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迪奧·博爾迪加
阿馬迪奧·博爾迪加(意大利語:Amadeo Bordiga;1889年6月13日—1970年7月23日),意大利共產主義政治人物,理論家,意大利共產黨創始人,早期共產國際成員,後因反對斯大林而與蘇聯和各國馬列主義政黨分道揚鑣,思想日趨左翼共產主義,並強烈反對任何形式的議會選舉政治,成為歐洲著名左翼共產主義代表人物。博爾迪加派的共產主義者組織了國際共產黨,該黨至今仍有活動。
阿馬迪奧·博爾迪加 | |
---|---|
意大利共產黨總書記 | |
任期 1921年1月—1924年1月 | |
前任 | 職位創立 |
繼任 | 安東尼奧·葛蘭西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89年6月13日 意大利王國坎帕尼亞埃爾科拉諾 |
逝世 | 1970年7月23日 意大利共和國拉齊奧福爾米亞 | (81歲)
國籍 | 意大利 |
政黨 | 意大利社會黨 意大利共產黨 國際共產黨 |
博爾迪加被視為意共極左派,強調無產階級政黨的獨立性,拒絕與資產階級改良派,社會民主主義和自由派政黨組織任何形式的人民陣線,甚至反對組成反法西斯陣線,視資本主義下自由民主勢力和法西斯為同路人。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批評博爾迪加對議會民主的絕對抵制,但支持博爾迪加反對意大利社會黨的菲利波·屠拉蒂[1]。
在意共內部,博爾迪加和陶里亞蒂、葛蘭西的政見相左。1926年,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六次擴大會議上博爾迪加面對面批評斯大林,多年後被美國雜誌《雅各賓》讚譽為「最後一個當面挑戰斯大林的共產黨人」[2]。1930年博爾迪加被意共開除出黨。
他提出的政治思想被稱為博爾迪加主義。
生平
博爾迪加生於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省埃爾科拉諾的一個學者家庭,他叔叔喬凡尼·博爾迪加是一名著名數學家。他1912年於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畢業,主修工程學。青年時代他反對意大利殖民戰爭,接觸意大利社會黨。十月革命後他和追隨者和葛蘭西的組織合流成為意大利共產黨,並加入共產國際。其後他與葛蘭西和共產國際的斯大林派系疏遠交惡。1926年12月,博爾迪加被墨索里尼統治的法西斯意大利當局逮捕下獄,獄中見到葛蘭西,與葛個人關係緩和。
1930年,博爾迪加被打成「托派」並被開除出意大利共產黨。出獄後及被意共開除後,博爾迪加避談政事而在那普勒斯當工程師,在被法西斯警察訊問時稱在意大利從事非法活動無用,並拒絕身死成為烈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博爾迪加本人沒有直接參與政治活動,但博爾迪加左翼共產主義理論的支持者們參與了地下建立共產主義組織[3]。
二戰後,博爾迪加和支持者一起組織國際共產黨(雖然一開始他沒有加入這個黨)。他匿名撰寫多篇該黨出版物文章,匿名是因為他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國際共產黨經過多次分裂,其中親博爾迪加的派系的組織沿用「國際共產黨」的名號,一部分反對博爾迪加者建立國際主義共產黨(後整編為國際主義共產主義傾向)。博爾迪加於1970年在拉齊奧逝世。
對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看法
博爾迪加認為斯大林治下的蘇聯沒有走向社會主義而是發展了資本主義。他正面評價蘇聯工業化的成就,但指出斯大林的政策根本上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並保留和和資本主義相同的僱傭制度,違背了馬克思關於建造社會主義的方針。在外交政策上,他批評斯大林實行了民族主義而不是正確的階級鬥爭道路,玷污了無產階級事業,應該對資本主義西方的共產主義革命大失敗負責[4]。
博爾迪加對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和其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相似的批判。1957年,博爾迪加稱毛時期的中國是「證實的資本主義複製版」。他抨擊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是偽造的,嘲諷包容了民族資產階級的「人民民主專政理論」並稱毛為修正主義者。他認為中共的革命是一個推翻了封建社會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革命,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博爾迪加認為,毛澤東的理論對世界無產階級工人運動有害,是「極其錯誤的,對馬克思主義有害的」[5]。
參考文獻
- ^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2022-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 ^ Amadeo Bordiga Was the Last Communist to Challenge Stalin to His Face: an Interview with Pietro Basso. [2022-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6).
- ^ An important book on the unknown Bordiga (1926-1946) - Philippe Bourrinet. [2022-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 ^ Amadeo Bordiga. Dialogue with Stal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Mao's China, certified copy of the bourgeois capitalist society. [2022-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