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谓短语

在汉语句法中,主谓短语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由两个成分组成。前一个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题,称为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加以陈述,称为谓语。主语和谓语构成了主谓关系(或主述关系,即“主题—陈述”关系)。

汉语和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任何一个完整的句子均是由一个以名词词组(NP)充当的的主语和一个以动词词组(VP)充当的谓语组合而成,因此所有英语句子都可以表示成“句子=NP+VP”。然而,汉语中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一定是一个主谓短语,而一个主谓短语也不一定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另外,主语不一定是名词性的,而谓语也不一定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汉语中,句与“NP+VP”,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主谓关系

主语谓语是主谓短语中的两个成分,前一个成分把主题提出;后一个成分称对这个主题加以陈述。所以,主语常由名词性成分充当,而谓语常由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分充当。这是因为名词性成分都有指称的功能,而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分则具有叙述、描写的功能。由于主谓关系是“主题—陈述”关系,所以主语的意义就不限于施事,也可以是受事,而被动的动词不一定要标志出来。这一点跟英语中的主语在主动句中是施事、被动句中受事的观念不同。

主、谓两者是成对的概念

主语和谓语是主谓短语中的一对成分,所以没有一个主语或者谓语是孤立的。例如“推翻封建制度”这个短语,虽然是以动词“推翻”为中心,但仍不算为一个谓语。只当它前面有一个与它相配的主语受它陈述的时候,它才称为谓语,例如

  • 他们(主语)|| 推翻封建制度(谓语) 后,国家才渐渐富强起来。”(这个例子也显示出,即使是一个主谓短语,也不一定充当一个句子——这个主谓短语与“后”构成方位短语。)

事实上,“推翻封建制度”也不一定是谓语,例如

  • 推翻封建制度(主语) || 是他们的理想(谓语)。”
  • 推翻封建制度的(有标志的定语) 时机(主语中心),我一定会好好地把握。”

主语和谓语的配搭

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的配搭,体现在一个与主语匹配的定式动词上:

  • He doesn't understand this message.
  • *He don't understand this message.

然而在汉语中,词没有形态变化。但是,这不代表任何一个能够充当主语的结构都可以和任何一个能够充当谓语的结构结合,组成主谓短语。主谓短语能否成立,在于两个成分的语义能否贯通起来。

  • 马匹在马场上驰骋。
  • *球员在球场上驰骋。

两个成分能否配搭,不是依靠形态变化,也不是依靠形式的联系,而是要靠语义关联

主语

主谓短语中的第一个成分是主语。主语提出主题,即交待出谁、何时、哪里等的概念。

主语的成分

作为提出主题的成分,主语常由名词性成分充当,指称该名词性成分本身;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的成分也可以成主语,这些情况下,这些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成分就用来指称它所陈述的动作、事件或所描写的性质等抽象的对象。所以各类实词(副词属于虚词)都可以作为主语,其中量词作主语必须重叠,而意思是指全部。各类短语,除了比况短语(如“……似的”“……一般”一类的短语)和介词短语(如“对于……”)之外,都可以作主语。

主语在语义上的分类

主语的意义既是主题,它就不必限于施事者的角色。按主语、谓语在意义上的关系,主语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和当事主语。

施事主语

主语对谓语来说是主动的施事者,即谓语说到的动作行为乃是由主语所指的人、事、物、现象发出的,这类主语称为施事主语。例

  • 吃了饭没有?
  • 把鱼吃光了。

受事主语

主语对谓语来说是受事者,即主语所指人、事、物、现象受到谓语说到的动作行为支配,这类主语称为受事主语。例

  • 可以不喝,不可以不抽。
  • 给猫吃光了。

当事主语

如果谓语的中心不是动作行为的话,那么主语就没有所谓施事、受事之分了。这时,主语只是说明时间、地点、被描述的事物、或被评价的对象。这一类主语称为当事主语。如果一个主语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的话,就全部归入这类。例

  • 今天星期四。
  • 这里不准吸烟。
  • 叫他把箱子放下来好不好?

一个主语属于施事、受事或当事,这不是取决于主语本身的意义,而是取决于主语和谓语在意义上的关系。换句话说,在主谓关系之下还可细分出各类关系,如施事、受事、描述、评价、判断等。

主语的构成 主语的性质 主语的意义
我呼唤你的时候,你连头也没有转过来。 我(代词) 名词性 施事主语
萧邦作过不少名曲 萧邦(名词) 名词性 施事主语
零只代表没有 零(数词) 名词性 施事主语
个个都有不同的本领 个个(量词重叠) 名词性 当事主语
他是学习态度认真的模范生。 学习态度(定中短语) 名词性 当事主语
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不做(状中短语) 动词性 当事主语
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做(动词) 动词性 当事主语
饭和饼都吃过了 饭和饼(联合短语) 名词性 受事主语
欺骗和说谎都一样 欺骗和说谎(联合短语) 动词性 当事主语
所知不多 所知(“所”字短语) 名词性 当事主语
我的都跑掉了 我的(“的”字短语) 名词性 施事主语
推翻封建制度是他们的理想 推翻封建制度(动宾短语) 动词性 当事主语
你可以过来就好了 你可以过来(主谓短语) 动词性 当事主语
这里,开窗望出去就是对面的岛屿 开窗望出去(连谓短语) 动词性 当事主语
叫他把箱子放下来好不好 叫他把箱子放下来(兼语短语) 动词性 当事主语

