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 (將軍)

雷震(1906年—1993年4月2日),原名雷振奎,男,湖北黃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生平

1929年任鄉蘇維埃主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帶領30多名赤衛隊員,參加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六團九連,歷任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營教導員、第九軍二十七師七十九團政治委員、師參謀長、團長、紅四方面軍第四局一科科長等職。1937年延安抗大第二期學習了六個月。

1937年9月抗大畢業分到山西新軍,北方局駐臨汾的組織部長林楓讓他改名雷震,到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三總隊工作。決死第3總隊是由原國民軍軍官教導團第2團改編而成,軍事人員從班長到團長全是晉軍舊軍人,隊員是犧盟會會員其中個別是黨員。第3總隊很快就發展為決死第3縱隊。由於決死第3縱隊黨的領導人奉行「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信任閻錫山舊軍官超過信任紅軍幹部。雷震到決死第3縱隊後,遲遲不分配工作,兩個多月後,才安排到決死7團組織科協助工作,不久接任組織幹事。雷震在決死7團大部分連隊建立了黨支部,絕大部分政工幹部加入了黨組織,部分排連營長也入黨,黨員均為絕密實施單線領導,7團成為決死3縱的主力團,基本上由黨控制。但決死3縱黨的領導人認為這樣做是破壞了統一戰線,將雷震等所有5名紅軍幹部調離部隊不准其掌握武裝。主持山西民族革命大學四分校的教務主任楊獻珍把雷震要到分校任軍事教官。1938年8月以四分校的學生組織了「民大」游擊隊,雷震任隊長,共200多人,30多條槍,都是革命情緒高漲的進步青年學生。發展為游擊4支隊,任支隊長。堅持了從曲沃到運城的平原地區6個月的獨立自主的游擊戰。游擊4支隊沒有得到閻錫山批准,也沒有得到決死3縱黨的支持,沒有一點經費物資來源,全靠政治覺悟克服物質上的極大困難。1938年夏閻錫山任命雷震為晉南十三縣游擊總指揮部總指揮,轄鐵路工人自衛隊、王學林夏縣游擊十一支隊、游擊第四支隊,共計2000人。不到3個月,閻錫山懷疑雷震是紅軍幹部而不是所謂的舊軍官出身,立即解散了晉南十三縣游擊總指揮部。雷震及時抽調了300多人的縣區武裝,補充了唐天際部隊。1938年9月游擊四支隊已有2000多人,影響比較大,閻錫山給了「決死三縱隊游擊第10團」的番號,雷震任團長。該團是中共領導建立的,在部隊中連有支部,營有分支部,團有總支部。游擊第十團團部在屯留縣丈八廟雁落坪。

1939年秋,閻錫山為進一步控制山西新軍,將決死第3縱隊改編為獨3旅(旅長顏天明)和197旅,游擊10團和11團被編入趙世齡任旅長,張鳳閣任政治部主任的197旅(駐地安澤縣),並命令取消部隊的政治委員制度。趙世齡宣稱:「要徹底改造游10團」「不吃掉游10團死不瞑目」。趙世齡的措施:

  1. 以新建旅部警衛營為由,下令在游10團成排、連建制地抽調人、槍;游10團的對策是堅決拒絕,一個不給。
  2. 指名抽調游10團的軍政幹部;游10團的對策是幹部缺額,不能再調。
  3. 假借交流經驗、交流幹部,派特工混入游10團進行破壞。
  4. 減半發給游10團連以下幹部的津貼而變為一切經費全不供給

