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不要武斷地假設某人是傀儡

這東西看起來像鴨子,但它是真的鴨子嗎?得仔細看看。

很多時候,維基百科的編者常常假設一個或多個賬號屬於傀儡用戶,而這些帳號有時具備傀儡用戶的所有特點,行為和其他用戶類似或相同,的確挺可疑。然而,這種情況並非總會出現,有些出於善意的行為雖跟傀儡用戶的行為有許多共同點,但非常有益,而且無可避免。所以,我們應該假定善意的基本原則,不要武斷地認為這就是傀儡的行為,即便相關行為與傀儡用戶的通常行為有一兩處形同。只有到了破壞非常嚴重的時候,我們才要把它提報到傀儡調查

假定原因

全新賬戶

 
有些人的學習能力比較強,而且我們現在也在叫這些新人去看大量的文件。

全新賬戶有些時候之所以被指是傀儡賬戶,僅僅是因為它明顯熟悉維基百科的許多方面、一頭扎進了指控他的人覺得晦澀難懂的領域,或者是因為它非常了解維基百科的運作機制和流程。早在幾年前,當維基百科還是一個新興項目,還沒有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的時候,這樣想也挺合理的。但現在是2024年,你還這麼認為嗎?

一直以來,維基百科鼓勵讀者閱讀內容,從中獲取知識,而無需創建賬戶。這種態度經過經年累月的發展流傳至今,從未改變。[註 1]而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南及運作流程不僅在其網站本身有廣泛記載,現如今也受到維基百科之外的世界記載,譬如約翰·布勞頓的《維基百科編輯手冊》。另外,新人用戶討論頁最頂上的{{歡迎}}模板已經連結了所有方針及指南。所以,當你看到有些人在註冊賬號之前,或者註冊沒多久就知道維基百科的運作機制,以及應該在維基百科做什麼的時候,請不必感到大驚小怪。況且,有些人之前還可能編輯了其他維基。

另外,如果看到有人熟悉管理員佈告板或者頁面存廢討論,也不用意外。存廢討論向來就不是什麼秘密,上面的口舌之爭有時還受到記者關注。比方說,2008年2月,美國《鹽湖城月刊英語Salt Lake City Weekly》曾發佈一份關於維基百科的指南,介紹反破壞工作小組格式手冊等大大小小的事情。沒過多久,面向管理員及利益衝突編輯之類的佈告板便被大量文章討論[1][2]。對於有些人來說,在註冊賬號之前就了解維基百科內部運作機制是非常不現實的。[註 2]

無論何時,從沒有賬戶到有賬戶從來不是沒有經驗的新手脫變成資深編輯的分界線。事實上,作為存在了很長時間的網站,維基百科有許多經年累月貢獻條目但從不註冊賬戶的長期編輯。

所以,當一個新賬戶展現出非常的操作的時候,請勿無端地說他們的「傀儡」。

全新賬戶並非只有一個用途

在維基百科,單一用途賬戶的定義是「只用來編輯一篇條目、一個共享資源分類內的一組頁面,或是在特定數量的頁面中進行特定種類的編輯」。這些行為不違反維基百科方針,所以單一用途賬戶並不違規。

新賬戶剛剛註冊的時候很可能只編輯一個頁面或一組相關聯的頁面。但到了之後,它可能被用來執行其他幾乎不關聯或完全無關的編輯。這樣一來,這種賬戶就不屬於單一用途。值得注意的是,維基百科從來沒有規定單一用途賬戶在規定時間內轉變為非單一用途。

第一次編輯

有些新賬戶會因為第一次編輯就在創建頁面、編輯主命名空間以外內容,或者做其他更為複雜任務而被認為是傀儡。這種編輯可能是以前就有編輯經驗,但是沒有賬戶,後來才決定創建一個。

行為類似的賬戶

 
這兩個人在建同一棟樓。雖然他們幾乎在同一個位置,工作得很有默契,但終究是兩個人。

一般來說,兩個或以上賬戶做着類似的編輯、採用完全相同的手段,從表面上可以說是用同一個人操作,所以他們才使用相同的語法風格、相同的源材料或使用相同的wiki格式文本寫作。

但是,也有情況是這位編輯直接模仿其他人的做法。經過多年的發展,維基百科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標準,這套標準不僅以方針的形式呈現,一般還體現在條目中。

編輯相同的條目

看到兩個或以上的賬戶編輯完全一樣的條目,有些人會說「這是傀儡」。共同的條目越大,這樣想法越強烈。

事實上,許多人的出發點都是相同的。比方說,有人是底特律雄獅隊,經常編輯雄獅隊球員、以往賽季及比賽場館的條目,那喜歡雄獅隊的人也肯定不止他一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可能會編輯同一個分類的條目。

又比方說,有兩個人賬戶既編輯雄獅隊球員的條目,又編輯Lady Gaga的歌曲,那是不是更加像傀儡?但我們又要注意了,既喜歡雄獅又愛聽Lady Gaga的人成千上萬,難保會有興趣高度重疊的時候。

那如果是兩個賬戶一方面編輯雄獅隊和Lady Gaga的條目,一方面又在搞量子化學這個更加晦澀難懂的分類呢?聽起來挺奇怪的,但是你又要多少把握確定這就是同一個人?