主语可以适当地省略

虽然主语和谓语成对成双的成分,但在汉语中,主语却有相当的灵活性。主语的功用是提出主题,但当这个主题在语境中能清楚知道时,主语就可以省略。例如

  • “下雨了。”
  • “你现在去哪里?”“去北京。”
  • “黑暗的园里,和华同坐。看不见她,也更看不见我,我们只深深的谈着。说到同心处,竟不知是我说的,还是她说的,入耳都是天乐一般。”(冰心《往事》)

谓语

主谓短语中的第二个成分就是谓语。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例如说明主语是怎样、做了什么等。

谓语的成分

谓词性的短语,都常用来作谓语。例如:

  • || 身体很强壮。(主谓短语作谓语)
  • 身体 || 很强壮。(状中短语作谓语)
  • 太阳 || 升起来。(动补短语作谓语)
  • 小孩子 || 走到操场上玩耍。(连谓短语作谓语)

谓词性的词(包括形容词和动词)单独作谓语时,却有一些条件。光杆动词或形容词,因为没有语调,所以只能在特别的语境中作谓语,或者与语气助词、体貌助词并用。

  • 在对话中:“你!”
  • 在特别的句式中:“你去,我就去。”“这里红,那里绿。”
  • 与语气助词、体貌助词并用:“冬天。”“这本书我。”

上面的情况都是考虑到光杆动词或形容词在主谓句中作主要谓语的条件。但是,如果主谓短语只是用来充当其他句法结构的成分时,由于无需语调,因此这些条件也就放宽了。例

  • || 的书”(主谓短语“你看”作为定语,对“书”作出限定。光杆动词“看”能充当该主谓短语的谓语。)

所以,单就主谓短语(而不是主谓句)而言,光杆动词或形容词都可以作谓语,只不过所构成的主谓短语不能成句。

谓语中的动作方向

谓语如果是动作的话,该动作可以是发自主语,也可以作在主语身上。这就是主语的施事和受事的区分,对动词来说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分别。在英语中,被动的动词必定以被动式作为标记,而无标记的就是主动。可是在汉语中,被动式不一定要有标记的,甚至不应该有标记。

  • 酒可以不,烟不可以不
  • *酒可以不被喝,烟不可以不被抽。

主谓短语的功能

主谓短语可以担任的角色相当广泛,上面用过的例子中,有些主语、谓语、定语的本身就是由主谓短语担任的,此外,宾语、补语、状语、中心语也可以是主谓短语。主谓短语也是许多单句和复句中的分句的主要结构。

充当句子

主谓短语一旦加上语调,就可以实现为句子。

  • “你去吗?”“我不去。”
  • 这个问题似乎提得毫无意义。
  • 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话的妙处的。

充当主语、宾语

主谓短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以表示一个事物或事件。

  • 我记得去年的元旦是星期几
  • 你可以过来就好了。

充当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一般都不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动作,而是对主语进行评价、描写等。

  • 个子矮小

以主谓短语作谓语的主谓句,称为主谓谓语句。主谓谓语句也是一个主谓短语。这样,主谓短语就可以一层一层地建立为复杂的结构。

  • 一两年前他个子矮小

这一类句子可显出汉语是话题优先语言

  • 今天的菜我已经买了

从表层来看,这个句子似乎依从“宾-主-谓”语序,但因为"今天的菜"是话题而置于句首,充当全句的主语,而"我已经买了"便作为宾语,全句以两句主谓短语层状的构成。

充当补语

主谓短语作补语,通常都是对动作、性状加以补充,以说明该动作的结果或性状的程度。主谓式的补语前要使用助词“得”。

  • 我紧张心在砰砰地跳
  • 你几乎吓我半死

充当定语

。主谓短语作定语,可以是自指主谓短语本身的概念,也可以转指相关系事物。主谓式的定语后要使用助词“的”。

  • 狮子吼叫声音传到远方,牠吼叫时候,敌人就被吓走了。
  • 我找不到你昨天穿过衣服。

充当状语

主谓短语可以作状语,以修饰谓语中心。结构上多数要用助词“地”,构成上多是成语或一些固定的格式。

  • 我与你面对面相见。
  • 证人一个接一个出庭作证。

充当中心语

  • 他一向态度欠佳
  • 他的自甘堕落令父母很伤心。

参考文献

  • Akmajian, A. and F. Heny. 1980.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transformational syntax.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 Finch, G. 2000. Linguistic terms and concept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 Klammer, T. and M. Schulz. 1996. Analyzing English gramma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 Kroeger, P. 2004. Analyzing syntax: A lexical-functional approach.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Matthews, P. 2007. Syntactic relations: A critical survey.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Miller, J. 2011.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syntax. London: continuum.
  • Osborne, T., M. Putnam, and T. Groß 2011. Bare phrase structure, label-less structures, and specifier-less syntax: Is Minimalism becoming a dependency grammar? The Linguistic Review 28: 315-364.
  • Sobin, N. 2011. Syntactic analysis: The basics.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 Tesnière, Lucien 1959. Élemé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 Paris: Klincksieck.
  • van Valin, R.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syntax.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