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It's gonna be awesome/國民黨在中南部掀起的爭議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12月18日) |
高雄氣爆
因「公文字數之爭」、「三不原則」、「石化專區爭議 (以高雄氣爆作為討論產業政策的機會)」、「不要搭舞台給高雄市政府」、「高雄氣爆才死四十幾個」、「中央政府卸責爭議 (以高雄氣爆作為討論公共安全政策的機會)」、「蔡英文政府上任前台灣中油對於後勁第五輕油裂解廠議題的態度」等事件而引發爭議。
大埔事件
2010年6月9日,苗栗縣政府在佔百分之九十八當地地主同意區段徵收並完成抵價地申請後,進行整地工程[1],同時對於在區內尚未同意徵收農戶但已被強制徵收的農地上,在即將收成的稻田中直接執行整地施作公共設施工程,破壞了徵收範圍的稻田,引發抗爭<[2],經媒體報導[3]與批判,引發後續一連串公民團體的抗爭與全國性的聲援,要求修改法令[4]。事後內政部和苗栗縣政府依照行政院時任院長吳敦義指示,和自救會達成共識,劃定專區配農地給自救會。2013年則因為都市計劃變更致生計劃道路上建築的拆除事件。4戶被拆遷戶控告內政部區段徵收違法,2014年1月3日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宣判,判決張藥房、朱樹、黃福記及柯成福4拆遷戶勝訴,其他駁回。2014年1月28日內政部決定不上訴。[5]
重北輕南
臺灣南北經濟差距的背景有國民黨長期重北輕南政策的影響。[6]:85-86
根據統計從1980年到2012年間,北部縣市總人口增加三六八萬,中部縣市增加一一四萬,南部縣市增加八十六萬,長期的趨勢是南部人口成長比中部低,中部又比北部低,此現象被認為是與中央政府整體國土規劃與產業佈局的結果有關。[7]
國家原住民族博物館
原民會宣佈國家原住民族博物館落腳高雄澄清湖[8]。 國民黨立委質疑國立原住民博物館選址高雄有政治考量,甚至揚言刪減經費[9][10]。
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劃
高雄市政府與馬英九政府曾為了電廠1~4號機組除役後將改建為兩座機組或四座機組爭論不休。高雄市政府認為原有四部機組除役後,只能新設立兩部新機組;馬英九政府則認為原有四部機組除役後應該新設立四部燃煤機組。馬英九政府此舉引起眾多地方人士群起批判。
南電北送
2009年,南部的所有電廠之年發電量為1358萬千瓦,而南台灣用電量為975萬千瓦,惟北部發電量則呈現供不應求。於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當時的中央政府仍持續於南部興建燃煤電廠,引發爭議。為此,高雄市長陳菊曾公開表示:「若大林電廠擴建案只是為了掩蓋『南電北送』,高雄人沒法接受。」[11]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風波及爭議事件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風波及爭議事件,列舉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臺北市市長選舉之連勝文與柯文哲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與支持者的相關事件。
「六輕十年 雲林人更長命」
2010年11月,中國時報以「六輕十年 雲林人更長命」為標題報導環保署長沈世宏的言論。
署長提出雲林人在六輕興建的十年中壽命延長了兩百多天,並試圖暗示興建六輕所造成的後續效應對雲林人的健康並非有害甚至有其益處,稱之為《六輕延年益壽論》。此舉引起民眾反譏,「環保署為公平起見,不讓好處由雲林人獨享,八輕必須在台北市內興建以達公平正義」。
