12, July 1970, pp. 270-274
- ^ The Apollo Lunar Roving Vehicle. nssdc.gsfc.nasa.gov. [2022-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