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rW 36型50毫米迫擊炮
LeGrW 36型50毫米迫擊炮(德語:5cm leichter Granatenwerfer 36 )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種輕型迫擊炮。
Granatenwerfer 36 | |
---|---|
類型 | 迫擊炮 |
原產地 | 德意志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36 – 1945 |
使用方 | 德意志國 保加利亞 斯洛伐克 |
參與戰爭/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萊茵金屬 |
研發日期 | 1934 |
生產日期 | 1936-1945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4 kg (31 lb) |
槍管長度 | 465 mm (18 in) |
操作人數 | 2 |
炮彈 | 0.9 kg (2 lb) TNT 裝藥 |
口徑 | 50 mm (1.97 in) |
射擊仰角 | 42°到 90° |
迴旋角度 | 33°到 45° |
射速 | 15-25 發/每分鐘 |
槍口初速 | 75 m/s (246 ft/s) |
有效射程 | 50 m (54.7 yd) 最小 510 m (557.7 yd) 最大 |
最大射程 | 520 m (568.7 yd) |
歷史
1934年萊茵金屬公司開始着手於設計這種迫擊炮,1936年後投入使用。這種武器的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比手榴彈射程更遠的投擲武器,直到1938年以前它使用的都是可以伸縮的炮筒,1941年後發現這種複雜的設計和最初的設計意圖不符。它的火力太弱,射程也太近,最初被用作排一級步兵單位的支援武器。每個標準德國步兵排中有一個炮兵班負責攜帶一具LeGrW 36型50毫米迫擊炮。1941年後停止了生產,第二年前線部隊漸漸地不再配備這種武器。 不過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以前,二線部隊和駐軍還是在使用它。為替換50毫米迫擊炮,德軍有時使用俘獲的法國或蘇聯50毫米迫擊炮。[1]不過,由於僅需兩名士兵就可以攜帶這種輕巧的武器,而且它的威力及射程要比步兵班中的其他武器更大,在戰爭的剩餘時間裏還是有很多部隊在使用。
外部連結
參考
- ^ lexicon-der-Wehrmacht.de. [2010-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 Gander, Terry and Chamberlain, Peter. Weapons of the Third Reich: An Encyclopedic Survey of All Small Arms, Artillery and Special Weapons of the German Land Forces 1939-1945. New York: Doubleday, 1979 ISBN 0-385-15090-3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LeGrW 36型50毫米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