後因遭反彈,中國時報全面撤下此報導,網絡上已查不到此報導,只有民眾自行備份網誌。立法委員劉建國因在立法院以此新聞質詢環保署長沈世宏,為唯一有此新聞備份的正式政府單位。 [12]
相關爭議內容,環保署亦發佈新聞稿『回應有關「六輕十年 雲林人更長命?--沈世宏的推論謬誤」乙文』,對外說明「沈署長只是嘗試提醒大家,任何問題不是只能從一個面向或某個角度觀察而據以作成結論。」[13]
沈世宏離任後連同總統府前發言人范姜泰基和前新竹市長許明財分別出任中油轉投資的森霸電力、淳品公司、環能海運的董事長。[14]
潮寮國中小環保議題
2009年1月9日,高雄縣潮寮國中、潮寮國小受到臭氣外洩影響,師生們淪落至到必須遷校上課。環保署長沈世宏在接受立委質詢時,表示是因為潮寮國中的新校長鼻子比較靈,才會把事情鬧這麼大。 [15]
媒體報載之後,環保署長沈世宏發新聞稿『以鼻子靈卸責?環保署長對曲解事實的報導表達遺憾』對外說明,強調當時的答覆原文是「潮寮國中校長最近才來,本身嗅覺敏感度很高,她很關心學生受到影響,自己也認為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所以一旦她有這個事情的時候,就積極因應」,自認「站在政務官向立法院及國人負責任的立場充分說明,惟恐不夠詳盡,並數度主動補充說明,無非是想就所知情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國人瞭解真相」[16]。
「在中南部做軌道運輸,根本毫無意義!」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公開批評民進黨提出的前瞻計劃時表示:「在中南部做軌道運輸,根本毫無意義!」[17][18][19][20]
隨即有人民投書報紙表達南方心聲:
“ | 難道中南部只能配得上污染的重工業?或是像國民黨立委羅明才說的,中南部鄉下人只能「拿着鋤頭,搭捷運去種田」? 這種帶着天龍思想的發言,讓人擔心這種重北輕南之人如果真的選上國民黨黨主席,是不是也只關心北部黨員,北部以外的黨員就都無足輕重。前瞻計劃的目的是希望透夠基礎建設協助產業轉型升級,平復城鄉差距,減低長期南北發展不均的狀況,提升台灣整體的競爭力與發展。筆者本身為中部子弟,對於利於家鄉的發展樂觀其成,可惜現在建設討論落入口水戰,中南部鄉親還必須被貼上「沒資格搭捷運」的標籤,真的讓人氣憤。而當黨內同志郝龍斌和羅明才講出如此「天龍思考」的歧視性發言時,同黨中南東部委員居然也沒有為自己鄉親喉舌,實在不配為合格的民意代表。 | ” |
——廖英哲/教師 2017 |
「中南部都鄉下拿鋤頭戴斗笠」
“ | 建設有輕重緩急,人口稀少的中南部鄉下,卻要把捷運延伸,「拿着鋤頭,搭捷運去種田嗎?」,捷運完工後的保養才是災難開始,甚至可能變成蚊子工程,這是負責任計劃非綁樁計劃。[22] | ” |
——國民黨立委 羅明才 2017 |
此話一出隨即有從小在南部長大的媒體人投書表示抗議:
“ | 有份針對「前瞻基礎建設」所做的民調亦顯示,支持軌道建設的比例有5成多,但在台北、新北卻只有4成的人支持。也就是說,有些人的想法是雙北有捷運就好,其他縣市就不必了,就算蓋了捷運,縣市政府你養得起嗎?這心態充滿階級歧視,唯雙北獨尊。甚至國民黨立委羅明才口出狂言:中南部蓋捷運是要拿鋤頭坐捷運去種田嗎?同樣納稅、同樣生活在台灣,南北居民卻是兩種不同的風景和待遇。 | ” |
——資深媒體人 王時齊 2017 |
二度提及「鄉下都拿鋤頭戴斗笠」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提到,這種話羅明才先前才講過,「今天審法條再講一次,還得意洋洋!」並感嘆,「中南部拿鋤頭凍田水養出這樣心態的國會議員!」[22]
高雄人比台北人短命
2014年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中華民國國慶日前夕為了拉抬國民黨籍高雄市長參選人楊秋興的氣勢,在中常會痛批,高雄市長陳菊沒有用心推廣大眾捷運,導致高雄市民的平均壽命短於台北市民。對此,高雄市政府發言人丁允恭怒斥,馬英九的言論是踐踏高雄人的「夭壽話」。[24]
