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Waylon1104/原創條目15

法國大元帥元勛
克洛德·路易·埃克托爾·德·維拉爾
馬蒂格親王、維拉爾公爵、拉諾克勒侯爵
1704年的維拉爾,亞森特·里戈
出生(1653-05-08)1653年5月8日
法蘭西王國 法國穆蘭
逝世1734年6月17日(1734歲—06—17)(81歲)
撒丁王國 撒丁都靈
效命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
服役年份1671年–1734年
參與戰爭
參見列表:
獲得勳章

克洛德·路易·埃克托爾·德·維拉爾(法語:Claude Louis Hector de Villars;1653年5月8日—1734年6月17日),是一位法蘭西王國將領,曾擔任大元帥及攝政理事會委員、外交大使等職務,他被普遍視作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指揮官之一。

維拉爾出身貧困的貴族家庭,在法荷戰爭中表現突出履獲表彰。戰爭結束後,他前往奧地利巴伐利亞擔任外交大使,並在大土耳其戰爭中指揮巴伐利亞部隊。大同盟戰爭期間,維拉爾指揮騎兵部隊參與多場戰役,在戰爭結束後被派往維也納簽署停戰條約。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初期,維拉爾兵鋒直指維也納,但由於與盟國不合,他被路易十四調回國內鎮壓卡米撒派。1705年至1708年,維拉爾在整體戰略頹勢下擊退敵軍入侵,並屢次率軍入侵德意志南部。1709年,維拉爾擔任法軍主力軍團司令,在隨後的多場戰役中表現出色,讓法軍重奪戰爭主導權。之後,他擔任簽署拉什塔特和約的法方代表,並成為「攝政理事會」委員,輔佐年幼的路易十五。1733年,維拉爾被授與法國大元帥,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期間病逝,時年81歲。

早年

克洛德·路易·埃克托爾·德·維拉爾於1653年5月8日出生在法蘭西王國波旁行省穆蘭的一個貴族家庭中[1][2],父親皮埃爾·德·維拉爾侯爵是一名外交官,母親瑪麗·吉戈·德·貝勒豐(Marie Gigault de Bellefonds)則深入宮廷事務,他在兩個孩子中排行第二[3]。1670年,維拉爾結束學業,陪同叔叔聖熱蘭伯爵前往勃蘭登堡從事外交事務[4]。同年,他加入侍從隊,次年加入陸軍[2]。他在法荷戰爭初期擔任輕騎兵指揮官,在作戰中表現突出。之後,他被選入敕令部隊,在蒂雷納子爵麾下作戰,然後擔任信使前往馬德里[4]。1673年,維拉爾參與馬斯特里赫特圍城戰。1674年,他先在蒂雷納子爵麾下參與辛斯海姆戰役,然後在孔代親王麾下參與瑟內夫戰役,他在年底被任命為騎兵團團長[2][4]。1675年,維拉爾在聖奧梅爾作戰時,違背命令下令法軍左翼的騎兵發動進攻,打破奧蘭治親王威廉部隊的右翼[5]。之後,他轉調至克雷基元帥麾下,出色地執行多次突擊與伏擊戰[5]。維拉爾在戰爭中幾乎被所有法軍主要指揮官表彰,但因為戰爭大臣盧福瓦侯爵對他的個人仇恨,其軍銜並未晉升[5]

維拉爾在接下來幾年都未有所成,於1686年決定志願前往匈牙利,幫助哈布斯堡王朝對抗鄂圖曼帝國。路易十四起初不准其前往,但後來決定任命其為使節前往維也納[6]。之後,他成為巴拉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埃曼紐的好友,受後者之邀前往慕尼黑[7][2]。當馬克西米利安指揮部隊與鄂圖曼軍作戰時,維拉爾負責指揮其騎兵部隊,並在1687年8月12日的豪爾卡尼之戰擊敗敵軍[7][2]。1689年,維拉爾被召回法國後,因在瓦庫爾之戰表現出色晉升為準將[2]。1690年,他被任命為盧森堡公爵部隊的騎兵司令,在弗勒呂斯戰役斯滕凱爾克戰役下溫登戰役中表現突出[2]。1696年,他前往意大利地區作戰。戰爭結束後,維拉爾被任命法國駐維也納大使,並在其父死後繼承侯爵爵位[7][2]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入侵德意志

