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新潮,又稱85美術新潮85新潮美術運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興起於1985年前後,至1989年到達高峰[1][2][3]。85新潮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界的一次重要轉折,由黃永砯王廣義等當時的一批青年藝術家主導,「現代主義」和現代藝術風格開始流行,標誌着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4][5][6][7]。85新潮美術具有文化啟蒙、政治批判以及思想解放的基本特質,成為1980年代「新啟蒙」的有機組成部分[5][6][8][9]

歷史背景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大陸進入撥亂反正時期,民間「新啟蒙」思潮湧現[10][11][12]。1979年,北京民間的美術團體「星星畫會」連同朦朧詩派的《今天》編輯部共同舉辦了《星星畫展》,展出了以追求自由與自我表現、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實驗作品,引起巨大社會反響,成為中國當代美術的開闢者[13][14][15]

此後,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民間新啟蒙運動的發展,當時的一批青年藝術家不滿於沿襲蘇聯模式的藝術風格以及當時流行的陳舊寫實主義路線,轉而從西方現代主義的風格中尋求出路,同時也對當時官僚的美展機制提出挑戰[2][5][7][16]。伴隨着保守的社會風氣鬆動,一場「先鋒」的美術運動在不斷醞釀中[2][3]

85新潮美術運動的一個直接導火索,是1984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而舉辦的「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這是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美展,在批判文革「極左」思潮的同時,要求倒退回到文革以前去,但年輕一代不願回頭,他們想要展示自己的東西[4][17][18]。此外,1985年,美國畫家、「波普藝術」運動代表人物羅伯特·勞森伯格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美術展,給當時的中國藝術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吸引了逾30萬人次的觀眾,進一步催生和推動了85新潮[19][20][16]

運動概況

 
前身為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是85美術新潮的策源地之一[2][7]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為浙江美術學院),是85美術新潮的策源地之一[2][7][21]。1985年前後,大量西方文化與思潮的湧進中國大陸,中國美院當年的畢業生作品及答辯突破了文革意識形態的重壓,將藝術迅速帶進波普藝術的厭世和冷漠的表達,呈現出對傳統藝術風格的逆反,也遠離了當時學院教師對學生展現藝術熱忱的期望,繼而引起廣泛討論[2][7][22]。1985年《美術》雜誌第九期刊登了題為《浙江美院的一場辯論》的文章,對此進行了綜合報道,並將這一屆的畢業作品幾乎全部刊發,引發全國性影響[2][7][21][22]

此後,1985年至1989年,中國的新生藝術對以往的官方「現實主義」進行強力反撥,從文化觀念上展開了對社會現實和傳統文化的歷史批判,期間更多借鑑的是西方現代藝術的觀念與手法,同時也導致了一些「去中國化」現象的出現[6][23][24]。僅在1985年和1986兩年間,即有大約80多個新興藝術群體成立,遍佈中國大陸20多個省市,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西藏青海等邊遠地區[24]

1985年12月2日,張培力、耿建翌、宋陵等十幾位藝術家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85新空間畫展」,展覽一共展出了50餘件作品,引發轟動[21][25]。1983-1986年興起的以黃永砯為代表的「廈門達達」,是85新潮運動的重要流派,也是最具顛覆精神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受到「達達主義」的影響,曾在完成作品後又把作品全部焚燒[8][26][27][28][29]。此外,較為活躍的中國南方藝術團體還包括「池社」、「南方藝術家沙龍」、「M藝術群體」等[6][9]。新潮運動的代表作品還包括「北方藝術群體」的王廣義創作於1989年的《國際會談-必要的會談》、谷文達創作於1984年至1985年的《遺失的王朝-靜則生靈》、紅色幽默小組創作於1986年的《75%的紅,20%的黑,5%的白》、張培力創作於1987年的《X》等[2][7][30]

1989年2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將85新潮運動推向了高潮,共展出全國186名藝術家的293件作品,包括「中國第一代當代藝術家最重要的代表作」,回顧與總結了85新潮美術[3][4][6][31][32]。但同年爆發的「六四事件」導致85新潮美術運動戛然而止[8][33]

代表人物

 
黃永砯等人創立的「廈門達達」,是85新潮運動中最具顛覆精神的一個藝術流派,受到「達達主義」的影響,他們曾在完成作品後又把作品全部焚燒[7][26][28][29]

85美術新潮的代表人物和重要推動者包括:

影響及後續

 
2012年建立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由2010年上海世博會未來館擴建而成,其前身是1985年的上海南市發電廠主廠房及煙囪[36]

85美術新潮標誌着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和文化轉型的開始,具有啟蒙和思想解放特質,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次創作高潮和重要轉折點[1][2][4][5][6]。期間湧現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品和藝術家,影響和改變了中國藝術的走向和格局,以及其與世界藝術的關係[4]高名潞等人認為,85新潮運動是激烈的「反傳統」運動,它反的不僅僅是毛澤東時代的藝術傳統,而是全部的文化傳統,而這種激進的思潮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紀初呂澂陳獨秀魯迅等人發起的「美術革命」[24][37]

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的數年間,乃至整個1990年代,新潮美術都處在一個「地下」或「半地下」的狀態[8][18][33]。自1990年代起,85新潮時期的大量作品或被遺棄,或散落在海外,已經構成中國文化史上一個巨大空白[1]。與此同時,90年代之後,市場化對85新潮美術的一代藝術家帶來了較大衝擊,他們不適應批量生產,自身被邊緣化,但藝術產業需要明星,這和他們「不搭界」[32]