丁允恭認為,馬英九所謂高雄人愛騎機車,造成空污、車禍死亡率高,導致高雄人平均壽命少於台北人等言論,根本是扭曲事實、踐踏高雄人。丁允恭表示,國家不公平的產業政策,讓高雄石化業林立,雖然陳菊市長已努力綠化環境,但仍不敵重工業為高雄帶來的環境安全成本。他呼籲,中央政府應趕快承諾石化遷管期限,讓中央地方能盡快合作解決高雄石化業問題。[24]
馬英九此話一出,各方譁然,在全台掀起巨大爭議;「格局小」、「無同理心」、「拿生命開玩笑」......,批判聲浪不斷,甚至把馬英九總統與中國大陸以「何不食肉糜」一語出名的晉惠帝同列。逼得國民黨當晚再發出《馬主席的談話對高雄市民充滿關切之意》澄清稿。[25]
「嘉義這個有問題又偏僻的地方」
在面臨2004年總統選舉的情況下,故宮南院的選址成為當時朝野政黨的選舉議題[26]。 時任立法委員洪秀柱曾表示:「設立故宮南院都是政治性的考量,選址時嘉義不是候選名單的第一名,但是嘉義縣長陳明文是民進黨內的重要政治人物,嘉義又是民進黨選票集中的重點區域,『因此選了這個偏僻又有問題的地點。』」[27]
台塑六輕
1990年10月20日,郝柏村在行政院院會中指示,認為有環保爭議的第六套輕油裂解廠是「政府核定的重大經建計劃,因此一定要建。國家建設所考量的是整體的利益,不能因一地或一少部分人利益而否決全民利益」。不顧民意反對之六輕建成後出現環保爭議,雖六輕約有六成的產品出口,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台灣的總排放量的1/5,每年產生1萬6000噸的硫氧化物與3340噸的懸浮微粒。[28]。
1990年8月郝柏村內閣指示以「檢肅流氓條例」對付環保、工運、農運人士,確保核四、六輕可以順利推動[29]1991年,郝柏村更以北宜高速公路要脅宜蘭人接受六輕,行政院直接刪除1992年的60億元北宜高速公路預算。至1991年6月行政院正式核定六輕設雲林離島工業區。第一階段宜蘭反六輕運動的主要的抗爭對象是當時臺灣最大企業台塑集團;第二階段的主要抗爭對象則是時任總統李登輝及行政院長郝柏村領導的中央政府。[30]
雲林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34,554 | — |
1986 | 34,612 | +0.2% |
1991 | 31,863 | −7.9% |
1996 | 32,118 | +0.8% |
2001 | 32,436 | +1.0% |
2006 | 32,968 | +1.6% |
2011 | 39,147 | +18.7% |
2016 | 45,126 | +15.3% |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6). |
當地以務農、捕魚等為業的居民起先「鑼鼓喧天歡迎六輕的來到,期盼風頭水尾的農漁偏鄉,搖身一變成工業重鎮」,但自完工以來大量的資金流動除了影響當地治安,與大自然接觸的農民發現在地環境生態、甚至自身的健康也走下坡,便逐漸傳出抗議聲浪,尤以許厝分校之遷校爭議為最。[31]六輕事後進行的補償方案與生態再造措施,也受到相當多的正反論調的討論和檢討。
「全台各縣市家庭可支配所得」的資料中,雲林縣很多年都在最後一名左右,這顯示出雲林縣的貧窮情況十分嚴重,並沒有如同當年六輕動工前中央政府官員保證的那般因六輕而脫離貧窮。[32]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
航權分配重北輕南
“ | 台灣整體觀光產業的發展,可以用南台灣民眾四十年來一句形象的概括表述,即,重北輕南。兩岸航班有670班,自由行城市有23個,然而,高雄分配到的則不到67班,不到總數的十分之一,但是,整個南台灣有660萬人口,這樣的比例對南台灣民眾來說,顯然不公平。此外,大陸赴台自由行城市有23座,直飛高雄的則不到一半。 目前,赴台旅遊的團客正在減弱,而自由行的旅客正在上漲,在這種背景下,自由行能赴高雄的航班竟占不到23座城市的一半,航班占不到十分之一,那麼,這顯然就成為南台灣的劣勢。要解決這種劣勢,最重要的是增加航班的飛行密度。23個城市每周至少應能保證兩班飛高雄的飛機;另一方面,對外的航班則要讓高雄至少佔到四分之一,這才是台灣的南北雙核心,台灣南北觀光業才能均衡發展。[33] | ” |
