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混合雙打比賽
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羽毛球比賽 | ||||||
---|---|---|---|---|---|---|
單打 | 男單 | 女單 | ||||
雙打 | 男雙 | 女雙 | 混雙 |
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比賽為第28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其中一項競賽項目,共產生五面金牌;賽事於8月14日至8月21日在古迪奧林匹克綜合體育中心進行。本條目為混合雙打項目的比賽結果。
本屆的混雙決賽由2號種子、中國的張軍/高崚,對戰4號種子、英國的內森·羅布森/蓋爾·埃姆斯。兩對選手此前已3次交手,張軍/高凌以2勝1負領先[1]。
比賽首局,張軍/高凌在氣勢上即壓倒了對手,高凌在網前為張軍創造了許多機會,張軍連續後場頭頂大力殺球得手,一輪發球權後張軍/高凌以8-0遙遙領先;羅布森/埃姆斯奪回發球權獲得到全第一分後,張軍/高凌又迅速奪回發球權連得7分,以15-1輕鬆拿下首局[1]。
第二局,羅布森/埃姆斯一度以5-1領先,此後張軍/高凌扳回2分,比賽陷入膠着狀態。羅布森/埃姆斯隨後通過搶網,進行分邊路,改變平抽的線路來調動對手,以10-4領先。在比分變為10-6時,張軍一個偷襲後場的發球引起了判罰爭議,最後裁判判為界內,這個球對英國選手造成了一定的情緒影響,張軍/高凌將比分追近為10-8。此後羅布森/埃姆斯發揮了前半場優勢,並最終以15-12扳回一局[1]。
及至決勝局,張軍/高凌開局3-0領先,羅布森/埃姆斯將比分反超為7-3,戰局緊湊。張軍/高凌奪回發球權後,依靠張軍針對埃姆斯的強力殺球將比分扳為6-7。此後,埃姆斯網前撲球以8-6領先交換場地。隨後,雙方曾將比分戰至8平和11平,比賽趨於白熱化;張軍後場大力殺球以13-11領先,高凌連續網前撲球成功以14-11拿到賽點,但羅布森/埃姆斯挽回賽點,並將比分追為12-14。張軍/高凌依靠頑強的防守反擊又奪回發球權,但埃姆斯網前正手撲球失誤,中國隊拿下最後一分,以15-12獲得勝利。張軍/高凌繼悉尼奧運會後成功衛冕,為中國奪得了第二枚羽毛球金牌。整場決賽歷時一個半小時[1]。
獎牌榜
項目獎牌榜
項目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混合雙打 | 張軍(中國) 高崚(中國) |
內森·羅布森(英國) 蓋爾·埃姆斯(英國) |
延斯·埃里克森(丹麥) 梅特·施約達格(丹麥) |
國家獎牌榜
排名 | 國家/地區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中國 | 1 | 0 | 0 | 1 |
2 | 英國 | 0 | 1 | 0 | 1 |
3 | 丹麥 | 0 | 0 | 1 | 1 |
總數 | 1 | 1 | 1 | 3 |
賽事種子
賽事賽果
- 上半區[2]
第一圈(32強) | 第二圈(16強) | 第三圈(8強) | 準決賽 | |||||||||||||||||||||||
1 | 金東文(韓國) 羅景民(韓國) |
|||||||||||||||||||||||||
輪空 | 1 | 金東文(韓國) 羅景民(韓國) |
15 | 15 | ||||||||||||||||||||||
Chris Bruil(荷蘭) 洛蒂·布呂伊-喬納森斯 (荷蘭) |
Chris Bruil(荷蘭) 洛蒂·布呂伊-喬納森斯(荷蘭) |
4 | 6 | |||||||||||||||||||||||
輪空 | 1 | 金東文(韓國) 羅景民(韓國) |
14 | 8 | ||||||||||||||||||||||
7 | 喬納斯·拉斯姆森(丹麥) 麗克·歐爾森(丹麥) |
7 | 喬納斯·拉斯姆森(丹麥) 麗克·歐爾森(丹麥) |
17 | 15 | |||||||||||||||||||||
輪空 | 7 | 喬納斯·拉斯姆森(丹麥) 麗克·歐爾森(丹麥) |
15 | 15 | ||||||||||||||||||||||
丹尼爾·雪利(新西蘭) 薩拉·彼得森(新西蘭) |
15 | 15 | 丹尼爾·雪利(新西蘭) 薩拉·彼得森(新西蘭) |
14 | 9 | |||||||||||||||||||||
Philippe Bourret(加拿大) Denyse Julien(加拿大) |
4 | 6 | 7 | 喬納斯·拉斯姆森(丹麥) 麗克·歐爾森(丹麥) |
6 | 12 | ||||||||||||||||||||
4 | 內森·羅布森(英國) 蓋爾·埃姆斯(英國) |
4 | 內森·羅布森(英國) 蓋爾·埃姆斯(英國) |
15 | 15 | |||||||||||||||||||||
輪空 | 4 | 內森·羅布森(英國) 蓋爾·埃姆斯(英國) |
15 | 15 | ||||||||||||||||||||||
Björn Siegemund(德國) Nicol Pitro(德國) |
15 | 8 | 15 | Björn Siegemund(德國) Nicol Pitro(德國) |
11 | 4 | ||||||||||||||||||||
Travis Denney(澳洲) 凱特·威爾遜-史密斯(澳洲) |
5 | 15 | 4 | 4 | 內森·羅布森(英國) 蓋爾·埃姆斯(英國) |
15 | 17 | |||||||||||||||||||
6 | 陳其遒(中國) 趙婷婷(中國) |
6 | 陳其遒(中國) 趙婷婷(中國) |
8 | 15 | |||||||||||||||||||||
輪空 | 6 | 陳其遒(中國) 趙婷婷(中國) |
15 | 15 | ||||||||||||||||||||||
Nikolaj Zuev(俄羅斯) Marina Yakusheva(俄羅斯) |
15 | 7 | 5 | Anggun Nugroho(印度尼西亞) Eny Widiowati(印度尼西亞) |