1701年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維拉爾此時正擔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他在傳遞數月的情報後,於同年6月18日被召回國,擔任尼古拉·德·卡蒂納元帥的參謀[8]。維拉爾對此項任命不太滿意,他對卡蒂納的能力不懷信心,而後者也很快因在意大利地區作戰不利被解職[9][10]。同年冬,法王路易十四召維拉爾至凡爾賽宮,任命他為軍團司令,負責入侵德意志與巴伐利亞部隊協同作戰[9]。與此同時,維拉爾在宮廷邂逅安熱莉克·羅克·德·瓦朗日維爾(Angélique Roque de Varengeville),雙方很快結婚並懷上一子[11]。1702年,維拉爾離開巴黎前往萊茵河流域,他被任命為卡蒂納元帥麾下的觀察部隊司令,而非原先預期的獨立軍團司令[11][12]。維拉爾對於再次在卡蒂納麾下服役相當不滿,他在接下來數月多次上書稱卡蒂納過於保守、遲鈍,未曾嘗試救援正在被敵軍進攻的蘭道[11]。起初路易十四與軍部部長沙米亞爾都傾向卡蒂納,直到同年8月底才改口,承認卡蒂納的作戰方針過於保守[11]。9月9日,蘭道城陷落。路易十四下令卡蒂納派出一支由維拉爾指揮的派遣軍團援助巴伐利亞[13][14][12]

 
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埃曼紐

維拉爾接到上級指示後,率領部隊深入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準備與巴伐利亞部隊會合[14]。然而10月上旬時,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埃曼紐告知維拉爾巴軍將不與其會合,而是前往蒂羅爾協助位在意大利地區的旺多姆軍團[15]。維拉爾對此十分不滿,但在法軍軍部的催促下只能繼續執行進攻作戰[15]。10月13日,維拉爾欺騙帝國軍,法軍不受抵擋地渡過萊茵河[15]。10月14日上午,法軍與帝國軍在弗里德林根堡附近相遇,法軍勝利並打通前往多瑙河的道路,維拉爾晉升元帥[13][16][6]。此役後,路易十四與維拉爾皆督促馬克西米利安·埃曼紐趕緊與法軍會合,但後者仍留在多瑙河流域,僅派遣三個騎兵中隊支援法軍[17]。維拉爾得知消息後暴怒,因為巴軍的消極讓他浪費了十五天的進攻機會[17]。除此之外,馬克西米利安·埃曼紐還要求維拉爾派遣10,000人接受巴軍指揮,防止帝國軍入侵巴伐利亞境內。維拉爾懷着對巴軍的反感,上書路易十四說明天氣惡劣不適合作戰,後前往梅斯進入冬營[17]