——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高雄漢王洲際飯店和墾丁天鵝湖飯店董事長 林富男先生 2013-11-29 |
2014年8月,行政院官員到訪高雄聽取在地觀光業者的意見,與會的在地觀光業者表示,高雄兩岸直航班機增加太慢,班次甚至不如台中,影響陸客造訪意願,也抱怨政府長期「重北輕南」,造成「南北失衡」,讓南部業者很難做。[34]
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對台的資源及產業佈局
早期國民黨政府的產業佈局策略,北部以知識密集產業為主,而中南部則以工業為主,其中高雄是發展重工業,相對地,台北則是發展商業聚落。而傳統工業發展在高雄的發展,例如:楠梓加工出口區,帶動台灣經濟的成長,卻也留下了污染給高雄市民承擔。 [35][36]
“ | 小時候被洗腦得很成功,儘管聞到臭味,仍然會覺得那是十大建設之一,很厲害。從來不曉得煙囪底下的人是怎麼過活的,也不知道那個地方叫『後勁』。[37] | ” |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邱花妹 |
高雄的環境污染
“ | 高雄市楠梓區揭開序幕。很少人知道,位於此地的中油高雄煉油廠,已是全國最大土壤污染控制場址。五輕在這裏運作了25年,11月1日高雄煉油廠關廠後,中油卻必須耗費100億元公帑,長達二、三十年時間,才可能完成污染整治,而這還只是保守估計⋯⋯ | ” |
——報導者 2016年8月 |
發生在1988年8月15日。當時任職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工程師林英傑,在宿舍抽煙引發氣爆,全身85%燒傷。一個尋常的雨前低壓日,抽根煙竟然引發爆炸,後勁居民憤而以「公共危險罪」控告中油。 [38]
這場爆炸的幾年前,後勁就曾發生離奇事故。早在1983年,有一位歐巴桑在半夜點蚊香,結果因為油氣引發大火,歐巴桑雙腿燒傷,「阮後勁社人都在這種驚恐中過日子啦!你說,這種日子怎麼過?明明離煉油廠還有一段距離,抽根煙、點個蚊香,就有性命之危,這是什麼樣的居住環境? 」,一名後勁居民這麼說。 [38]
高雄市楠梓區,昔日以經濟部設立的楠梓加工出口區、中油設立的高雄煉油廠聞名,成為當年經濟起飛的象徵;多年後卻成了污染土地的代名詞。先後容納一輕 (1968年啟用)、二輕(1975年啟用)、五輕(1994年啟用)等四十幾座大型工場的高雄煉油廠,更成為官方認證的最大污染區域。 [38]
石化業對空氣和水造成嚴重污染,廢氣排放時可產生三百種以上的污染物,廢水排出則連帶有機化合物,每一項都是高致癌物質。2000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公告施行前,後勁居民只聞空氣中的酸臭,不知道這座龐大廠區的地下世界,已變成後代子孫的最大惡夢。 [38]
2002年,後勁地區選出的市議員黃石龍接獲中油員工密報,才知道煉油廠P37油槽因破裂嚴重漏油。經過確認,該油槽漏出原油高達2萬7千850公秉, 等於漏掉140座加油站的油量,其後中油公司只挖除地表約30公分表土,即宣稱整治完成。高雄市環保局因而報請環保署,在隔年公告P37油槽區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這也是《土水法》公告施行後,第一個遭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的國營事業。對照五輕建廠前,中油公司曾信誓旦旦做好環保的宣示,實在是莫大諷刺。 [38]
臺中發電廠