2006年,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曾舉辦「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31]。2007-2008年,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85新潮藝術作品展覽,成為自1990年代以來關於新潮藝術作品的第一次深入、完整的展覽[1][31]。此後,中國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於2013年11月在北京舉辦了「85與一所藝術學府」展覽[2][7][38]。如今,85美術新潮在某些時候被用來指向反學院、反體制的意識形態思潮[7]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04) (中文).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为艺术战!85与一所艺术学府. 中國美術學院. 202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6) (中文). 
  3. ^ 3.0 3.1 3.2 康犖. 尤伦斯,离开真的残酷吗. 人民網. 《京華周刊》. 2011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4. ^ 4.0 4.1 4.2 4.3 4.4 李惠子. 中国当代艺术被忽视的历史. 南方美術. 《瞭望》. 2012-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04) (中文). 
  5. ^ 5.0 5.1 5.2 5.3 熊雲皓. “85新潮”: 一场不彻底的思想启蒙运动. 《大藝術》. 《中國美術報》. 2017-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6) (中文). 
  6. ^ 6.0 6.1 6.2 6.3 6.4 6.5 曾毓坤. 访谈︱超越“85新潮”:1980年代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 澎湃新聞. 202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李健亞. 中国美术馆“重返1985”展上世纪艺术新潮. 人民網. 《新京報》. 2013-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8. ^ 8.0 8.1 8.2 8.3 黃專. 作为思想史运动的85新潮美术. 新浪. 《文藝研究》 2008年第6期. 2015-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6) (中文). 
  9. ^ 9.0 9.1 杜夢茜. 为何要不断重访80年代?. 中央美術學院. 《美術館》2020年第3期.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中文). 
  10. ^ 陳彥. 意识形态的兴衰与知识分子的起落—— “反右”运动与八十年代“新启蒙”的背景分析. 《當代中國研究》. 2007年, (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8). 可以毫不誇張地斷言,肇始於70年代末的這場思想運動,是中國自「五四」以來最壯觀的知識革命。不僅在推動中國人走出愚昧主義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為影響深遠的中國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 
  11. ^ 張海濤. 20 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新启蒙运动及其中断的文学后果 (PDF). 《社會科學家》. 2009-05, (14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4-18). 80年代的中國思想界醞釀着一場類似於五四啟蒙運動的新的思想解放運動。一般情況下,人們將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稱之為中國的「新啟蒙運動」。 
  12. ^ 吳偉. 70年代末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紐約時報》.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4) (中文). 1970年代末,在毛派分子「四人幫」被逮捕之後,中國興起了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這場以「真理標準大討論」為起點的思想啟蒙,是此後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序幕和思想準備,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史上具有重大影響。 
  13. ^ 一群北京文青冲上街头,让中国人记了40年. 澎湃新聞. 2020-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中文). 
  14. ^ 1979-1989年新美术大事回顾 从“星星美展”到“现代艺术大展”. 博寶資訊網. 《美術報》. 2016-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中文). 
  15. ^ 瑞迪. 公民论坛 - 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星星画展的破茧而出与落幕.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中文). 
  16. ^ 16.0 16.1 那一年,我们是否看懂了劳森伯格. 鳳凰網. 《南方周末》. 2016-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3) (中文). 
  17. ^ 萬靜. 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孵蛋、枪击、避孕套. 藝術檔案. 《南方周末》. 2009-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1) (中文). 
  18. ^ 18.0 18.1 彭越. 谈艺术的越界. 南方美術. 2012-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1) (中文). 
  19. ^ 武靖雅. 30年后,曾推动了“85新潮”的劳森伯格再度“回到”中国. 界面新聞. 2016-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3) (中文). 
  20. ^ 劳申伯格影响了“85美术新潮”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与进程. 雅昌藝術網. 國際在線.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3) (中文). 
  21. ^ 21.0 21.1 21.2 黃茜. 从林风眠到具象表现主义:中国美术学院86年油画之路. 中國美術學院. 201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3) (中文). 
  22. ^ 22.0 22.1 高名潞. '85 新潮美术运动1977-1989. 藝術檔案網. 2008-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23. ^ 陳宗光. 重塑当代——“85”新潮美术十年. 1995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24. ^ 24.0 24.1 24.2 高名潞; 朱其. '85新潮. 藝術檔案. 2009-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25. ^ 呂澎; 易丹. 85新空间画展. 99藝術. 《中國現代藝術史》. 2009-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3) (中文). 
  26. ^ 26.0 26.1 徐佳和. 中国并非没有达达主义,只是迟到了60年. 澎湃新聞. 2016-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30) (中文). 
  27. ^ “‘八五新潮’与中国当代美术史写作”研讨会. 湖北美術館. 2010-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28. ^ 28.0 28.1 回望85:制造混乱→微言大义. 人民網. 《新京報》. 201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29. ^ 29.0 29.1 关於厦门达达. 廈門達達.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英語). 
  30. ^ 舒群. 北方艺术群体和’85美术运动. 藝術檔案. 當代藝術與投資. 2009-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5) (中文). 
  31. ^ 31.0 31.1 31.2 武漠. 19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研究(节选).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大學與美術館》總第五期.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3) (中文). 
  32. ^ 32.0 32.1 王晶晶. 中国现代艺术展二十周年纪念——这一次,可以掉头?. 《中國青年報》. 2009-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33. ^ 33.0 33.1 专访费大为:85新潮 超越时代的激情. 99藝術網. 今日藝術網. 2015-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34. ^ 34.0 34.1 王南溟. 策划人的学术性:高名潞与栗宪庭. 藝術檔案. 201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35. ^ 率先吹响85美术新潮号角的人. 南方藝術. 藝術國際.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36. ^ 美术馆空间:以艺术的方式激活城市.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 《文匯報》. 2023-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1) (中文). 
  37. ^ 魯明軍. “美术革命":当代的预演与新世界构想. 99藝術網. 《文藝研究》. 2018-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 
  38. ^ 85’与一所艺术学府. 中國美術館. 2013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