晉西事變中,12月20日雷震隨到決死一縱隊開完會回旅部的旅政治主任張鳳閣一起,到197旅旅部駐地觀察情況。旅長趙世齡不知道雷震的真實身份。雷震以舊軍官、新軍軍事幹部的身份埋怨新軍政工幹部,騙取了趙世齡的信任,趙把閻錫山在新軍中消滅中共和犧盟會的計劃和盤托出。雷震轉身就把趙世齡消滅部隊中黨員的計劃告訴了張鳳閣。快馬趕回團部駐地後,給決三縱隊領導發電報、召開總支委會傳達趙世齡的談話並討論應急措施、連夜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傳達總支委會決定進行政治動員、第二天早操時召集全團大會進行總動員、早飯後以營為單位開展反對閻錫山趙世齡反共陰謀落實總支委會的決議。當天黃昏接到趙世齡送來的命令,要部隊到指定地點集結,雷震回復稱部隊正在集結明天準時帶到指定地點。第三天下午18點,警戒哨和偵查人員報告駐長子縣的中央軍范漢傑第27軍兩個團由東、北兩個方向向游十團駐地靠近,並封鎖了向東和向北通往決一縱隊防區的大小道路。西面是沒有人煙的大山區,南面是獨三旅和一九七旅的防區。隨即接到進駐游十團北面的范漢傑部的一個團的副官送來的公函,內容是:最近日軍要大掃蕩,該團要在這一帶佈防,準備反掃蕩,務請游十團向南讓出百里以內防區。雷震分析范漢傑部為配合閻錫山反共,誘該團南下就範,如果反抗就用武力解決,於是馬上回函表示完全同意。立即召開連、營幹部會,果斷決定在拂曉前必須向北突圍出去,向決一縱隊靠攏。雷震命一營長劉建明代理團長率部翻越西面大山,然後向北進入決一縱隊之防區張店會合。為了迷惑敵人,雷震帶三輛馬車載10多名重傷員,偽裝成團部警衛隊坐在車上,由駐地向北,沿着直通屯留縣城的大路前進。剛走出10多里地,被范漢傑的警戒部隊攔下。雷震向該團說明是去屯留調部隊準備撤離此地南移。被放行。通過范漢傑防區後,雷震即由東轉向北朝張店快速前進。在去張店的途中,遇到從決一縱隊開完會返回決三縱隊的獨三旅旅長顏天明和犧盟會負責人王興讓,雷震將決三縱隊已叛變的消息告訴他們,要他們不要去決三總隊,返回決一縱隊。下午15點多鐘,全團在事先規定的地點張店會合,同決一縱薄一波取得了聯繫。當天黃昏,在游十團駐地發現了趙世齡的副官,雷震命令就地槍決。

晉西事變中,決死三縱隊司令部、197旅旅部、三個團叛變,共計損失3500餘人,被捕被俘黨員600多,軍政幹部150餘人,被殺害30餘人(包括張鳳閣)。只有雷震為決三縱隊保存了唯一完整的團。但是雷震反遭決死三縱領導的指責其「對黨不忠誠」、「不尊重地方黨」、「軍閥主義」、「張國燾殘餘」,批鬥多天,開除黨籍,撤職關押。後雷震調入一二九師輪訓隊三個月接受調查。1940年春,以游十團為基礎重建決三縱隊,直屬一二九師領導。雷震後任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十六團團長,該部在解放戰爭中被軍委命名為「光榮的臨汾旅」。1942年春,晉東南成立晉豫聯防區(不久改為中條軍分區),雷震任司令員。1943年秋至1945年赴延安入中央黨校一部六隊學習。抗戰勝利後,隨中央黨校師團級幹部隊300餘人開赴東北。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寧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4月調任吉林分省軍區副司令員,指揮了1946年5月28日最後撤離吉林市的行動。1946年7月改任吉北軍分區副司令員,患疥瘡到設在舒蘭縣的「吉黑支隊臨時野戰醫院」治療。參與指揮了三下江南作戰、東北夏季攻勢。1947年8月20日吉北軍分區升級組建的獨立三師再次升級編入十縱後,雷震出任吉北軍分區司令員。1948年6月撤銷吉北軍分區出任吉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43軍第一參謀長,1949年2月任四十五軍參謀長。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任第48軍副軍長,1952年任江西軍區副司令員,第三十三文化速成中學校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1959年任福建省軍區司令員。1964年離職。1965年冬離休。

1993年因癌症在武漢逝世,享年87歲。

參考

  1. ^ 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鳳凰網(轉自摘自《黨史博覽》2010年第5期). 2010-06-13 [2012-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