臺中發電廠,又稱臺中電廠、臺中火力發電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龍井區的火力發電廠,隸屬於臺灣電力公司,以煤炭為燃料。廠址位於臺中港南端,於1986年開始興建計劃,緊鄰大肚溪出海口北岸,西鄰臺灣海峽,廠區面積277.5公頃,儲煤場面積68公頃,用地由臺中港抽砂回填之海埔新生地,於發電廠北方建有卸煤碼頭供運煤船使用。燃煤機組、燃氣渦輪機組及風力發電機組的總發電功率為5,824MW,在2017年被超越後,則是世界第二大燃煤火力發電廠,同時也是台灣發電量最大的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亦為世界第一[39]。廠區煙囪高250公尺以利燃煤廢氣排放擴散之效果。
2017年11月,國民黨立委盧秀燕、江啟臣先後表態參選台中市長,兩人異口同聲批評台中空污急遽惡化。[40]台中市長林佳龍回應指出,台電已投資92億要更新1-4號機組設備,規劃投入140億興建室內煤倉,提高生煤品質,紫爆時協調降載等,台電也已規劃在2025年,以2座燃氣鍋爐取代4座燃煤鍋爐[40],並且呼籲「用汗水取代口水」。[40]
癌症發生率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教授莊秉潔在臉書貼文公佈,最新的全癌症死亡率分佈地圖(1972-2011)。並表示大家可以看到中雲嘉持續惡化中(貼文裏面的照片圖為年齡標準化後之死亡率。[41])
莊秉潔教授指出,台北在1981年許多鄉鎮不是紅色就是紫色,分別代表全台最高的10%或顯著高的鄉鎮。但自從1980後工廠遷出台北及1997後台北捷運陸續通車後,其癌症相對於全台就開始減少了。已經有不少行政區成了代表最低10%的鄉鎮區的白色或顯著低的黃色。但是中雲嘉就正好相反。[41]
“ | 你要問我為什麼?這絕對與環境變化習習相關。台中電廠1991年開始陸續商轉、六輕工業區工廠1997後陸續商轉。當然還有許多電弧爐業、玻璃工廠等高污染的工廠進駐。其燒生煤排放的重金屬、戴爾辛隨着煙流沉降在表土。它們的飛灰及底灰,如沒處置好,隨處堆棄。從土壤之檢測資料,表土5cm之各種重金屬常比30cm之土壤來的高。
這表土較高的現象,代表是這些致癌物質是因空氣污染沉降在表土所造成的。而這骯髒的表土,風一吹,可以到你的碗裏、或你在外面工作、你手髒了沒洗乾淨而食入。也可能沈降在農作物上,而進入我們的食物鏈中。而我們中部又不常下雨,也幾乎沒有大颱風,可以將沈降在表土的污染物洗乾淨或沖到台灣海峽。所以這些表土的污染持續累積,污染越來越嚴重。當然您亦可能直接吸入致癌的空氣。[41] |
” |
——莊秉潔 2016/04 |
臺北市於天橋、地下道裝設冷氣
2014年父親節當天,ETtoday新聞雲報導標題為《台北好有錢!市府砸70萬幫天橋電梯裝冷氣》的新聞。後來該新聞引起全台民眾廣大迴響。[42]
台北市新工處指出,人行陸橋、地下道電梯都是戶外型式,均採玻璃外殼,透視性較佳,相對阻絕日照輻射熱效能較差;所以在夏季日照充分下,不同方位的電梯車廂內溫度較室外溫度可能高出5至10度,這種環境條件不適合民眾使用。[42]
此舉遭評是有錢沒地方花,浪費能源,「天龍國心態」。民進黨議員劉耀仁痛批,「天龍國人民比較嬌貴,不能耐熱嗎?坐一趟15秒就會熱衰竭嗎?」裝設冷氣,不僅維修費、電費是多餘開銷,還會浪費能源。[42]
然而,北市除彩虹人行陸橋與酒泉街人行陸橋興建時,電梯已設置冷氣機外,北市府已經於當年一月再投入68萬元,在中華路人行陸橋、台大醫院前人行地下道、台北榮總前人行地下道、騰雲人行陸橋、行善人行陸橋及南港軟件園區人行地下道等6處電梯冷氣,共設置11台冷氣機。[42]
高雄捷運
