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 (1895年)
馬駿(1895年9月12日—1928年2月15日),又名天安,字遹泉,號准台,男,回族,吉林省寧古塔(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人,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
馬駿 | |
---|---|
字 | 逾泉 |
號 | 天安 |
出生 | 1895年9月12日 大清吉林省寧古塔(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 |
逝世 | 1928年2月15日 中華民國北京 | (32歲)
死因 | 處決 |
墓地 | 日壇公園 |
紀念建築 | 馬駿烈士紀念館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民族 | 回族 |
語言 | 漢語 |
教育程度 | 大學 |
母校 | 莫斯科中山大學 |
職業 | 政治人物、革命家 |
活躍時期 | 1919年-1928年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1921年起) |
運動 | 五卅運動 |
生平
1912年,馬駿進入吉林一中,1915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1919年,馬參加五四運動,當選為天津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兼執行部長。8月,馬駿發動天津當地穆斯林和學生,前往北平天安門進行示威,抗議山東鎮守使馬良擅殺當地回民領袖馬雲亭,一度被捕,後在周恩來等人的營救下被釋放。
1919年9月16日,馬駿隨同周恩來、鄧穎超、郭隆真、劉清揚等人一同發起成立覺悟社。11月10日,馬駿當選為全國各界聯合會常務理事,在上海宣傳革命。當年年底馬駿回到天津,領導開展抵制日本商品的運動,次年1月再次入獄,7月18日方才被釋放。1920年底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天津第一批共產黨員[1]。
1922年,馬駿受命前往哈爾濱等地秘密開展活動,負責在東北發展中共組織。1924年,馬駿組織吉林各界開展聲援五卅運動的活動,遭到通緝,其父馬喜貴遇難。在此情況下,馬駿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留學期間曾負責中山大學的中共黨務組織。
1927年,馬駿奉調回國,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12月3日在北京被捕。1928年2月15日,馬駿被張作霖下令處決[2]。
1945年,中共七大會議,追認馬駿為革命烈士。1951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為馬駿烈士墓修建新墓碑,由郭沫若題寫「回族烈士馬駿同志之墓」的墓碑。198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修繕馬駿墓,鄧穎超題寫「回族烈士馬駿之墓」八字[1]
紀念
參考文獻
- ^ 1.0 1.1 婁晶. 吉林省第一位共产党员马骏. 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網站. 2016-07-05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簡體中文).
- ^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熊月之等編著. 大辞海 中国近现代史卷.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12: 530. ISBN 7-5326-4071-X.
外部連結
- 馬駿——黑土地上的播「火」者,人民網,於2012-2-1查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李忠誠,於志紅,中國共產黨英烈傳,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年,第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