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譯是以原來國家的當地語言讀音為依據翻譯的形式,一般根據原語言內容的發音在目標語言尋找發音相近的內容替代翻譯。音譯通常用于姓名、企業、地名和國名等的翻譯。音譯詞只可以連在一起使用,不可拆分,否則沒有意義,如張伯倫(Chamberlain)是音譯,並不代表該人物姓張;「麥克風」是microphone的直接音譯,和「麥子」或「風」沒有關係。

與之相對應,根據原語言內容語意來翻譯的過程稱為意譯,有時,音譯和意譯可以兼顧,稱音義對應翻譯;如英文「Laser」一詞,中國大陸曾經譯為「萊塞」,屬純音譯,後改譯為「激光」,屬純意譯;台灣則譯為「鐳射」,則是音譯加半意譯;又如飲料「Coca-Cola」的中文譯名可口可樂為音譯與意譯兼顧的典範[來源請求]

音譯可以分為「歸化音譯」和「異化音譯」。異化音譯,儘量使譯文發音貼近原文。香港音譯人名的時候,流行歸化音譯,就是把外國人名,按照粵語發音,儘量譯得像中國人的名字。例如,何東家族始祖(Bosman),歸化音譯「何仕文」異化音譯「博斯曼」英國首相(Keir Starmer)歸化音譯「施紀賢」異化音譯「基爾·斯塔默

常見示例

  • 「Jack」等字的/k/音,普通話一般譯寫成「克」;粵語一般用「積」等入聲字,不視作獨立音節。
  • 「Rose」的/s/音,普通話譯成「斯」、「絲」;粵語譯成「士」。
  • 「Tom」的/m/,普通話譯成「姆」;粵語一般用/m/韻尾的咸深攝字,不視作獨立音節,如「Tim」譯成「添」,而普通話則譯成「蒂姆」或「提姆」。
  • 「Bill」的/l/音與「beer」的/r/音,普通話譯成「爾」;粵語一般不譯/l/音,或譯成「路」,而/r/則譯成「雅」或「亞」。
  • 「motor」馬達
  • 「massage」馬殺雞;按摩

相關

參考文獻

  • Dupriez, Bernard. 1991. 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Devices: Gradus, A-Z. Toronti. ISBN 0802068030.
  • Gennett, Gérard, Channa Newman, et Claude Doubinsky. 1997. Palimpsests.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 吉日嘎拉。語言之間的「音譯」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