1998年行政院決定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辦理,1999年經甄選後由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興建初期路網,並於2008年3月9日開始正式通車營運。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則只負責路線規劃與興建監督,不負責興建。與臺北捷運營運模式不同之處在於,路線的興建與通車後的營運,皆由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組成的「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其興建、營運特許期限共36年(由簽約起算而非營運起算)[43],高捷公司需負擔鉅額的折舊攤提及利息費用[44],營運5年以來,虧損嚴重,瀕臨破產邊緣,以致須於2012年9月函請高雄市政府修改BOT合約[45],並在各車站爭取額外收入和實施削減成本的措施。此外興建捷運當時政府亦提供三大土地開發案,來作為交換條件,以增加民間參與誘因[46]。
2008年自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任內再也沒有通過任何一個高雄捷運建設包含延伸案。[47]然而,其任期中每年核定一條台北捷運路線[48][49]。
2015年台北市財政局長陳盈蓉表示,「除健保費外,捷運『一年一條通』高額的建設費也讓財務有些吃重,但如今捷運路網已大致完成[47]。」
貧富差距加大
2017年11月1日,報導者出版了《廢墟裏的少年-兩萬名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專題報導,[50]
報導中提到:長期以來,資源豐厚的台北市,60多名社工的後追案量是280人;反觀高雄市後續追蹤人數高達620人,卻只委由8名社工追蹤輔導,同時這群後追社工還必須負擔家庭輔導等其他業務。[51]全國貧窮比例最低的台北市卻享有全國最豐富的社會福利資源。
來自雲林的立委劉建國,是少數理解在脆弱家庭成長是什麼模樣的成人。父親在他8歲時過世,不識字的母親一人做工幫傭扶養5個子女,劉建國還記得他得負責騎腳踏車到廟裏領紅包、棉被、米和醬油,他求學階段被歧視,目睹母親被欺負,「那時的我,其實就是高風險家庭的孩子。」那不單只是窮困,那種困是「負」的,負到當少年有一點行為能力時就得扛,或是想逃。
過去20年,這個問題在惡化中,劉建國觀察到,雲林增加了「三多」:單親外配多、隔代教養多、失業者多;他們共通的處境是近貧。他說,雖然家貧不一定失去功能,但只要主要照顧者罹病或失業,整個家就深陷困頓,「而且在六都之後,城鄉差距,愈差愈大,愈來愈恐怖,愈來愈離譜。」[50]
— 《廢墟裏的少年-兩萬名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報導者
柯文哲
柯文哲曾在馬英九政府任期間表示:
“ | 為什麼說這場選舉主張「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有個數字,台北市民的平均壽命比台東縣人的平均壽命多8.2歲,這合理嗎?繳同樣的健保費,繳同樣的稅,台北市民的平均壽命比台東多8.2歲,台灣實在貧富懸殊,台灣經濟發展有一點點,「但不能窮人更窮,有錢人更有錢,這是你要的經濟發展嗎?」台北市不能永遠再當天龍國,台北市應該把它的建設成果分享到全台灣、把台灣拉上來;一條台北捷運信義線的總費用,超過雲林縣的經濟總費用,合理嗎?不應該這樣![52] | ” |
——台北市長參選人 柯文哲 2014年1月20日 |
陽明醫院宜蘭院區
前中國國民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曾在立法院多次提案將陽明醫院宜蘭蘭陽院區「縮減規模」,蘭陽院區床數從625床降為502床,總員額也由1515人降到1000人,並附帶要求「廢除新民院區」,以及陽明醫院「不得擴建」,引發爭議。[53]
參見
參考文獻
- ^ 大埔拆遷案 居民不解外地抗議者
- ^ 謝雯凱. 2010台灣回顧:苗栗大埔粗暴徵地良田盡毀 徵收失土地正義. 環境資訊中心. [2013-08-04] (中文(臺灣)).
