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仑 (屏东县)

中仑,是台湾屏东县里港乡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乡东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载兴村北部、茄苳村东北端、三廍村东南端、土库村南部东侧凸出部分的西南部及东南端,以及高树乡的新南村西北部凸出部分的西北端。[1][2][3][4][5]

本地区目前大部分为二重溪河道及河滩地。[1][2]

历史

台湾日治初期,中仑地区为一街庄,称为“中仑庄”(旧制街庄),隶属于港西上里。该庄昔日西北及北隔荖浓溪分流二重溪及沙洲与土库庄为界,东边及南边隔荖浓溪另一分流分别与埔羌仑庄武洛庄为界,西边一小段与三张廍庄为邻。[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阿猴厅[6]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4月15日,该庄编入“土库区”,隶属于阿猴厅。[7]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4月1日,阿猴厅改称“阿缑厅”。[8]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土库区仍隶属于阿缑厅。[9]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中仑”大字,隶属于高雄州屏东郡里港庄新制街庄)。[10]

战后里港庄改制为里港乡,隶属于高雄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民国39年)10月1日,高、屏分治,里港乡改隶属于屏东县[11]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中仑、头仑、马六甲,在台湾清治末期的《凤山县采访册》上即有记载。[12]另外,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图上也有绘出并作标示,惟马六甲标示为蔴六甲。[1][2]

1927年(昭和二年)起,台湾总督府整治下淡水溪并修筑堤防,中仑地区各聚落位于新河道上,全村因而迁移至今里港乡三廍村一带。为了纪念失去的家园,当地居民取中仑之中、马六甲之甲为新居地之名,即今里港乡三廍村中万甲。

  1. ^ 1.0 1.1 1.2 1.3 臺灣堡圖. 台湾总督府. 1904年. 
  2. ^ 2.0 2.1 2.2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日治行政區_街庄(1990年代)圖層.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3.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行政區_村里界【NLSC】圖層.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4. ^ 屏東縣里港鄉行政區域圖. 中华民国内政部. 2005年11月. 
  5. ^ 屏東縣九如鄉行政區域圖. 中华民国内政部. 2005年11月. 
  6. ^ 明治三十四年府令第六十六號·廳位置及管轄區域.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01-11-11, 第1054号: 16–17. 
  7. ^ 明治三十七年·阿猴廳廳令第八號街庄合併改稱ノ件、阿猴廳廳令第九號街庄長管轄區域及ヒ名稱ノ件、阿猴廳廳令第十號港西中里鹽埔區ヲ阿里港支廳管內ニ編入ス、阿猴廳廳令第十一號潮洲庄支廳ヲ潮洲支廳ト改稱. 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明治三十七年. 1904-04-13: 0032–0038. 
  8. ^ 明治38年勅令第90號·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中改正ノ件.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05-04-11, 第1727号: 31. 
  9. ^ 明治四十二年府令第七十五號·廳位置及管轄區域.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09-10-25, 第2819号: 69–83. 
  10. ^ 台湾总督府、台湾日日新报社合编 (编).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11. ^ 王世庆.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 政治志·建置沿革篇.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1-06-30. 
  12. ^ 卢德嘉 (编). 鳳山縣采訪冊·甲部·地輿一. 1894 [2022-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