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質夫(1896年—1963年),江蘇儀徵人。祖籍湖南邵陽。名同義、字質夫。中國鄉村教育先驅之一。

黃質夫

1896年3月6日生於江蘇儀徵十二圩。1920年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1年改建為國立東南大學農科,1924年國立東南大學農藝系畢業後,即投身於鄉村師範教育事業。創辦主持江蘇界首、南京棲霞、浙江湘湖和國立貴州師範學校,前後長達20餘年。

黃質夫一生懷抱「救百萬村寨的窮,化萬萬農工的愚,爭整個民族的臉」的理想,決心培養大批「既有知識又能實幹的鄉村教師」。他主持鄉村師範時把願意從事生產勞動和吃苦作為入學條件,厲行勞動建校,自力更生,勤儉辦學,要求學生畢業後能去做灌輸農民知識的教師,改進農民生活的導師,發展鄉村社會事業的領袖[1]

黃質夫力倡「生活教育」理論,提出「鄉村學校化,學校鄉村化」的主張,努力使學校所在地成為「野無曠土、村無遊民、人無不學、事無不舉」的理想社會。黃質夫學識淵博,思想敏銳,處處以身作則,赤腳下地幹活,性格剛強耿直,辦事雷厲風行。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農學家,視成名成家,升官發財為糞土,甘心到最艱苦的地區教育農民子弟,在貴州大力開發邊疆少數民族教育,雖常處逆境,始終不改初衷,誠難能可貴,令人敬佩。

近十多年由江蘇省文史委員會、貴州教育出版社、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黃質夫教育文選》、《鄉村教育先驅黃質夫》、《黃質夫鄉村教育思想研究》、《國立貴州師範文選》等著作、論文集。以紀念和肯定了這位被塵封的鄉村教育家的業績。

參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