- ^ 管中祥. 當公民新聞超越主流媒體.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2010-07-04 [2013-08-04] (中文(臺灣)).
- ^ 行政院. 行政院會通過「土地徵收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苦勞網. 2011-08-25 [2013-08-04] (中文(臺灣)).
- ^ 大埔區段徵收案 內政部決定不上訴. 內政部. 2014-01-28 [2014-04-30] (中文(臺灣)).
-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 Google Books. [2017-12-17] (中文).
- ^ 鄧瑞兆; Teng, Ruey-Jaw. 高雄都會區產業發展與人口就業之研究. Chung-Hua University Repository. 2014-06-26 [2017-12-17] (中文).
- ^ 余曉涵. 原民會宣布 原民博物館落腳高雄澄清湖 - 重點新聞. 中央社即時新聞 CNA NEWS. 2017-09-21 [2017-11-04] (中文).
- ^ 藍委擋原博館擇址高雄 高市府:深感遺憾. 蘋果日報. 2017-10-11 [2017-11-04] (中文).
- ^ 楊濡嘉. 原博館落腳高雄 藍委質疑政治考量 - 高屏離島 - 地方. 聯合新聞網. 2017-10-11 [2017-11-04] (中文).
- ^ 〈南部〉大林電廠擴建決議 陳菊︰無法接受 - 地方.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09-06-06 [2017-11-08] (中文).
- ^ 沈世宏:六輕十年 雲林人更長命。. 中國時報,備份者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2010-11-12 [2010-11-12] (中文(繁體)).
- ^ 回應苦勞網及環境資訊中心論壇有關「六輕十年 雲林人更長命?--沈世宏的推論謬誤」乙文. [環保新聞專區]. 2010-12-01 [2017-11-11] (中文).
- ^ 周義朗. 中油轉投資公司爆酬庸鄧振中:予以尊重 - 即時新聞 - 20150309 -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2015-03-09 [2017-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中文).
- ^ 環保署長怪新校長鼻子太靈?! 潮寮民眾問:邏輯在哪?. NOWNEWS今日新聞. 2009-01-09 [2009-01-09] (中文(繁體)).
- ^ 以鼻子靈卸責?對曲解事實的報導表達遺憾.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09-01-12 [2017-11-11] (中文).
- ^ 朱蒲青/台北報導. 【民報】郝龍斌批中南部不需要軌道建設 陳菊回嗆「飽漢不知餓漢飢」.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2017-05-10 [2017-08-22] (中文).
- ^ Storm.mg. 郝龍斌稱中南部不需捷運,陳菊痛批:飽漢不知餓漢饑!-風傳媒. Storm.mg. 2017-05-10 [2017-08-22] (中文).
- ^ 談前瞻 張景森開砲郝龍斌:你老爸六年國建也是騙人的 - ETNEWS政治. ETNEWS新聞雲. 2017-05-10 [2017-08-22] (中文).
- ^ 聯合新聞網. 8800億前瞻 郝龍斌批:中南部軌道建設無意義 - 前瞻條例重審查 - 要聞. 聯合新聞網. 2017-05-09 [2017-08-22] (中文).
- ^ 廖英哲/教師. 請跳脫天龍國思考 認真對待國家政策. 蘋果日報. 2017-05-10 [2017-11-12] (中文).
- ^ 22.0 22.1 「鄉下都拿鋤頭戴斗笠」 藍委:不用蓋捷運!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4-26 [2017-11-12] (中文).