1703年2月12日,維拉爾再次率軍渡過萊茵河,準備與巴伐利亞軍會合[18]。3月9日,法軍攻下萊茵河重鎮凱爾[19][20]。與此同時,巴伐利亞軍佔領多瑙河上的數個重要節點。之後,維拉爾繞過帝國軍防線,跨越黑林山多瑙河移動,於5月9日與巴軍相遇[21][6]。維拉爾在兩軍會合後提出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法巴兩軍將分為兩支主力軍團,馬克西米利安·埃曼紐指揮的第一支軍團沿多瑙河左岸突擊帕紹和圍攻林茨,維拉爾指揮的第二支軍團沿多瑙河右岸進攻敵軍部隊,騎兵部隊則掠奪破壞沿途的所有事物,最後兩軍合併向帝都維也納進攻[22]。此時維拉爾的計劃看似具有可行性,旺多姆公爵的法軍部隊正從意大利向蒂羅爾地區進攻、巴登藩侯的帝國軍部隊遠在亞爾薩斯、奧地利地區的帝國軍正被匈牙利起義牽制、維也納的城防荒廢破敗[23][24]。維拉爾信心十足,寫到:「開戰第一天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佔據城外的反斜坡。[23]」然而維拉爾開始行動時,路易十四卻下令他將作為馬克西米利安·埃曼紐的副手指揮作戰;同時馬克西米利安·埃曼紐向維拉爾說明,由於巴伐利亞西方防線出現破口,他將放棄進攻轉而防禦[25]。維拉爾劇烈地駁斥馬克西米利安·埃曼紐的想法,但無能為力[25]。之後,維拉爾被勒令停留在烏爾姆多瑙沃特之間的多瑙河流域;巴伐利亞軍則突擊蒂羅爾地區,試圖與正在北上離開意大利的法軍會師[26][23]。9月1日,維拉爾與被逐出蒂羅爾的巴伐利亞軍會合,然後向奧格斯堡進軍[27]。9月9日,維拉爾觀察該城防禦工事後,決定放棄進攻行動[28]。之後,維拉爾得知斯蒂霍姆伯爵率1.8萬人啟程與巴登藩侯會師,於是下令迪松將軍率1.2萬人前往進攻敵軍後方,其餘部隊則進攻敵軍正面[29][30]。9月20日上午6點,迪松因信號問題過早發動進攻,被具有人數優勢的帝國軍擊敗,但隨後維拉爾率領的主力部隊抵達,包圍並擊敗敵軍[29][31]。此戰後,斯蒂霍姆伯爵率軍撤往訥德林根,巴登藩侯率軍撤往萊茵河方向,帝國軍的部署陷入混亂[29]。然而維拉爾與馬克西米利安·埃曼紐對隨後的作戰方向產生分歧,維拉爾主張追擊斯蒂霍姆伯爵,馬克西米利安主張圍攻奧格斯堡,最後維拉爾因兩者之間的個人矛盾被召回國[28][32]

安內攘外

 
維拉爾會見卡米撒派領袖讓·卡瓦利耶

1704年春,維拉爾被任命為剿卡米撒派司令,前往塞文山脈鎮壓新教叛軍[33]。他在分析形勢後,認為叛軍是倚靠着當地農民的支持才得以壯大,法軍需聯合當地富農、安撫一般農人、保衛皈依天主教之人,還要限制天主教徒的過激行為[34]。4月21日,維拉爾抵達尼姆,對當地反叛軍恩威並濟,在五個月內解決困擾法國宮廷兩年的大型叛亂[35]

1704年8月13日,法軍出乎意料地在布倫海姆戰役慘敗,聯軍收復被法軍佔領的德意志領地,聯軍統帥馬爾博羅公爵親率6萬兵馬、輔以巴登藩侯的4萬兵馬,準備經北方的摩澤爾河谷入侵亞爾薩斯[36]。維拉爾臨危受命,於1705年2月3日接管3.5萬人的萊茵軍團,對抗成倍的敵軍[37]。同年5月,維拉爾當下認為聯軍將對薩爾發動聯合進攻,於是將2.5萬主力野戰部隊部署在錫爾克萊班、前導部隊部署在布宗維爾、兩翼部隊部署在薩爾路易蒂永維爾,但最終馬爾博羅因後勤與戰略形勢選擇避戰,向北前往低地[37][38][39]。維拉爾緊接着向巴登藩侯的部隊進攻,於6月24日收復特里爾,然後於7月4日佔領6,000人駐守的維桑堡[40]。8月1日,巴登下令麾下部隊撤退到「斯托爾霍芬防線」。維拉爾立刻追擊帝國軍,於8月中旬入侵萊茵河東岸[40]。之後,維拉爾判斷法軍無法擊破敵軍防線,向後撤退一段距離,然後趁帝國軍圍攻阿格諾時,攻破前者在奧克費爾登的補給基地[40]。9月1日,軍部下令維拉爾轉為防禦,維拉爾後因天候不佳返回位在梅斯的總部準備下一年的作戰[40]