2 | 3 | ||||||||||||||||||||
Anggun Nugroho(印度尼西亞) Eny Widiowati(印度尼西亞) |
12 | 15 | 15 |
- 下半區[2]
第一圈(32強) | 第二圈(16強) | 第三圈(8強) | 準決賽 | |||||||||||||||||||||||
大束忠司(日本) 山本靜香(日本) |
15 | 7 | 13 | |||||||||||||||||||||||
羅伯·貝理雅(英國) Natalie Munt(英國) |
13 | 15 | 15 | 羅伯·貝理雅(英國) Natalie Munt(英國) |
8 | 12 | ||||||||||||||||||||
輪空 | 8 | 諾瓦·維迪安托(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印度尼西亞) |
15 | 15 | ||||||||||||||||||||||
8 | 諾瓦·維迪安托(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印度尼西亞) |
8 | 諾瓦·維迪安托(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印度尼西亞) |
12 | 8 | |||||||||||||||||||||
Svetoslav Stoyanov(法國) Victoria Wright(法國) |
13 | 15 | 5 | 延斯·埃里克森(丹麥) 梅特·施約達格(丹麥) |
15 | 15 | ||||||||||||||||||||
延斯·埃里克森(丹麥) 梅特·施約達格(丹麥) |
15 | 2 | 15 | 延斯·埃里克森(丹麥) 梅特·施約達格(丹麥) |
6 | 15 | 15 | |||||||||||||||||||
輪空 | 3 | 金鎔玄(韓國) 李孝貞(韓國) |
15 | 12 | 13 | |||||||||||||||||||||
3 | 金鎔玄(韓國) 李孝貞(韓國) |
延斯·埃里克森(丹麥) 梅特·施約達格(丹麥) |
9 | 5 | ||||||||||||||||||||||
Fredrik Bergström(瑞典) Johanna Persson(瑞典) |
15 | 15 | 15 | 2 | 張軍(中國) 高崚(中國) |
15 | 15 | |||||||||||||||||||
邁克·貝雷斯(加拿大) Jody Patrick(加拿大) |
17 | 11 | 4 | Fredrik Bergström(瑞典) Johanna Persson(瑞典) |
3 | 17 | 15 | |||||||||||||||||||
輪空 | 5 | 戍革·普拉帕卡莫(泰國) 莎拉麗·桑松卡姆(泰國) |
15 | 14 | 3 | |||||||||||||||||||||
5 | 戍革·普拉帕卡莫(泰國) 莎拉麗·桑松卡姆(泰國) |
Fredrik Bergström(瑞典) Johanna Persson(瑞典) |
3 | 1 | ||||||||||||||||||||||
蔡佳欣(中華台北) 程文欣(中華台北) |
15 | 15 | 2 | 張軍(中國) 高崚(中國) |
15 | 15 | ||||||||||||||||||||
Christoffel Cornelius Dednam(南非) Antoinette Uys(南非) |
3 | 9 | 蔡佳欣(中華台北) 程文欣(中華台北) |
5 | 2 | |||||||||||||||||||||
輪空 | 2 | 張軍(中國) 高崚(中國) |
15 | 15 | ||||||||||||||||||||||
2 | 張軍(中國) 高崚(中國) |
- 半準決賽 至 決賽[2]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1 | 金東文(韓國) 羅景民(韓國) |
14 | 8 | ||||||||||||||||||
7 | 喬納斯·拉斯姆森(丹麥) 麗克·歐爾森(丹麥) |
17 | 15 | ||||||||||||||||||
7 | 喬納斯·拉斯姆森(丹麥) 麗克·歐爾森(丹麥) |
6 | 12 | ||||||||||||||||||
4 | 內森·羅布森(英國) 蓋爾·埃姆斯(英國) |
15 | 15 | ||||||||||||||||||
4 | 內森·羅布森(英國) 蓋爾·埃姆斯(英國) |
15 | 17 | ||||||||||||||||||
6 | 陳其遒(中國) 趙婷婷(中國) |
8 | 15 | ||||||||||||||||||
4 | 內森·羅布森(英國) 蓋爾·埃姆斯(英國) |
1 | 15 | 12 | |||||||||||||||||
2 | 張軍(中國) 高崚(中國) |
15 | 12 | 15 | |||||||||||||||||
8 | 諾瓦·維迪安托(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印度尼西亞) |
12 | 8 | ||||||||||||||||||
延斯·埃里克森(丹麥) 梅特·施約達格(丹麥) |
15 | 15 | |||||||||||||||||||
延斯·埃里克森(丹麥) 梅特·施約達格(丹麥) |
9 | 5 | |||||||||||||||||||
2 | 張軍(中國) 高崚(中國) |
15 | 15 | 季軍戰 | |||||||||||||||||
Fredrik Bergström(瑞典) Johanna Persson(瑞典) |
3 | 1 | |||||||||||||||||||
2 | 張軍(中國) 高崚(中國) |
15 | 15 | 7 | 喬納斯·拉斯姆森(丹麥) 麗克·歐爾森(丹麥) |
5 | 5 | ||||||||||||||
延斯·埃里克森(丹麥) 梅特·施約達格(丹麥) |
15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