- ^ 王時齊. 王時齊/若「前瞻」不叫前瞻,是否就能有便捷的日常? - 王時齊專欄. ETtoday新聞雲. 2017-06-29 [2017-11-12] (中文).
- ^ 24.0 24.1 馬英九為選舉扯高雄人短命 高市府:夭壽話!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4-10-08 [2017-11-12] (中文).
- ^ 社論 馬英九對高雄的另類「關切」.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2014-10-10 [2017-11-12] (中文).
- ^ 熊迺祺. 連戰:故宮遷台中 陳明文:腳涼了. 聯合報. 2003-12-23: B1.
- ^ 野島剛. 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2
- ^ 政府管不動 六輕變大怪獸. 商業周刊. 2010-06-28, (1179).
- ^ 李知了. 憶起陳定南與王永慶的六輕石化大戰. [HI-ON]鯨魚網站. 2014-08-10 [2016-10-03].
- ^ 李知了. 憶起陳定南與王永慶的六輕石化大戰. [HI-ON]鯨魚網站. 2014-08-10 [2016-10-03].
- ^ 張朝欣. 麥寮人的六輕 財神還是瘟神. 中時電子報. 2016-08-29 [2016-09-23].
- ^ 雲林窮得像非洲? 蘇治芬:盼林全擬「國家級脫貧策略」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04-17 [2017-11-12] (中文).
- ^ 郭至君 楊犇堯. 林富男:台灣陸客自由行須達每日五千人. 中國評論新聞. 2013-11-29 [2017-11-13] (中文).
- ^ 程啟峰. 平衡南北 江揆:跨部會推動. Yahoo奇摩新聞. [2017-11-08] (中文).
- ^ 赤蘭. 自由開講》柯市長,請正視台灣長期南北資源不均的代價.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2017-11-09 [2017-11-11] (中文).
-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雄學2.0」打造高雄的下一個百年. 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 2017-10-11 [2017-11-03] (中文).
- ^ 那些年,我們參與的失敗
- ^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文:陳怡樺(特約記者)何榮幸;攝影:余志偉、林聰勝(特約攝影記者). 我住在全國最大污染場址旁.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16-08-15.
- ^ Taichung. CARMA - Carbon Monitoring for Action. [2009-07-10].
- ^ 40.0 40.1 40.2 洪敬浤. 藍委批空汙 林佳龍:過去3年做到30年沒做的事 - 中彰投 - 地方. 聯合新聞網. 2017-11-02 [2017-11-13] (中文).
- ^ 41.0 41.1 41.2 台灣40年癌症地圖:台北是健康了,但中彰雲嘉卻變成「重癌鄉症」
- ^ 42.0 42.1 42.2 42.3 台北好有錢!市府砸70萬幫天橋電梯裝冷氣
- ^ 高雄捷運公司-使命與願景-公司緣起
- ^ 高捷虧損嚴重 淨值將歸零
- ^ http://mtbu.kcg.gov.tw/cht/news_content.php?sn=2014020501
- ^ 高雄捷運公司-土地開發
- ^ 47.0 47.1 陳熙文. 高捷不夠力?高雄副市長許立明:馬政府時代無作為 - 蔡政府推動前瞻 - 要聞. 聯合新聞網. 2017-06-28 [2017-11-12] (中文).
- ^ 周昭平. 吳敦義稱為高雄打底 劉世芳反批是笑話. 蘋果日報. 2017-02-21 [2017-11-13] (中文).
- ^ 吳亮儀. 郝:8年還債230億 北市舉債空間增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4-12-21 [2017-11-13] (中文).
- ^ 50.0 50.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17 文:李雪莉、簡永達;攝影:林佑恩、余志偉;設計:黃禹禛;共同採訪:楊智強;資料整理:陳貞樺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文:簡永達、攝影:余志偉、林佑恩. 【後安置篇】離院之後,一個人的戰鬥.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17-10-30.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聯合新聞網 楊濡嘉 2017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洪杯葛宜蘭陽明醫學中心? 網友1張圖讓你看懂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5-08-18 [2017-11-0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