1706年春,巴登藩侯莫代爾河一線部署,並佔領阿格諾德呂瑟奈姆,封鎖著路易堡[41]。維拉爾的萊茵軍團與馬爾桑的摩澤爾軍團發動聯合攻勢,意圖將帝國軍擊出莫代爾河一線[41]。5月1日,維拉爾將總部移動至斯特拉斯堡。他向馬爾桑陳述進攻方案,先進攻德呂瑟奈姆、後朝阿格諾前進[42]。馬爾桑當即對維拉爾的計劃提出反對,認為計劃過於凶險,他不會將部隊投入不熟悉的地域[42]。維拉爾激烈地否認馬爾桑的想法,並怒斥後者過於膽怯[42]。之後,維拉爾親率200名擲彈兵及兩個騎兵中隊組成的小支隊,於5月6日攻下德呂瑟奈姆,後攻下阿滕[42]。5月12日,法軍攻下阿格諾[41]。法軍僅派出數百人投入戰鬥,就攻下數座要塞、俘虜2,000名敵軍、俘獲50門火砲[42]。維拉爾隨後佔領莫代爾河一線,然後強徵普法爾茨地區的作物。然而當他準備圍攻蘭道時,卻因低地地區法軍戰線崩潰,只能調兵增援無力繼續進攻[43]

維拉爾於1707年的主要目標是對德意志發動攻勢以牽制低地聯軍對法軍的進攻,以及從德意志土地掠奪糧食與物資,其中後者在路易十四眼中尤為重要,是「主要且唯一的目標」[44]。維拉爾突入德意志腹地前需先攻下「斯托爾霍芬防線」,該防線從萊茵河開始、經過斯托爾霍芬村、延伸至比爾,由不間斷的防禦工事組成,輔以大量的柵欄堡壘與二線的防禦工事,並由2萬帝國軍駐防,被視作當時最強大的防線之一[45][44]。5月22日下午6點,維拉爾下令兩支小股法軍部隊對萊茵河上的達倫登島與馬基薩島佯攻,令帝國軍錯判法軍的目標[46],維拉爾則率主力推進至薩斯巴赫威嚇比爾區域的防線,同時最後一支部隊也登上諾伊堡島砲轟防線[46]。5月23日清晨,法軍佯攻部隊繼續虛張聲勢牽制敵軍,維拉爾則準備繞後進攻防線[46][47]。然而當維拉爾進攻後,他發現帝國軍已全數撤離,法軍兵不血刃地拿下這條「堅不可摧」防線[46]。維拉爾及其大軍繼續高歌猛進,這支部隊深入德意志南部腹地攻城掠地,僅在符騰堡就獲得220萬里弗爾的徵款,最後在10月底不受干擾地撤回萊茵河西岸[48]

1708年春,維拉爾轉調至多菲內,負責阻擋聯軍從北意大利入侵法國南部[49]。維拉爾得知薩伏依公爵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率軍進入法軍控制中的薩伏依後,將部隊集中至蒙梅利揚附近[49]。5月下旬,聯軍先對法軍主力部隊發動牽制攻擊,然後主力從莫達訥出發,通過山口延烏爾克斯切薩納蒙熱內夫爾一路前進,意圖攻佔布里揚松[49]。然而法軍成功擋住聯軍行軍路線,迫使後者撤回切薩納,後在8月10日被趕來的維拉爾擊敗,撤回皮埃蒙特[50]

低地戰局

1708年、1709年之交的冬天異常寒冷,嚴寒的天氣摧毀了法國的農地,農作物與軍餉陷入短缺,法國已事實上瀕臨崩潰[51]。1709年3月18日,維拉爾抵達康布雷接管法蘭德斯軍團指揮權[52][6]。3月29日,軍部部長沙米亞爾致信維拉爾:「從國王的財政狀況看來,戰爭持續著太久了,迫使我們不得不接受敵人的法律(請求)。[53]」5月11日,維拉爾在馬爾利城堡英語Château de Marly舉行的御前會議中,向國王與軍部告知法蘭德斯軍團糟糕的補給狀態。路易十四同意支付穀物,並告知維拉爾:「我僅剩之物就是對上帝與您的信心,我直率的朋友。[54][55]」然而,法軍前線部隊的補給仍嚴重不足,迫使維拉爾就地徵糧[55]。維拉爾決定建立一條新防線防止聯軍入侵法國,其部隊處在杜埃貝蒂訥間,位於聯軍佔領的里爾城西南20公里[56][57]。之後,他認為聯軍不會直接進攻其建構的新防線,而會將目光轉向伊珀爾圖爾奈。他為了拖延聯軍進攻法國內部的時間,於是撤出圖爾奈的部分駐軍,誘惑聯軍進攻該城[58]。維拉爾預計聯軍將為進攻該城耗去數月,讓他能繼續重整軍隊[58]。與此同時,法國特使與大同盟的談判並不順利,聯軍自恃在戰場上有絕對優勢,在談判桌上漫天要價[59][60]。最後,路易十四同意大部分的條款,惟不同意其中兩個條款:一是放棄部分邊境要塞、二是讓他的孫子費利佩五世在兩個月內離開西班牙王位,甚至在必要時還需要派兵攻擊後者[61]路易十四宣佈他拒絕接受和平條款,戰爭繼續進行[60]