我們可以這樣考慮一下原因:

  1. 我們的世界有70多億人,數量比較大,對吧?除開不說英語的人,人數也將近20億人,也不是個小數目,對吧。再縮小到底特律都會區的人口,人數也有400百萬,還是很龐大,所以肯定會有巧合。
  2. 有些編輯會注意其他人的編輯紀錄,編輯其他人剛編輯過的頁面,而且順序有可能一樣。這也是可能的。
  3. 兩個人根本就是互相認識。他們在維基百科之外的生活沒有公開紀錄,可能會就相關的條目進行討論,從對方那裏知道條目存在,但不是真人傀儡。

參與討論

你肯定見過非常糟糕、不適合維基百科收錄的條目吧?你和其他人一遍又一遍地提交刪除,認為它肯定會刪除,但每次提交存廢討論的時候,肯定會有一大波用戶為條目辯論,結案管理員沒有辦法,只能保留。每次提交存廢討論的時候,總會有相同的用戶出現辯護。你看到這些人的名字,心裏想「這肯定是傀儡,全部是一個人操作的」。那萬一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是好朋友呢?這麼想也挺有趣。

或許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彼此。也許每個人都是真實的、獨立的人,從未相互交流過。有一種情況,他們每個人都將這頁面添加進自己的監視列表,每當頁面被提交到存廢討論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所以集體出來辯論,因為想保留。

恐懼傀儡

你或許經常會懷疑英語Wikipedia:WikiKnight#Dark WikiKnights其他編輯是不限期封禁用戶的傀儡,這種心理恐懼主要由害怕傀儡破壞導致。一般來說,關注特定領域傀儡的編輯會認為這個領域內和自己觀點相反的編輯是傀儡,雖然對潛在的傀儡行為作出反應在本質上說得通英語Wikipedia:WikiGiant,但下列行為的確是反應過度:

症狀

  • 傷害新手
  • 將新編輯的用戶頁標記為傀儡,沒有提交到傀儡調查或通報管理員
  • 調用傀儡豁免權發動調查站,將條目改成傾向於你自己的版本
  • 回退其他單一用途帳號的編輯,稱他們為傀儡
  • 在被單一用途賬戶回退的時候沒有遵守討論頁共識,反回退傀儡
  • 跟蹤沒有糟糕行為的單一用途賬戶
  • 回退單一用途賬戶及傀儡的所有貢獻,不論他們的編輯是否有益
  • 沒有向新用戶正確解釋方針,假定他們是有經驗的編輯
  • 看到用戶使用主傀儡IP進行編輯二話不說,立刻回退
  • 把支持你的觀點或破壞行為明顯的IP編輯認定為IP用戶
  • 刪除新用戶的留言
  • 刪除主傀儡IP在討論頁的留言,即便討論頁對應話題與傀儡編輯話題不相關

被忽略的事實

有幾個原因可以解釋IP用戶或註冊用戶不是被封禁的(或是被不限期封禁)的編輯:

  • 有些IP位址會被無數的用戶用來編輯條目,不能就此封禁他們屬於的IP位址範圍。關於這個情況,可參見IP位址#IP位址的分配。所以,編輯的人可能是不同的人,除非不同添加相同內容
  • 有些時候,幾個賬戶可能只對主條目進行一次編輯,這很可能是其中一個編輯的IP剛建立了賬戶。

建議

如果你確信那個賬戶就是無限期封禁用戶的傀儡,在行動前(比如用傀儡標記賬戶的用戶頁、回退賬戶的所有編輯),請開啟傀儡調查,並附上證據

註釋

  1. ^ 在互聯網的其他部分,只讀不寫的人叫「潛水員」。然而在維基百科,人們在不註冊的情況下閱讀和編輯內容。
  2. ^ 但有一種情況比較說得通,那就是用戶看到一個賬戶做出新用戶通常不會做的東西,質疑它是傀儡賬戶。這些行為包括關閉申請成為管理人員提名或是頁面存廢討論提名。雖然我們承認有些新用戶知道如何編輯文章、引用來源、上傳文件、參與存廢討論,但他們一般像管理員那樣對維基百科方針有完全的了解和認識,像管理員那樣執行比較複雜的管理任務。畢竟,認識維基百科方針是管理員的必備素養。

參考資料

  1. ^ Mike Miliard. Wikipediots: Who are these devoted, even obsessive contributors to Wikipedia?. Salt Lake City Weekly. 2008-02-20. 
  2. ^ Holly Mullen. Utah's Own Busy Wikipediots. Salt Lake City Weekly. 2008-02-20.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