 
馬爾普拉凱戰役

6月26日至27日,聯軍先向法軍防線推進,然後迂迴轉向至圖爾奈城下。維拉爾鑑於其戰略本就是利用圖爾奈消耗聯軍的作戰時間,加上相信該城能抵禦至少四個月,於是選擇不前往援助該城守軍[62][63]。他接下來執行騷擾作戰,一支法軍於7月4日晨進攻聯軍要塞,俘虜700名敵軍,迫使聯軍加強用於掩護圍城作戰的部隊[64]。之後,維拉爾將中軍移動至埃萊姆德南之間,左翼移動至斯卡爾普河岸,右翼移動至斯海爾德河。然而隨着圖爾奈即將陷落,維拉爾將中軍移動至杜埃德南之間,並減少部署在斯卡爾普河岸的部隊[65]。9月3日,聯軍傷亡5,000人後攻陷圖爾奈[66]。聯軍繼續向蒙斯前進,維拉爾被迫主動進攻防止聯軍深入法國。9月6日,維拉爾率領半數部隊前往基耶夫蘭,在得到達達尼昂伯爵的增援後向蒙斯以南十公里的馬爾普拉凱推進[67][68]。9月9日上午10時,法軍出乎馬爾博羅公爵的意料抵達馬爾普拉凱,該處為一個三公里寬的間隙,兩翼均有森林保護[69]

屢勝聯軍

攝政、大元帥及逝世

評價

他自誇到了吹牛的地步,大膽地讓自己的服務有價值,建立自己的家和名聲,他不放過任何一個讓自己脫穎而出的機會[6]

野心勃勃、其前任皆被敵軍擊敗[70]

鼓舞其士氣低落的部隊、戰爭中最出色的法軍將領[70]

體恤下屬、「[70]

註腳

  1. ^ Giraud(1881年),第8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杜派(1998年),第743頁
  3. ^ Sturgill(1965年),第11頁
  4. ^ 4.0 4.1 4.2 Sturgill(1965年),第12頁
  5. ^ 5.0 5.1 5.2 Sturgill(1965年),第13頁
  6. ^ 6.0 6.1 6.2 6.3 6.4 MacDowall(2020年),第12頁
  7. ^ 7.0 7.1 7.2 Sturgill(1965年),第14-15頁
  8. ^ Sturgill(1965年),第17頁
  9. ^ 9.0 9.1 Sturgill(1965年),第18頁
  10. ^ 福克納(2019年),第43頁
  11. ^ 11.0 11.1 11.2 11.3 Sturgill(1965年),第19頁
  12. ^ 12.0 12.1 Giraud(1881年),第16頁
  13. ^ 13.0 13.1 Lynn(2013年),第276頁
  14. ^ 14.0 14.1 Sturgill(1965年),第22頁
  15. ^ 15.0 15.1 15.2 Sturgill(1965年),第24頁
  16. ^ Giraud(1881年),第17頁
  17. ^ 17.0 17.1 17.2 Sturgill(1965年),第30頁
  18. ^ Sturgill(1965年),第34頁
  19. ^ Lynn(2013年),第281頁
  20. ^ 克勞塞維茲(191年)
  21. ^ Lynn(2013年),第282頁
  22. ^ Sturgill(1965年),第40頁
  23. ^ 23.0 23.1 23.2 福克納(2019年),第65頁
  24. ^ Sturgill(1965年),第40-41頁
  25. ^ 25.0 25.1 Sturgill(1965年),第41頁
  26. ^ Lynn(2013年),第283頁
  27. ^ Sturgill(1965年),第46頁
  28. ^ 28.0 28.1 Lynn(2013年),第284頁
  29. ^ 29.0 29.1 29.2 福克納(2019年),第66頁
  30. ^ Sturgill(1965年),第47頁
  31. ^ 克勞塞維茲(193年)
  32. ^ Rozière(1766年),第145-147頁
  33. ^ Giraud(1881年),第23頁
  34. ^ Sturgil(1965年),第55頁
  35. ^ Sturgil(1965年),第61頁
  36. ^ 福克納(2021年),第115頁
  37. ^ 37.0 37.1 Sturgil(1965年),第63-64頁
  38. ^ 福克納(2019年),第119頁
  39. ^ Chandler(2000年),第157頁
  40. ^ 40.0 40.1 40.2 40.3 Sturgil(1965年),第66-67頁
  41. ^ 41.0 41.1 41.2 Lynn(2013年),第308頁
  42. ^ 42.0 42.1 42.2 42.3 42.4 Sturgil(1965年),第68頁
  43. ^ Lynn(2013年),第309頁
  44. ^ 44.0 44.1 Lynn(2013年),第313頁
  45. ^ Sturgil(1965年),第72頁
  46. ^ 46.0 46.1 46.2 46.3 Lynn(2013年),第314頁
  47. ^ 福克納(2019年),第157頁
  48. ^ 福克納(2019年),第158頁
  49. ^ 49.0 49.1 49.2 Lynn(2013年),第323頁
  50. ^ Lynn(2013年),第324頁
  51. ^ 福克納(2021年),第187頁
  52. ^ Sturgill(1965年),第83頁
  53. ^ 福克納(2019年),第187頁
  54. ^ Sturgill(1965年),第85頁
  55. ^ 55.0 55.1 Lynn(2013年),第329頁
  56. ^ MacDowall(2020年),第33頁
  57. ^ Sturgill(1965年),第88頁
  58. ^ 58.0 58.1 MacDowall(2020年),第33-34頁
  59. ^ 列維(2011年),第466頁
  60. ^ 60.0 60.1 福克納(2019年),第190頁
  61. ^ 福克納(2021年),第190頁
  62. ^ MacDowall(2020年),第36頁
  63. ^ 福克納(2019年),第192頁
  64. ^ Sturgill(1965年),第89頁
  65. ^ Sturgill(1965年),第89-90頁
  66. ^ MacDowall(2020年),第38頁
  67. ^ MacDowall(2020年),第41頁
  68. ^ Lynn(2013年),第331頁
  69. ^ MacDowall(2020年),第44頁
  70. ^ 70.0 70.1 70.2 MacDowall(2020年),第13頁

參考文獻

  • (英文)Duffy, Christopher. The Fortress in the Age of Vauban and Frederick the Great 1660-1789. Taylor & Francis. 2015. ISBN 978-1317408598. 
  • (法文)Giraud, Charles. La maréchale de Villars et son temps. Imprimerie nationale. 1881. 
  • (法文)Lacombe, Hilaire de. La dernière campagne du maréchal de Villars. E. Colas. 1872. 
  • (英文)Lynn, John A. The Wars of Louis XIV 1667-1714. Taylor & Francis. 2013. ISBN 978-1317899518. 
  • (英文)MacDowall, Simon. Malplaquet 1709 Marlborough’s Bloodiest Battle.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0. ISBN 978-1472841216. 
  • (英文)Nolan, Cathal J. (編). Wars of the Age of Louis XIV, 1650-1715. ABC-CLIO. 2008. ISBN 978-0313359200. 
  • (法文)Rozière, Louis de la. Campagne du maréchal de Villars, et de Maximilien-Emmanuel, electeur de Baviere, en Allemagne, en 1703. Merlin. 1766. 
  • (英文)Sturgill, Claude C. Marshal Villars and the 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 University of Kentucky Press. 1965. ISBN 978-0813111025. 
  • (中文)F.L.卡斯滕 (編).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法国的优势地位.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20325912. 
  • (中文)T. N. 杜派 (編). 哈珀—柯林斯世界军事人物全书.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8. ISBN 978-7505714885. 
  • (中文)占士·福克納. 英法争霸的序幕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5944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